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斐琳 黃雙玲 單霄雁 俞國紅★
艾灸促進卒中后Ⅱ期壓瘡創(chuàng)面愈合的臨床觀察
倪斐琳 黃雙玲 單霄雁 俞國紅★
壓瘡(PU)是卒中后臥床患者易發(fā)生的并發(fā)癥[1],Stroke曾報道卒中后壓瘡的發(fā)生率達22%[2],壓瘡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增加死亡的風險[3]。住院患者中Ⅱ期壓瘡的發(fā)生率最高,如治療護理方法適當,可阻止壓瘡繼續(xù)發(fā)展、惡化。作者采用艾條灸法能提高Ⅱ期壓瘡愈合有效率,明顯縮短愈合的時間。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卒中后Ⅱ期壓瘡患者80例,均符合2007年美國國家壓瘡專家組(NPUAP)編寫的壓瘡診斷標準[4],隨機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及艾灸組,各40例。常規(guī)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76.4±13.6)歲。缺血性卒中35例、出血性卒中5例。艾灸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80.0±8.5)歲。缺血性卒中36例、出血性卒中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壓瘡創(chuàng)面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護理+局部創(chuàng)面處理,艾灸組增加創(chuàng)面艾條徒手灸。常規(guī)護理包括卒中后護理常規(guī)、使用氣墊床,床頭搖高<30°;有效管理大小便;建立翻身卡,翻身1次/2h,采用楔形翻身墊30°側臥位翻身,加強營養(yǎng)攝入,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局部創(chuàng)面處理原則:生理鹽水沖洗,有黑色痂皮或壞死組織予以鈍性清除,大水皰(直徑≥3cm)用PVP碘消毒后無菌針筒抽出液體,小水皰(直徑<3cm)讓其自行吸收。常規(guī)組患者創(chuàng)面處理后選用泡沫敷料保護,泡沫敷料較創(chuàng)面邊緣>2cm為宜,根據(jù)滲液吸收情況更換泡沫敷料。如滲液使泡沫貼顏色變?yōu)槟贪咨珪r,表明敷料已吸收飽和,則及時更換。艾灸組每次換藥時創(chuàng)面處理后由中醫(yī)專科護士手持艾條在距創(chuàng)面3~5cm上行溫和灸10 min,再沿著創(chuàng)緣回旋灸10min,至皮膚紅暈為度,同時觀察患者反應。治療完畢用泡沫外貼同常規(guī)組。每次換藥進行觀察與評價,第一次換藥日至第30天評價終止并記錄。
1.3觀察指標 根據(jù)美國國家壓瘡專家組設計的壓瘡愈合計分表(PUSH)對每次換藥進行動態(tài)評估。將壓瘡面積測量、滲液量、組織類型評估進行量化計分,3項計分的總和用于判斷效果,總分下降為有效,總分上升為惡化,總分無變化為無效。傷口愈合時間:每處壓瘡從治療開始至愈合所需的時間為愈合時間。
1.4療效判定標準 愈合:傷口閉合,上皮覆蓋。有效:傷口縮小≥40%,周圍皮膚正常,PUSH總分下降。無效:傷口較初診時無改變,PUSH總分無變化。惡化:傷口范圍擴大、加深或繼發(fā)感染,或周圍皮膚潰爛,PUSH總分上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治療前后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常規(guī)組愈合17例,有效14例,無效5例,惡化4例;艾灸組愈合25例,有效14例,無效1例,惡化0例。艾灸組總有效率97.5%與常規(guī)組77.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兩組患者壓瘡愈合時間與實際治療次數(shù)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平均愈合天數(shù)和實際治療次數(shù)的比較(±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平均愈合天數(shù)和實際治療次數(shù)的比較(±s)
組別 n 平均愈合天數(shù) 換藥次數(shù)艾灸組 40 21.20±5.32 6.53±1.82常規(guī)組 40 25.40±6.67 8.62±2.11 t值 -3.11 -4.74 P值 P<0.01 P<0.01
祖國醫(yī)學認為壓瘡多為正氣不足、氣血凝滯、阻于肌膚,肌膚失養(yǎng)而發(fā)病。艾灸在我國被廣泛使用,明李梃《醫(yī)學入門》記載:“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灸法可溫經通絡,消瘀散結,治療氣血凝滯之疾?!睹t(yī)別錄》載:“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利陰氣,生肌肉……”。研究[5]表明,艾灸燃燒時產生的近紅外輻射,被組織活性物質吸收,使機體的新陳代謝加快,細胞內線粒體激活,產生ATP,為神經細胞提供活性能,生物電流增加;以組胺為媒介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F(xiàn)代藥理也證實艾葉含揮發(fā)油,煙熏劑抗菌作用明顯,增強細胞的活性和表面張力[6],因此艾灸能改善創(chuàng)面的微循環(huán),促進創(chuàng)面上皮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的再生,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穩(wěn)定細胞膜的通透性,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創(chuàng)面愈合。
2000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頒布的行業(yè)指南中將濕性愈合療法確定為傷口處理的標準方法[7]。本資料表明,將艾灸法與濕性愈合相結合能有效促進Ⅱ期壓瘡的愈合,減少換藥次數(shù),縮短傷口愈合時間,節(jié)省成本。
艾灸療法作為一種傳統(tǒng)中醫(yī)外治療法,且為一種非侵入性操作,患者依從性好,安全可靠。另外艾條具有應用方便,經濟安全,療效顯著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及基層推廣。
1 Capon A, Pavoni N, Mastromattei A, et al. Pressure ulcer risk in long-term units: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J Adv Nurs,2007,58(3):263~272.
2 Sackley CI, Brittle N, Patel S,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joint contractures,pressure sores, painful shoulder, other pain, falls, and depression in the year after a severely disabling stroke. Stroke, 2008,39(12):3329~34.
3 翟海龍.對于壓瘡認識的幾點辨析.中華護理雜志,2 0 1 1,46(4):411~412.
4 Black J,Baharestani M,Cuddigan J,et al.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s updated pressure ulcer staging system.Dermatol Nurs,2007,19:343~349.
5 楊華元,劉堂義.艾灸療法的生物物理機制探討.中國針灸,1996,16(10): 17~18.
6 楊華元,胡追成.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中國針灸,2 0 0 9,29(11):897~899.
7 Keryln C.Wound care manual.5th Edition.Osborne Park,Western Australia: The SiIver Chain Foundation,2005:45~55,82~93.
浙江省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4KYB178)
310006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