□劉有升 楊舒潤
[福州大學 福州 350116]
大學生廉政評價視角下的廉潔教育研究
□劉有升 楊舒潤
[福州大學 福州 350116]
大學生是社會反腐倡廉教育生態(tài)系統的重要組成,從大學生廉政評價視角推進廉潔教育、進而“建設廉潔政治”是新探索。研究在主成分回歸后驗證相關假設,結果表明:大學生廉政評價7個主要影響因子依次是:時事關注、年級、校園廉潔教育、政府信任、社會信任、媒介、政府效能等。推進大學生廉潔教育,要以政府重視和引導為龍頭、高校協調和教育為陣地、社會氛圍和信任為保障、學生修養(yǎng)和實踐為歸宿,形成政府、高校、社會、學生四位一體良好格局。
大學生;廉政評價;廉潔教育;生態(tài)系統;主成分回歸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廉潔政治”,其內涵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學界對廉政頗為關注,主要聚焦于:重要性[1];社會評價[2~3];評價方法[4];評價指標[5~7]等。廉政評價與政府信任度之間存在一定關聯,學者們對大學生政府信任度影響因素的研究也較為豐富,代表性的有:官員作風、腐敗感知和反腐力度顯著影響大學生對政府的信任度[8],大學生年齡與他們對政府信任度呈反向變動[9~11];非官方網絡媒體部分不實的負面信息嚴重削弱大學生對政府的信任度[12],這也符合“媒體抑郁癥”理論[13];大學生與政府公務員的直接接觸程度、家庭背景與專業(yè)背景等因素均對其政府信任度產生影響[14]??梢娔壳皣鴥韧鈱W者對廉政進行了較多研究,但多集中于廉政文化與廉政建設,鮮見廉政評價研究;多為定性研究,即使有定量研究也基本停留于簡單統計描述,假設檢驗式的量化研究相對較少;研究視角單一,缺乏社會公眾特別是大學生的視角。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研究他們的廉政評價模型,對于推進廉潔教育乃至“建設廉潔政治”,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考量大學生對當前政府廉潔程度的評價情況,并利用SPSS軟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對大學生廉政評價的影響因素進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回歸建模?;谝酝芯砍晒鸞8~14],結合大學生具體特性,本研究提出如下理論假設:
假設一:大學生個人情況影響其對政府廉潔程度的評價;
假設二:大學生對政府信任程度影響其對政府廉潔程度的評價;
假設三:大學生對政府效能評價影響其對政府廉潔程度的評價;
假設四:各類媒介(尤其是校園廉潔教育)對政府評價影響大學生對政府廉潔程度的評價;
假設五:大學生社會信任感影響其對政府廉潔程度的評價。
表1 樣本構成情況
從研究目的和假設出發(fā),本研究以“對當前政府清廉狀況的評價”為因變量,以其它相關影響因素為自變量設計問卷,涉及到滿意程度和評價狀況的問題均采用Likert 5級量表計分。2015年5~6月,筆者對東部地區(qū)十所高校在校本科生采用隨機抽樣方法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12份,回收有效率85.3%。被調查的高校既有985、211工程大學,也有一般本科高校和獨立學院,從具體構成情況來看,本次調查樣本代表性較強。
從調查數據的分析來看,廉政工作已取得長足進展,大學生總體給予了正面評價,并對廉政工作抱有較高期待;大學生對廉政工作評價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改進上具備一定的空間和較高的可行性。
(一)大學生廉政評價
表2顯示,大學生廉政評價均值2.97,74.2%的大學生做出了正面的評價,認為廉潔或很廉潔的超過20%。這說明基于大學生的視角,廉政工作成效明顯,但也還有一些改進空間;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時期,只要我們加以正確引導,這一廉政評價狀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鞭策大學生奮發(fā)成才、學成報國。
表2 大學生廉政評價情況
(二)大學生廉政評價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對廉政上述評價不是空穴來風,影響因素主要有:
1.受訪者的基本情況。問卷調查了受訪者學校、性別、專業(yè)、年級、政治面貌、家庭經濟情況、宗教信仰、家長職業(yè)及學歷、籍貫等基本情況。經過SPSS相關性分析,發(fā)現僅有年級與大學生廉政評價存在顯著負相關(Spearman秩相關系數為-0.175,p=0.005),這意味著大學生年級越高,對廉政評價越低。
2.政府信任度。大學生對政府信任程度較高,均值達到3.5,信任、非常信任的占比高達45%;一般的占據半壁江山,看來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狠下功夫、取得突破,增進學生對政府的信任,進而促進廉政工作。
表3 大學生政府信任度
3.政府效能評價。大學生的評價較為良好,均值在2.88~3.75之間。其中大學生最滿意的是政府在經濟發(fā)展方面的工作,最期待加強的是在縮小貧富差距和環(huán)境治理方面的進展,這與當前新常態(tài)下的形勢發(fā)展趨勢及人民的向往是一致的。
