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茜
如果不是因為一次美麗的邂逅,我不會知道靜房,如果不是靜房寺,我也不會知道香巴,不會知道離塔爾寺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如此安寧的小村子。
靜房在湟水中游,村子里有一條不知通向何方的小路。秋天,小路兩旁的白楊樹,披上了驕黃的顏色,樹的兩邊是平坦的田野,田野的盡頭是山,山上依舊是田野,是金黃、淡黃交織的田野。風慢慢一吹,楊樹的葉子就在輕輕地抖動間,把山下莊戶人家錯落有致的院落,山坡上黃綠相間的莊稼地緊緊攬在了懷里。
緊挨著靜房寺的山巖上有八個天然的石洞,極為僻靜,是僧人慕名前來閉關(guān)修行的清靜之地。其中一個石洞,是宗喀巴的老師曲吉頓珠仁欽長年清修的地方。
很多年前,曲吉頓珠仁欽預(yù)言,這里要誕生一位偉大的活佛。一天,宗喀巴的家中丟失了牛,母親循跡而去,一直走到魯沙爾鎮(zhèn)大金瓦寺前,才找到那頭牛。懷孕的母親,受了勞累,便在寺前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孩子,即是現(xiàn)今名揚四方的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活佛。而母親流下的胎血在大金瓦寺前長成了一棵吉祥多姿的菩提樹。后來,這個地方,成了紀念宗喀巴大師誕生之地的塔爾寺。
藏傳佛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在塔爾寺被撫養(yǎng)到3歲,之后隨母親回到離塔爾寺9公里處的靜房,與老師曲吉頓珠仁欽一起在這個石洞里閉關(guān)修行4年。這期間的一年,宗喀巴在靜房洞中修行時,石洞突然坍塌,法力無邊的老師曲吉頓珠仁欽,用雙手支撐住了石洞,使宗喀巴安然無恙。洞頂留下的兩個深深的手印,至今清晰可辨。7歲時,宗喀巴被送到青?;〔楦︵l(xiāng)夏瓊寺,從師該寺高僧端智仁欽,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扎巴貝,意為”善慧”。
許是前生注定的因緣,引我到了這樣一個小村莊。村莊不但有個好聽的名字,還是宗喀巴大師的老師曲吉頓珠仁欽曾經(jīng)閉關(guān)修行的地方。而且正因為這個緣故,有了一座極為安詳、寧靜的藏傳佛教寺院。
吃過中飯的農(nóng)人,正毫無顧忌地躺在自家的地里曬太陽。伸展四肢,懶懶的樣子,實在讓人羨慕。一位壯實的漢子,可能是趕著回去吃晌午飯吧,光著脊梁頭也不抬地在地里忙乎。還有一對忠厚的夫婦,肩靠肩地站在田埂上,善意地笑著,目送我,從他們家晾曬的油菜籽里穿過,走上去靜房寺的路。
半山腰上的靜房寺,依山勢而建,與山合而為一,自然莊重,清靜幽雅。站在寺前潔凈的平臺上,盡可以遠望秋日陽光下,徐徐展開的村莊,村莊端莊怡人的景致。那黃綠交織的色彩,山坡上收割后的土地,真像是莫奈富有生命氣息、如夢如煙的一幅幅油畫。山下,田麥里豎有一座白塔,相傳是十世班禪大師曾經(jīng)夜宿過的地方。白塔周圍,晶瑩閃爍的是淺淺的河水,河水里是青青的石子,河水的近旁是黑色的沙棘樹,刺林的間歇里是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地。草地上,有兩只白色的乳牛,正不慌不忙地啃著青草。再往上,又是阡陌縱橫、黃綠參差的田野。而這片田野之上,是讓我激動不已,很久沒有認真注視過的,已經(jīng)收割成捆的油菜和麥垛。
杏黃色的樹葉掛在樹梢上,紅紅的葉子比花叢中的玫瑰鮮艷。農(nóng)人忙于收割、打場,開過花的小河邊草木馨香。
人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起伏。但是,只要把身子歸入到大自然里,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彎彎曲曲,就不會別別扭扭,總像奔涌的一條大河,寬闊而明亮。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村莊,一個長著單瓣閆穗梅的小小院落。靜謐的、溫暖的,透著麥稈清香、牲口味道的氣息,會讓你如置身天堂般安寧。
夏天林木蓊郁青翠,黃花耀眼,麥浪翻滾,可以想見靜房的光景有多么迷人。我這樣一邊想象著,卻又似乎覺得,靜房的秋天還是最讓我心動。
領(lǐng)我來到石洞的是香巴喇嘛,來自四川阿壩的香巴,28歲。眉清目秀,身材瘦削,修長柔美的手指,讓他的雙手宛如純潔的蘭花一般細膩、靈動。香巴在此閉關(guān)修行一年有余,今年冬天就到日子了。余后的一生,香巴將在塔爾寺度過,有一位兄長早已提前在寺中等候。找到他時,香巴正在準備自己的中飯,只是把幾片青菜葉子和幾塊土豆放進清水里煮,不放油,不用什么佐料。
