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敏燕
近年來,“微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熱點。那么,什么是“微課”呢?目前,國內對“微課”的概念界定還未達成共識。國內首創(chuàng)“微課”概念的胡鐵生教授認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實施活動?!庇纱丝梢姡拔⒄n”應該是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
“微課”的出現(xiàn),在教育領域掀起了軒然大波,引發(fā)了一波波的“微課熱潮”,也因此產(chǎn)生了一些盲目追逐、不當使用的情況。那么究竟該如何使用“微課”,讓其更好地為我們的新課程服務呢?筆者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適時、適度地運用“微課”的手段進行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適時:用得其時,各具功效
所謂“適時”,是指在適當?shù)臅r間里做適當?shù)氖虑椤!拔⒄n”的運用在時間的把握上沒有程式化的規(guī)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適得其時的運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課前運用,提前導學
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而言,學生的差異程度還是比較大的,有的學生從小就接觸計算機,其操作能力非常強,可有的學生卻是零基礎,這就給課堂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課前運用“微課”進行導學,則能比較好地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順利地解決這一矛盾。
1. 導學任務單開道
導學任務單是一種源于導學案的學習任務單,一般情況下,只羅列需要學生先行學習的任務,具有簡潔、清楚、易行的特點。
如浙攝版五年級上冊第2 課《郵件傳祝福》。在上課前,教師下發(fā)“導學任務單”,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課前學習。
《郵件傳祝?!穼W任務單
導學任務單的制定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要提前教學。導學不是將課堂上要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先學一遍,然后在課堂上再重復一遍;二是任務要簡潔。一般以2~3個任務為宜,過多的導學任務反而會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三是導學任務需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撐,不可只布置任務,不考慮具體的學習困難,之后錄制的“微課”則可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
2. “微課”導學助力
導學任務單制作完成以后,教師需要制作相應的“微課”來支撐學生的自主學習。“導學微課”的制作需要考慮分層,在充分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學習困難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錄制。
同樣以《郵件傳祝?!愤@節(jié)課為例,教師有針對性地完成2個“微課”的錄制。微課1:針對任務1,教師較詳細地講解電子郵箱的申請步驟,基本屬于電子說明書功能,目的是幫助那些從來沒有接觸過電子郵箱的學生順利學會申請郵箱,體驗初學的興奮和成功的快樂。微課2:教師以循循善誘的口吻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已經(jīng)申請好的郵箱,給熟悉的朋友發(fā)一封郵件,在“微課”中提醒學生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方面。
導學時使用的“微課”,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考慮分層。因為面對同一內容有的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運用,但有的學生還是零起點,所以,只有分層,才能兼顧學生的需求。二是充分考慮不同的形式。針對不同的學生起點,錄制“微課”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既需要電子說明書式的“扶”,又需要心理引導員式的“放”,扶放結合,方才有效。
(二)課中運用,自主選擇
信息技術課,目前采用的授課方式仍以大班授課為主,因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較多地考慮了班級中大部分學生的共性情況,設計上難免會有“統(tǒng)得多一點”“把得牢一點”的缺陷。但是,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思維方式,過于統(tǒng)一的教學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筆者通過“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來突破這一難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個體學習,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中,可以是留下一定的課堂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學習。
如浙攝版四年級上冊第5 課《匯編作文集》的教學中,有“美化作文集”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把作文和封面合并為一個文檔后,為了便于閱讀,還可以對它進行調整和適當?shù)拿阑9P者在教學時,考慮到不同的學生對美化有不同的需求,所以錄制了三個相關的“微課”。微課1:邊框的美化,講清楚邊框美化的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微課2:底紋的美化,講清楚底紋的類型,怎么進行底紋設置。微課3:文字的美化,講清楚標題怎么美化,文字怎么處理。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能力的差異,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幾項內容進行實踐。
在錄制課堂中供學生個體選擇的“微課”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充分預設學生的興趣點,這就要求教師對所任教班級的學生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對學生的生活、身心特點要了如指掌,才能有效地進行預設;二是要選擇合適的內容錄制,可以供錄制的內容有很多,因此需要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內容;三是要分別錄制,明顯標注,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若干內容進行分別錄制,并清楚明了地標注相關信息,便于學生便捷地進行選擇。
2. 分組學習,自主選擇合作內容
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經(jīng)常性地會采用分組學習的方式。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內容相對開放,適宜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另一方面,分組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信息共享、技術共融的學習精神。
