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華
摘 要: 應用題是初中數學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大多數學生數學能力的一個短板。本文以初中數學應用題為例,探究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應用題 問題與對策
應用題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數學考試中一個必不可少的考試重點。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應用題是數學學習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制約著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提高。如何提高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已成為當前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固化。應試考試是當前初中學生素質評價的一個重要模式,為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當前大多數初中數學老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題海戰(zhàn)術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此外,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仍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忽視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性和有效性。同時,片面重視學生的考試能力,而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建模能力的培養(yǎng)。在陳舊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應用題教學質量相對較差,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2.教學方法單一。當前大多數初中教師仍采用教師在臺上講題型、學生在下面記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性、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討相對較少,不利于學生參與課堂。同時,教學手段較單一,導致課堂教學較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
3.解題技巧欠缺。應用題的解題需要采用一定的解題技巧按照一定的步驟解題,但是當前大多數教師在應用題教學中普遍采用題海戰(zhàn)術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忽視對解題方法的歸納、總結、教授,導致學生未掌握良好的解題方法[1]。在遇到不同或者變化的應用題題型時,導致學生出現思維僵化,不知道從何下手的不利情況。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提高,要求初中數學教師采用有效對策解決上述問題,以應用題解題能力帶動綜合數學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應用題教學效率的策略
1.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以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針對當前陳舊的教學觀點,初中數學老師應意識到轉變教學觀念的重要性。新課改的教育標準不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應試能力,更側重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綜合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學生數學培養(yǎng)方面,老師應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教學目的,對當前的教學內容、教學側重點、教學案例、教學手段等進行創(chuàng)新。在師生關系方面,在教學中應轉變教師為主的觀點,而是將學生作為應用題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則為引導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在初中教學中,轉變題海戰(zhàn)術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手段,而是以學生思維、分析、建模能力為培養(yǎng)目的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指導解題方法,形成良好的解題能力。應用題題型相對較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擁有良好的解題技巧、思路尤為重要[2]。指導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解題,可幫助學生在應對各類應用題題型時舉一反山,游刃有余。因此,在當前的應用題教學中,老師應注重對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題解題中,有題目:李明為紅星商場的停車收費管理員,現需要對A、B區(qū)停車場車輛情況進行檢查。停車場收費的收費標準為小型車5元/輛、中型車8元/輛。A區(qū)停車場共有56輛車,B區(qū)停車場30輛,B區(qū)所受停車費為183元,兩區(qū)共收停車費535元。A區(qū)停車場小型車、中型車各有多少輛?上述應用題題目較長且信息量較大,因此在進行題型講解時,老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在碰到類似題型時,讓學生拿著筆劃出關鍵信息,提煉關鍵信息如“小型車5元/輛”、“中型車8元/輛”等關鍵信息;同時,剔除干擾信息如“B區(qū)停車場30輛”。其次,分析關鍵信息之間的關系,在題目中“5、8、56、352”均為常數,在二元一次方程中,題目所求的小型車與中型車則為變量。最后,列出公式、計算結果并檢驗。將公式列出后,將題目中已知量代入公式進行計算,得出結果后再將其重新代入公式檢驗其準確性。通過指導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步驟、思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能力。
3.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實現多樣課堂教學。針對于單一的教學手段,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在講解應用題案例時用多媒體展示應用題中涉及的物品的圖片、人物關系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立體圖形類的應用題中,則用多媒體展示立體空間,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如應用題的解題相對困難,可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解題練習。學生在合作中可相互交流解題思路、心得等,在交流過程中可相互借鑒、學習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此外,還可開展角色互換教學活動。由學生在課前做相應的準備,在上課時上臺向其他學生、老師講解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方法、步驟等。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可有效加強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思維、交流、分析能力。
4.優(yōu)化教學案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針對于當前許多初中老師照本宣讀,照搬教材案例的情況,初中老師應對當前的教學案例進行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如當前讀書角、課外閱讀活動在初中學生的課余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學生對于課外書的興趣相對較高。老師可根據據此設置購買課外讀物的應用題:“為了豐富同學們的閱讀量,老師購買了2批期刊,但是老師忘了每批期刊購了多少本,現在需要同學們來幫老師找回記憶。已知該期刊每本為3.5元,購買量不足100本則需要將單價的10%作為郵費,100本以上可免收郵費,兩次共買了160本,第2次購買量超過100本,兩次共花了總共花了578.90元,那么同學們能告知老師每次購買了多少本期刊嗎?”此類的應用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的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制約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因此也要求當前的初中數學老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指導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優(yōu)化教學案例,提高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通過應用題教學帶動整個數學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東海.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18):98.
[2]葉明.淺談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創(chuàng)新[J].新課程(中學),2013(06):153-154.
[3]金偉鋒.試論初中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界,2014(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