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琴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甘肅合作 747000)
?
幼小銜接中兒童適應性問題探析
楊曉琴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甘肅合作747000)
兒童結束幼兒園生活到小學生活的過渡階段中普遍存在著學習環(huán)境、人際關系、行為要求、活動方式等方面的適應不良問題,往往造成兒童學習積極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緊張等情況。對此從幼兒園、小學、家庭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對策,希望幫助兒童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完成角色的轉變。
兒童;適應性;小學;對策
PDF獲?。?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1.0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兒童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兒童結束幼兒園生活到小學生活的過渡階段中普遍存在著不適應,此階段也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一個轉折期[1],兒童進入到小學后,一切都感到很陌生,老師、同學、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變化,再加上小學教師要求嚴格,上課時間長、布置的作業(yè)量大,自由活動時間短等等都會在不同程度地使兒童感到不適應,然而這些不適應往往會讓兒童產生心理壓力,不利于兒童求知欲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進而阻礙兒童的健康發(fā)展。
(一)學習環(huán)境的不適應
1.教室環(huán)境。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布置地色彩豐富、生動活潑,設置各種區(qū)角,例如:美工區(qū)、圖書角、娃娃家、小超市、自然角、理發(fā)店等等,孩子可自由選擇活動,對兒童的吸引力更大。而小學的教室布置的相對嚴肅、單調,沒有玩具,桌椅擺放固定,教室里幾乎沒有游戲的活動場地,操場上的運動和游戲設施適合高年級學生,對剛入學的兒童幾乎沒有適合的,兒童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少。
2.作息制度。幼兒園與小學是不同性質的教育機構,因此,在作息時間安排上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幼兒園以活動為單位安排休息,小學以課為單位安排休息。幼兒園入園時間為七點四十到八點半之間,離園時間為五點,上午有一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中午安排兩小時左右的午睡時間,其他都是游戲和戶外活動時間。到而小學早上入學時間為七點,離校時間為五點半,每天安排6 -7節(jié)的集體教學時間,中午孩子在家一般不午睡,睡眠時間不足;兒童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致使很多兒童在回家的路途中玩,不愿回家。
(二)人際關系的不適應
1.師生關系。幼兒園老師是兒童的第二任母親、知心朋友、游戲的伙伴,一直陪在兒童的身邊,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給兒童無微不至的照顧,幫助兒童解決困難,兒童從心理上依賴老師。而小學教師僅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上完自己的課程后,就離開了教室,兒童遇到各種問題都要獨立地解決,在這個逐漸擺脫依賴到獨立的過程中,無疑會讓孩子產生壓力和負擔。
2.伙伴關系。結束幼兒園生活后,就同幼兒園的“好朋友”分離,到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需要結交新的朋友來定位自己,在這個分離與重建友誼的過程中,兒童會感到孤獨、寂寞、焦慮。
(三)活動方式的不適應
1.活動方式。幼兒園教育是啟蒙教育,它以游戲為活動的主要形式,讓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孩子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因此,幼兒園教師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形象性的特點,注重通過游戲活動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規(guī)范。而小學采用以上課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不許說話不許做小動作,分科教學,強調系統(tǒng)文化知識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學習,更加重視對孩子知識的灌輸[2]。例如:在幼兒園中的學習和認識數(shù)字的課程中,幼兒園老師通過出示由數(shù)字構成的各種小動物圖片,讓孩子從中找出是由哪些數(shù)字構成動物的軀干,并且這些數(shù)字都像什么等等的方式,這種方法能讓兒童產生對數(shù)字的興趣;但是,小學對這些數(shù)字的學習采用死記硬背和強化練習的方式,整個活動過程索然無趣。
2.學習方式。兒童在幼兒園中通過游戲學習周圍生活中一些粗淺的知識和技能,沒有作業(yè),整個學習過程輕松愉快,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而小學有嚴格的教學大綱和學習目標,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方式,學生每天都要完成一定量的家庭作業(yè),并且識記內容逐漸擴大,主要采用機械式的識記方法,學生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的主動性大大降低,不利于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四)行為要求的不適應
1.行為規(guī)范。幼兒園是保教并重的教育原則 ,在幼兒園里認為是正常的個人需求,在小學并不被重視,兒童入小學后,必須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以前感性的行為準則逐漸被理性 的行為準則所替代。
2.期望水平。在幼兒園時期著重對兒童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培養(yǎng),注重良好情感和行為、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進入小學后,被正規(guī)的學習活動所取代,家長和教師對孩子的期望也提高,考試成績?yōu)閷W習好壞的唯一指標,同時減少兒童玩游戲、看電視的時間,學習要求從寬松到嚴格,勢必會讓兒童感到壓力。