4.時事關注度、媒介接觸及媒介評價。35.5%的受訪者表示常關注新聞聯播,分別有56.6%、24.6%、18.8%的受訪對象較關注中立、負面和正面的新聞報道??梢姡髮W生對時事關注程度有待提高,不過他們總體尚能保持客觀中立視角。在大學生獲得政府信息量的媒介渠道中,居前三位的是電視廣播、校園廉潔教育及報紙雜志,這就從一個側面折射了高校學生廉潔教育工作的價值和地位。
表4 大學生媒介接觸與媒介對政府總體評價
5.社會信任度。26.6%的大學生表示嘗試相信陌生人,而55.1%的同學則持警惕的觀望態(tài)度,僅有18.4%的受訪對象認為自己會無條件懷疑陌生人;而針對“是否接受過陌生人的主動幫助”,近七成的受訪者予以肯定。這些從一個側面折射了社會信任程度仍待改善,需要重塑社會互信的良好氛圍。
本研究利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可靠性統計量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76;接著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KMO檢驗結果是0.897(接近0.9),適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影響大學生廉政評價的因素展開因子分析,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0個,故予提?。ㄔ斠姳?)。
表5 大學生廉政評價影響因素
(一)影響大學生廉政評價的公因子
根據因子載荷矩陣中因子載荷的大小命名10個公因子。第1個公因子中,對政府各項工作和廉政滿意度的指標具有近似相等的正載荷,位于0.5~0.6之間,反映了對政府效能的綜合性評價,可命名為“政府效能評價因子”;第2個公因子中,僅在年級這個指標上有很高的正載荷0.745,而其余變量上的載荷均較小,因此命名為“年級因子”;遵此可命名其余8個指標:“媒介評價因子”“社會信任因子”“時事關注因子”“校園廉潔教育因子”“所學專業(yè)因子”“籍貫地區(qū)因子”“性別因子”和“政府信任因子”。
(二)大學生廉政評價回歸模型
為進一步探究影響大學生廉政評價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將前文提取的10個公因子作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法得到表6?;貧w模型調整后的擬合優(yōu)度為0.524,說明擬合程度較好;且該模型的Sig.值接近0,表明該回歸模型有顯著統計意義。據此可知,模型中的政府效能評價、年級、媒介評價、社會信任、時事關注、校園廉潔教育、政府信任因子可以解釋52.4%的因變量變化,這7個公因子與因變量有顯著相關性。
表6 大學生廉政評價回歸模型的參數檢驗
回歸結果表明,大學生廉政評價主要受7個因子影響,按影響程度從大到小為:時事關注、年級、校園廉潔教育、政府信任、社會信任、媒介評價、政府效能評價因子;而所學專業(yè)、籍貫地區(qū)、性別因子未通過檢驗,予以排除。這些與之前的五個假設基本吻合(其中年級因子與假設一吻合)。據此可構建高校大學生廉政評價模型圖(圖1)。7個因素中,僅年級因子與因變量負相關;另外校園廉潔教育因子是影響大學生廉政評價的第三大因子,這也驗證了校園廉潔教育的關鍵性作用。
圖1 大學生廉政評價模型圖
立足現有研究成果基礎,本研究提出5個理論假設,在數據調研、SPSS分析和主成分回歸后,驗證了前述假設。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廉政評價主要受時事關注、年級、校園廉潔教育、政府信任、社會信任、媒介評價、政府效能評價等7個因子的影響(依影響程度從高至低排序;年級因子呈負相關),這為我們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依據。大學生廉潔教育是一項多層次、廣渠道、全覆蓋的系統工程,建設廉潔教育生態(tài)系統需要多措并舉。
(一)強化政府重視引導功能
時事關注、政府信任、媒介評價、政府效能評價因子均對大學生廉政評價產生重要影響,這些在7個影響因子中占比近六成,它們均屬于政府模塊,政府的地位可見一斑。政府是公共產品,也是公共利益集大成者。實際工作中,一要促進政策優(yōu)化。出臺的各項政策法規(guī)應經過充分調研論證,摒棄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因人而異、有令不行等現象,確保公信力、執(zhí)行力;另一方面,考慮現實背景和需求,完善廉潔教育政策,增進吸引力、凝聚力和時效性、實效性。二要切實率身垂范。各級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15],理應做全社會廉潔的榜樣,從形象上彰顯、道德上規(guī)范、行為上踐行。三要加強輿論引導。政府應加強對各級各類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的引導和管控,優(yōu)化時事宣傳,唱響主旋律,傳遞正面聲音,增進正能量。
(二)完善學校教育頂層設計