從洞中回來,與香巴在榻上相對而坐,一聲不響地看著他用一雙肅靜的手翻動經(jīng)文,吟誦出聲。香巴的漢語不十分流利,但足夠讓我們彼此交流。香巴修行的地方,同樣是一個天然的石洞。除了睡覺的床榻,其余地方,一邊供著佛龕、點著油燈,一邊置放著厚厚的經(jīng)文。雖然簡陋,卻不見灰塵。洞內(nèi)清涼、寧靜,隔開了世間煩擾,而如此優(yōu)美、莊重的儀式,每天就在這簡陋的石洞里進行,有著給生者和逝者帶來吉祥好運的意義。我的直覺告訴我,香巴是一個干凈、體面、純粹的修行者。香巴是家中的長子,很小時,由父母把他送進寺院,出家是香巴自愿的,他從小具備佛性,擁有了這份慧心。
油燈的微光溫柔地照在香巴的臉上,香巴說,點燈是為了讓自己的眼睛更加明亮,看清楚前面的路。修行是為了讓人脫離凡塵的苦惱,過上幸福的生活,求得來世的尊嚴??墒?,一個人獨自在山上閉關(guān)修行,年輕的香巴不覺得寂寞嗎?即使胸中裝著無量的佛,即使心里懷著普度眾生的信念。但是,28歲的香巴,并不覺得苦,相反,卻異常地恬靜與滿足。平時,除了每日按時誦經(jīng)打坐,香巴還學習英語和漢語。他拿出小桌下英、漢、藏對照的課本,一字一句念給我聽,形容和神情無比天真可愛。
人生的境界,究竟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能夠得到證悟呢。
我幻想著,渴望著,但更多的時候,卻又難以言說,覺得以往向善的內(nèi)心,雖然是平和、穩(wěn)定的,但同時,又是多么的困惑、不安。香巴的天然神態(tài)以及純潔得體的舉止,在這一刻,實在是令我傾心啊。他的輕言細語,他的對宗教平靜而虔誠的心,這會兒,竟像是佛龕上燃燒著的香燭所吐露的芳香一樣,化作陣陣清風拂去了我心上的霧靄,任思緒飄向遠方。這種感覺,似乎是第一次,卻又像是冥冥之中有過的。不過實在是讓我一向沉重哀怨的心,變得輕松些了。而同時,那些人世間的種種誘惑和煩惱也隨之煙消云散……
黃昏漸近,心如止水的年輕僧人香巴,送我走下陡峭的石階,他雙手合十,淡淡地微笑著,與我道別。
寺院的門外,是一行緩緩的坡地,靠近山巖的地方,掛著一溜彩色的經(jīng)幡。右邊挨著山的地方,粉色、白色的野菊一直靦腆地開放著,仿佛是為了迎送往來朝覲的僧人和仰慕者,又像是正帶領(lǐng)人們走向通向幸福光明的路。
這讓原本就迷人的村莊,顯得更加清秀、明麗、脫俗。
幾乎是一寸一寸,慢慢地走著。陽光下,這條小路上散發(fā)著的潮濕的泥土的馥郁,更加濃香,心也變得像天空一般純凈澄明。感恩的情緒、自然的甜美、人類的愛意,一起襲上心頭,周身滾動著一種從未體驗過的、難以自禁的感情,就連孤獨無依的身體,也仿佛有人分擔了一樣。靜房啊,我是多么歡喜眼前這條蜿蜒的小路啊。就像心里深藏著依戀的愛人,有著清泉一般的水。想象著此時,如果能與心愛的人,一起走在這樣的小路上,一起走出迷茫,走向星空,去頓悟人世間最親切最純真的情義,該是一件多好的事。所以,真希望,能夠就這樣,在這條開滿菊花的小路上,永遠地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盡頭。
了卻了來靜房的心愿,但我對這小小的村莊,仍然充滿留戀。
在收獲的麥田里,坐一會吧!
天色變成了深藍。日光灑在臉上的感覺,不知有多么舒服。與其一味成為白色污染世界的居民,不如死后變成一只鳥,或者一棵河邊的小草吧。隨心所欲地在田野里飛翔、在藍天下?lián)u曳。頭枕在麥垛上,眼睛直勾勾地望著天空,已經(jīng)不再年輕的我,生出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過分吧。
就這樣,一直沉默地坐著,在麥田里坐著,什么也不想地幻想著,直到對面的山上,抹上了一層秋天的紅暈。
童年時,在地里偷吃,和小伙伴提著籃子一起拾麥穗的情景,就在眼前。為什么往事總比眼前的事更加真切,為什么想起幼年的生活,總會覺得無比溫馨,又有些傷感呢。那時候,沒有這么多好吃的,也沒有這么方便的條件,口袋里經(jīng)常拿不出一分錢,可又總是讓人那么懷念。豐厚的物質(zhì)享受和現(xiàn)代化,不能填補內(nèi)心的空虛,也不可能成為靈魂最終的皈依。
靜房寺和香巴,土地和田野。暗色中映現(xiàn)的村莊寂靜無聲,夜色蒼茫,星星閃現(xiàn)。悲善之心、寬容之懷,尋求當世凈土的渴望,讓我記住了,人的精神氣象和內(nèi)心的愛。
再來的日子還會有嗎?西天殘留著一抹漸漸淡去的霞光,終于退去。也許,這就是秋天的憂傷吧!夜幕降臨時,我的心里涌起了無可名狀的哀愁。這樣清淡的地方、明媚的地方、不朽的地方,還能夠維持多久呢。
我嗅到了夜晚中的花香,花朵依然開放,承受著天地的恩賜。泥土依舊坦蕩,開闊得能容下萬千丘壑。而遠方推心置腹的朋友,就在眼前。
虔心祈愿,再來的時候,靜房一如現(xiàn)在這般安寧,這般富足,吉祥如白蓮花,質(zhì)樸如青青的草。從容、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