如以浙攝版六年級上冊第12課《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整理》教學為例,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整理、統(tǒng)計,制作原始數(shù)據(jù)分析表。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教師一般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甚至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去講解一些預設中的難點。而筆者則將這一內容設計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事先錄制了“微課”:怎么進行數(shù)據(jù)的整理,面對大量的問卷需要注意什么;怎么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需要注意點什么;怎么進行小組分工和合作。在“微課”中,既有具體方法的指導,又有相關問題的拋出,引發(fā)小組成員的思考??梢哉f,在“微課”的引導下,小組成員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工合作,提高成效。
分組合作學習時,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切實解決“誰來干”的問題,小學生往往會面臨選擇的困難,有時為了分工會花上大量的時間,還不一定能夠達成一致的意見?!拔⒄n”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快速有效地解決“誰干什么”的問題。二是切實解決“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分工是要求組員能動地完成小組分給自己的工作,這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要求大家融會貫通,充分利用前期分頭工作的成果,實現(xiàn)合作大于單干的目的。這些在微課中可以加以指導和引領。三是切實發(fā)揮組長的核心領導作用,一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開展得怎么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長的核心領導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單獨錄制“組長秘笈”,指導組長有序地開展組內分工與合作,調動組員的積極性。
(三)課后運用,鞏固拓展遷移
信息技術學科,作為一門十分重視實用性和操作性的實踐學科,僅僅靠每周一節(jié)課的時間肯定是不夠的。因此,重視課后的運用,特別是重視課堂所學內容在課后的拓展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1. 溫故鞏固,夯實所學
通過課后的鞏固練習,可以加速技能的形成,從而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如浙攝版四年級上冊《精益求精做小報》一課,在課后筆者錄制了“微課”:要求學生制作一張新的小報。針對“如何更好地完成小報”這一主題,通過“微課”視頻講解制作的步驟、要點,講清楚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項,以便學生需要時可以隨時觀看,在課堂上已經(jīng)完成一張小報的基礎上,能夠更順利地自主完成第二份、第三份。
課后的這種鞏固實踐練習,一方面可以彌補課堂時間的局限,課堂上除去講解、問答、嘗試、體驗等環(huán)節(jié)所需的時間,事實上可以用來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的時間較少。盡管教師可以將較復雜的內容分成若干節(jié)課來教學,但中間間隔一周的時間,教學效果不好?!拔⒄n”的使用,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和鞏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動手欲望,學生對于感興趣的內容,可以無數(shù)次地重復,可以不斷地進行實踐,從而更好地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技能。
2. 學而知新,拓展遷移
學習的目的是在于不斷地改進和創(chuàng)新。對于一項技能的習得而言,如果只是一味地重復操練,最終技能是形成了,但卻缺少觸類旁通的能力。反復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引發(fā)新的思考,形成新的能力。
還以《精益求精做小報》一課為例,教師課后錄制了“微課”:在“微課”中呈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分析這些作品的優(yōu)點,點評這些小報的獨到之處,為學生打開一扇可以拓展思路、借鑒學習的窗戶。同時進行技巧性的指導:怎么可以將小報處理得更漂亮,哪些技術可以運用在小報的制作中等,“微課”都需進行必要的引導和啟迪。
課后的這種拓展遷移練習,一方面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課堂教學永遠只是范例教學,它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課后的這種拓展其本身的意義并不亞于甚至超過先前的學習活動。另一方面可以實現(xiàn)融會貫通的目的。教育中有個非常經(jīng)典的說法:與其會算10道題的答案,不如了解一類題的解法。小報的編制,編得熟練只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重要的是怎么去編才能更好,怎樣的小報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小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才是最有價值的。
二、適度:過猶不及,欲速不達
所謂適度,就是符合一定的遵行標準,這是萬物生存的基本法則,“微課”的運用同樣需要遵循適度原則,即形式要適度,數(shù)量要適度,方式要適度。
(一)形式適度,不宜花哨
短小精悍是“微課”最大的特點。
1. 時間簡短,表達樸實
“微課”教學時間有限,一般應控制在3 分鐘左右。一是由于課堂的時長決定的,二是由于小學生記憶時間短、記憶容量小決定的。因此,“微課”要干脆利落、緊扣主題、新穎獨特、引人注目,語言力求精練、準確、明晰,內容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有教師在教學浙攝版五年級上冊《聆聽數(shù)字音樂》一課時,制作了一個時長10多分鐘的“微課”,背景奢華、音樂震撼,按理應該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但是課堂效果卻恰恰相反。學生像看大片一樣觀看教師制作的“微課”作品,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達成的目標,“微課”需要達到的效果卻很少能夠得到體現(xiàn),真是“熱熱鬧鬧唱了一出不明不白的戲”。
“微課”的意義不是用來給教師秀技術的,其價值和貢獻一方面在于它能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傳遞出精華內容,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而“微課”的深度也就體現(xiàn)在它能否引起學生對內容進行螺旋上升式的提問和思考,即一個問題或一種回答能否使學生延伸想到另一個問題或另一種回答。因此,優(yōu)秀的“微課”應是“智慧”“美貌”與“技術”的兼容體。
2. 內容精準,緊扣主題
所謂精準,體現(xiàn)在教師對目標的把握上,即充分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知識整合能力、教學功底之中。雖然“微課”一般只需要講清某一個知識點或某個知識點的某一個方面,但其實真正要做到主題突出、簡潔明了并不容易。
筆者在教學浙攝版六年級上冊《學習好幫手》一課時,制作了一個“微課”向學生介紹怎么查找數(shù)學學習網(wǎng)站。“微課”以E百分數(shù)學學習網(wǎng)站的查找為范例,過程清晰、步驟明確、緊扣主題、突出目標,因而效果也很明顯。學生對這一內容的掌握程度也非常高。
一個好的“微課”,首先要有好的內容,即可以很好地突出目標意識的主要內容;其次要有好的形式,即樸實、有效,追求簡約風,實現(xiàn)高效率。只有當內容與形式都選對的時候,“微課”才會富有實效。
(二)數(shù)量適度,不宜過多
一堂課中,“微課”運用的數(shù)量過多、過頻,有些時候效果適得其反。
曾經(jīng)聽一位教師上過一節(jié)課,在這節(jié)課中前后出現(xiàn)了四個“微課”,導入、結尾皆有“微課”,中間過程也用了兩次“微課”。筆者注意到,光是播放這四個“微課”的時間就達到了19分鐘,也就是說學生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微課”中度過的,那么技能的提升、過程的體驗勢必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了。所以,千萬不要讓“微課”成了視頻演示,更不應該讓“微課”代替了教師必要的講解。那么,為數(shù)不多、時間不長的“微課”該如何運用呢?