校園廉潔教育因子是大學生廉政評價的重要影響因素。為此,第一要理順廉潔教育機制規(guī)劃。健全廉潔教育工作機制,營造濃厚文化氛圍,構建軟實力支撐體系;制定廉潔教育的長期、中期和短期規(guī)劃,推進專項規(guī)劃,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第二要改進廉政教育內容形式。內容上既要緊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教學;也要契合專業(yè)特色開展職業(yè)廉潔教育。形式上不但要將廉潔教育納入課程教學體系;而且要鼓勵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例如廉潔教育進農家、進田頭、進工廠、進社區(qū)。第三要健全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充分考慮到各方利益訴求,自評和他評、靜態(tài)和動態(tài)、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突出內容系統性、方法多樣性、主體多元化、方法動態(tài)化,以長效機制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趨勢、態(tài)勢和氣勢。
(三)增進廉潔教育社會資本
社會信任因子對大學生廉政評價的影響也很大,這就映射了增進社會資本的重要性。社會資本一詞最早出現于社區(qū)研究中,被視為社區(qū)成員間信任、合作、集體行為的基礎,具有促進社區(qū)發(fā)展與強化人際關系的功能[16];這是一種存在于社會結構中的資源,通過人際間的互動,進行信息與資源交換,幫助社區(qū)或網絡成員達成期望目標[17]。增進社會資本,需要在家庭教育、社會風尚兩個環(huán)節(jié)重點突破。在家庭教育上,家長應成為廉潔代言人,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好楷模,用自身言行舉止助推學生廉潔素養(yǎng)提升;在社會風尚上,要清掃社會不信任(不夠信任)的“霧霾”,建立社會互助互信的爽朗空間,營造社會好風尚,促進社會正氣不斷上升。
(四)激發(fā)學生廉潔教育動力
在大學生廉潔教育生態(tài)系統中,學生具有根本性地位,他們既是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受眾,也是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提升的主體。兼顧青年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合理訴求,將大學生廉潔教育作為成長成才的有機組成抓緊抓實抓好,這是廉潔教育的出發(fā)點;為“建設廉潔政治”培養(yǎng)更多的后備軍、未來主力軍,這是廉潔教育的落腳點。在大學生廉潔教育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內心驅動力和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行為動機,變被動為主動,使全體學生將大學生廉潔教育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學生多提建設性意見建議,為廉潔建設添磚加瓦。與此同時,還要正視年級因子是在大學生廉政評價的次重要影響因素,實踐中考慮年級因子的影響,認識到隨著學生年級變大,教育難度加大、收效變難的情況,不應一味追求“齊步走、大合唱”,而應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五)建立四位一體協同機制
大學生廉政評價的上述7個主要影響因子中,涉及政府、高校、社會、學生等利益相關者。大學生的廉潔教育要把握這些要素,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生態(tài)教育系統,以政府重視和引導為龍頭、高校協調和教育為陣地、社會氛圍和信任為保障、學生修養(yǎng)和實踐為歸宿,形成政府、高校、社會、學生四位一體的良好格局。在這里,政府是龍頭,主要起政策支持和輿論引導功能;高校居核心地位,負責協調整合各方力量,發(fā)揮教育主渠道作用;社會是保障,對于氛圍塑造、風氣樹立都很重要;學生是根本,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是大學生廉潔素養(yǎng)提升的內因,而政府、高校、社會的作用都是外因,這點不可本末倒置。構建大學生廉潔教育生態(tài)系統既要發(fā)揮各利益相關者主體作用,又要促進它們協同共生,力求產生倍乘效應。
[1] 林紅, 賴紅衛(wèi). 論曹操的廉政思想[J]. 西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 36(1): 104-106.
[2] 杜治洲. 地方政府廉政評價科學化的路徑研究[J].理論視野, 201l(9): 45-47.
[3] 田依林, 陳通. 政府廉政建設評價路徑選擇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 2010(2): 15-19.
[4] 胡楊. 社會廉政評價:經驗與趨勢[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42(3): 30-33.
[5] 倪星, 郜琳. 廉政工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 理論月刊, 2010(12): 5-9.
[6] 田依林, 陳通.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廉政建設動態(tài)評價模型[J]. 求索, 2011(6): 55-57.
[7] 陳金波, 魯興啟. 廉政治理與黨風廉政評價指標體系建構研究[J]. 內蒙古社會科學, 2015, 36(1): 1-7.