之所以出現(xiàn)以上各種不適應性問題,是因為幼兒園和小學存在明顯的差異,此階段的兒童處于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也是角色轉換期,然而這個轉換并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突如其來的。兒童還沒有做好準備來適應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從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兒童就要與過去熟悉和習慣化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揮手告別,擺脫對幼兒教師和父母的依賴,獨立地解決所有問題和困難,對剛入學的兒童來講這種變化肯定是沒有辦法完全適應的。
兒童入小學不適應問題對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的影響極大,這些不適應問題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幼兒園應該為幼兒做好社會適應性與抽象邏輯思維的準備;小學加強對入學新生這方面的教育;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注重對孩子獨立、堅強、勇敢、樂觀的性格培養(yǎng),通過這三方面的對策指導,則兒童進入小學后出現(xiàn)的種種不適應問題均可得到克服。
(一)幼兒園適應性對策
在兒童入小學前,幼兒園可有意識地帶領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生活環(huán)境,例如:帶領兒童參觀小學生上課,觀看小學生做操,升旗等等,激發(fā)兒童上小學的欲望,幫助兒童樹立對未來的美好構想,在行為習慣、人際交往、學習等各方面給予兒童指導和幫助,為盡快適應小學打下基礎。
1.學習時間的銜接
幼兒園大班的集體教育活動時間是30分鐘左右,注重游戲,以兒童為主體,活動過程動靜交替,而小學上課為40分鐘左右,要求嚴格遵守課堂紀律,不許說話不許動,長期保持一個姿勢,許多孩子如坐針氈,因而對小學生活感到失望,所以,幼兒園應適當延長集體教學活動時間,讓兒童在時間概念上做好準備。
2.學習方式的銜接
幼兒園大班教師應找出一年級與大班各項要求的差距,制定出有利于幫助兒童減少入小學適應性問題的教學方案,注重在活動中激發(fā)兒童對事物的關注和興趣,加強兒童學習的穩(wěn)定性、持久性,還有注意力、思維的培養(yǎng)。堅持適度地開展一些讀寫活動,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識字寫字能力,培養(yǎng)兒童對知識的好奇和外部事物的探索,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能力和情感的銜接
幼兒園教師注重培養(yǎng)兒童的獨立性,要求兒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學會必要的技能,例如:自己提褲子、系鞋帶、穿衣服、疊被子,按時入園、按時休息、整理自己的物品、聽老師的指令完成任務等等,盡量減少兒童入學忘東忘西,不知道如何做的現(xiàn)象,使兒童逐漸學會管理自己。其次,培養(yǎng)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環(huán)境,鼓勵兒童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交往,幼兒教師也可利用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冊、家長園地等等提高家長的思想認識,要求家長多帶兒童出去游玩,讓孩子在得到快樂的同時,成長為樂于和善于交往的人。
(二)小學的適應性對策
小學應幫助兒童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光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小學教師也應在各個方面進行調整,使兒童入小學初期自然地進入角色。
1.合理調整教學方式
小學教師應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加唱歌、游戲、舞蹈、體育等活動課程,增強小學教育內容的趣味性,合理安排作業(yè),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3]
2.重視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小學教師可布置一個充滿童趣色彩又體現(xiàn)小學學習特點的教室,教師可與兒童一起畫畫、制作手工裝飾教室,適當?shù)卦O置一些自然角,擺放富有生命力的花草,還有閱讀區(qū),擺放漫畫書、故事書、繪本等,吸引兒童上學的欲望,減輕兒童入小學的不適應。
3.作息時間的調整
幼兒園大班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時間為10分鐘,小學生為15分鐘,而上課時間為40分鐘,因此,小學應為剛入學兒童設置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注重動靜交替,勞逸結合。
4.行為要求的轉變
小學教師也 應注意對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如自己整理東西(文具、書包)、注重衣物的整潔、待人接物的方式,鼓勵兒童動手動腦地探究問題,這些都會對兒童產生重要影響。
5.加強與幼兒園的互動
幼兒園與小學雖然是性質不同的兩個教育機構,但幼兒園為兒童進入小學要做好準備,小學應提早與幼兒園加強聯(lián)系,更好了解兒童的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提高小學的教育質量。
(三)家庭的適應性對策