1. 突出重點,以一抵過十
課堂教學中,對于重點內容教師往往會花比較多的時間,采用比較多的方式去渲染和突出,目的無非是為了使教學效果更好。在很多時候,利用教師錄制的有針對性的“微課”,學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教學浙攝版五年級上冊《信息交流方式》一課時,需要進行發(fā)送和查收電子郵件的交互活動,這是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筆者錄制了一段“微課”,以步驟演示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了郵件的發(fā)送和查收。步驟清晰,只要學生按照步驟進行,可以確保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成功掌握這項基本技能。因為有了“微課”,所以當學生對這一學習重點不明白、不清楚、有困難的時候,就可以多次播放,從中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幫助學生自主有效的學習。
一堂好課的標準之一是教學重點突出。傳統(tǒng)的課堂中,有很多的方法可以確保教學重點的有效落實?,F(xiàn)在,借助“微課”的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突出重點有了新的與時俱進的方法。
2. 突破難點,四兩撥千斤
在教學中,難點的突破往往需要智慧和經(jīng)驗。很多時候問題是最好的課題,經(jīng)驗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智慧地解決,才能獲得難點突破的契機和良策。
教學浙攝版三年級上冊《多變的形狀》一課時,這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第一次使用“文件保存”這項技術。在不同的班級教學時,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中存在著一些共同的問題:不會保存,保存了不會提取。每次上課時,總會有無數(shù)的小手舉得高高的,問的就是這兩個問題。于是筆者錄制了一段1分鐘的“微課”,保存步驟,提取步驟,一目了然。有了這個“微課”,學生就可反復觀看,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難題。
難點的突破,不在于所花時間的長短,關鍵在于是否可以敏銳地捕捉到破解難題的絕招。利用“微課”不失為一種花時少、見效快的好方法。
(三)方式適度,不宜灌輸
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人機對話的時間較長,因而常常給人“重技能,輕體驗”的感覺。其實,只要樹立體驗為重的意識,人機對話也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1. 巧妙設計,“微課”傳情
在教學浙攝版五年級上冊《信息交流方式》一課時,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進行發(fā)送和查收電子郵件”的交互活動。當時恰逢筆者的生日快要到了,于是筆者錄制了一段特別的“微課”。在微課中表達了自己希望得到學生生日祝福的愿望,也誠摯地邀請學生能夠給我發(fā)送郵件,同時神秘地告訴學生,只要發(fā)送成功,可以收到神秘郵件。很多學生看完這個“微課”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給筆者發(fā)送了郵件,而筆者則利用郵件的自動回復功能,給學生回了一封充滿感謝的郵件。雖然師生之間沒有面對面的情感交流,但以“微課”為橋梁,師生的感情得到了一次真實的交流。
信息技術課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相對較少,基本上是教師在臺上講或者在教師機上演示,學生被動地接受或者操練,久而久之學生的情感得不到共鳴,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其實很多時候,一個巧妙的設計,可以實現(xiàn)心靈的交流,達到情感的激發(fā)與升華。
2. 專注體驗,“微課”激情
情感的體驗,有時候并不一定是發(fā)生在教學中的。課前的導學,只要處理得好,同樣可以起到有效體驗、激發(fā)情感的目的。
筆者在教學浙攝版六年級上冊《網(wǎng)上購物行》一課時,在課前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微課”:請你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一次雙11網(wǎng)上購物的實踐活動。筆者還特地在微課中提供了淘寶購物、支付寶使用等技巧分享。通過網(wǎng)上購物實踐,學生充分體驗到網(wǎng)絡的神奇和便捷,尤其是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遍地網(wǎng)購的時代”,這種體驗是十分必要的。
“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體驗情緒的變化,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是每一門學科的責任,信息技術學科同樣擔此重任。所以,重視情感的體驗,以情才能育情,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真實的情感體驗。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必然會有一個漫長的認識和接受的過程,“微課”也是如此。我們相信總有一天,“微課”將演變成為一種教學常態(tài),為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學教育集團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