[8] 曾明, 章輝騰. 官員作風、反腐努力與政府信任: 大學生視角[J]. 湘潭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40(2): 143-148.
[9] 王正祥. 傳媒對大學生政治信任和社會信任的影響研究[J]. 青年研究, 2009(2): 64-74.
[10] LANE R E. Political life: Why and how people get involved in politics[M]. New York: Free Press, 1959: 45-55.
[11] ABERBACH J D, WALKER J L. Political trust and racial ideology[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70, 64(4): 1199-1219.
[12] 艾明江, 王培遠. 信任文化與大學生政府信任的實證分析[J]. 長白學刊, 2015(1): 41-47.
[13] ROBINSON M J. Public affairs television and the growth of political malaise: The case of the selling pentagon[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76, 70(2): 409-432.
[14] 賀芒, 姚明, 潘麗霞. 大學生對政府公務員的信任力結構認知及信任度特征研究[J]. 重慶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5, 21(6): 221-226.
[15] 霍小光. 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強調保持戰(zhàn)略定力增強發(fā)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N]. 人民日報, 2015-07-19(1).
[16] BURT R S.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2), 339-365.
[17] COLEMAN J S.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35.
編輯 張 莉
Integrit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Evaluation
LIU You-sheng YANG Shu-run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16 China)
College students form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social ecosystem about anti-corruption education. It is a new exploration to advance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evaluation to build a clean government. Our research, b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verifies a series of relevant assumptions. Our finding reveals seve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college students’ evaluation as affairs concern, students’ grade, campus education, trust in government and in society, media, and government efficiency. The government takes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college integrity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l pattern of the government, college, society and students is expected.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evaluation; integrity education; ecosystem;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G64
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4-0092-05
2015 - 07 - 09
福州大學廉政與治理專項“大學生視角下的廉政評價模型研究”(15xly09).
劉有升(1977- )男,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楊舒潤(1991- )女,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