做好兒童入小學的適應性準備,家長也必須參與進來,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和終生教師,對兒童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作用不可忽視。[4]幼兒園和小學也應做好家長工作,幫助家長掌握銜接過程中的重要科學知識,同步地對兒童進行教育,使兒童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1.指導兒童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兒童受益終身,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 一言一行,發(fā)現(xiàn)不好的習慣及時制止,并教給正確的方法。具體來說,還是要從身邊的的小事做起,例如:按時完成作業(yè),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對于兒童的各種提問,家長要有耐心的回答并鼓勵兒童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解決,保護兒童的求知欲,激發(fā)兒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長期下來,兒童便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激發(fā)兒童上小學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家長要懂得去激發(fā)孩子想上小學的興趣,讓兒童內心產生想上小學的愿望,例如: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的路上,看見小學生上學的,可對孩子說:“看大哥哥姐姐多棒,背著小書包自己就去上學了”。使兒童產生羨慕之情。在家孩子問問題時,家長要耐心回答,有時也可說:“等你上了小學就知道了?!笔箖和瘜πW有向往之情,也可經常帶孩子到家里有小學生的鄰居家去玩,讓兒童感受到小學生擁有更多的知識,從而產生想上小學的愿望。
3.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長要讓兒童知道自己長大了,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學習和生活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了,要逐漸學會獨立生活、學習、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和問題自己解決,要讓兒童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自己洗臉、穿衣服、系鞋帶、掃地、洗自己的襪子、整理自己的圖書和玩具,這些都能提高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增強其自信心。同時,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兒童有條理做事的習慣,給兒童一個書包,讓兒童把認為是必要的東西裝進去,問問兒童還需要帶什么?想想老師還有什么要求?發(fā)展兒童的記憶力和思維,這對兒童以后的學習很有幫助,這樣以來兒童入小學前能獨立做很多事情,自理能力大大增強,進入小學后便能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4.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很重要,表現(xiàn)在兒童入小學后對新的人際環(huán)境的適應上,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兒童,不能主動與同伴交往,遇到問題和困難也不會尋求老師和同伴的幫助,結果很難結交朋友,他們感到孤獨、沮喪,久而久之,學校對兒童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因此,為了消除兒童對陌生的人際環(huán)境的不適應,家長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多讓兒童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交往,到小區(qū)廣場和其他小朋友游戲,多到親戚家、鄰居家玩,鼓勵兒童結交新朋友,讓兒童成長為善于和樂于結交伙伴的人,發(fā)展其交往能力。
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銜接的根本問題在于促進兒童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做好幼小銜接是兒童適應小學生活的需要,其目的就是解決兒童入學的適應問題,我們應對處于銜接階段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習規(guī)律做進一步的探索,幫助兒童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促使他們健康、活潑、快樂的成長。
[1]朱慕菊.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研究[M].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
[2]焦瑩.小學新生學校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7.
[3]陳景凡.淺析我國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8(1).
[4]李竹梅.幼小銜接中家長角色的定位[J].教育導刊,2005(2).
[責任編輯張雁影]
Investigation o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Adaptability
YANGXiao-qin
(GansuNormalUniversityforNtionalities,Hezuo,Gansu, 747000,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infancy to pupilage, children are always found to be inadaptable to the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equirements to their behaviors and modes of activities. The inadaptability tends to caus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cluding children’s lack of interests in study, distractions and anxieties. This paper tries to propos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se problems to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and family,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the adaptation of children to their new life i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primary school; adaptability; countermeasures
2015-04-15
楊曉琴,女,甘肅會寧人,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學前教育理論
G610
A
2095-770X(2016)01-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