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斌
摘 要: 《大學計算機Ⅰ》是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該門課程如何進行課程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大學計算機基礎》 課程設計 教學反思
一、課程介紹
《大學計算機》是我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通識教育課程之一,大一年級的非計算機專業(yè)新生需要花兩個學期完成《大學計算機Ⅰ》和《大學計算機Ⅱ》課程的學習。其中《大學計算機Ⅰ》主要內(nèi)容涉及“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Windows基礎知識與操作”、“Office常用三件套的基本使用”三個方面;《大學計算機Ⅱ》則根據(jù)學生所在文理科專業(yè)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每門課程均占32學時,共計2學分,學習時長為16周,一般而言是周2學時。我校的《大學計算機Ⅰ》課程的期末成績采用的是“平時作業(yè)成績+考勤+期末題庫機測”三種方式按比例給定。
二、教材介紹與計劃學時
本學期學校采用由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出版、張清立等編著的《大學計算機——基于計算思維》一書作為教材。全書共分為5章,按照教學計劃要求: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共5小節(jié),占用4學時);
第2章 Windows7操作系統(tǒng)(共5小節(jié),占用4學時);
第3章 Word2010(共7小節(jié),占用8學時);
第4章 PowerPoint2010(共7小節(jié),占用8學時);
第5章 Excel2010(共6小節(jié),占用8學時)。
就實際教學的操作層面而言,基本上1學時要求教師涵蓋1個小節(jié)左右的內(nèi)容。
三、兩種授課思路的對比
此處我以教材中第1章第1.4節(jié)《計算機病毒與防治》為例,談談對這一小節(jié)課程的教學設計。就計算機病毒,如果僅為應付考試,則只需學生掌握以下幾點即可。
1.定義: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是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數(shù)據(jù)的代碼,能影響計算機使用,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2.特性:傳播性、隱蔽性、感染性、潛伏性、可激發(fā)性、表現(xiàn)性或破壞性。
3.常見分類:引導區(qū)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網(wǎng)絡病毒等。
4.計算機病毒的生命周期:開發(fā)期→傳染期→潛伏期→發(fā)作期→發(fā)現(xiàn)期→消化期→消亡期。
5.計算機病毒的預防和清除:很多原則、條款,此處略。
這樣不到15分鐘,這個小節(jié)就可以講完。只要學生考前努努力、背一背,應付機考題庫里的兩三道題目就足夠了。但是,在現(xiàn)實中計算機病毒常給我們帶來麻煩。因此,對于這一課程,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活動的:
Step1:提問:計算機病毒聽說過的同學請舉手?(往往90%以上的同學都聽過)
Step2:又問:見過計算機病毒的同學請舉手?(幾乎為0%)
Step3:再問:告訴大家,其實計算機病毒不是“虛無縹緲”的神秘之物。我今天就帶了一個病毒來,你們想見識一下嗎?(這時候你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眼神是明顯“發(fā)亮”的)
Step4:通過自制的一套幻燈片點選其中比較簡單、但重要的片子對計算機病毒的歷史、人物、重大事件進行介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比如:遠起世界上第一個想象出病毒的人、第一個編寫病毒的人;近至2013年破壞伊朗核計劃的“震網(wǎng)”病毒故事,還有我校同學優(yōu)盤里時常出現(xiàn)的AutoRun病毒、Google Updater病毒。
Step5: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定義、特點、分類等)。
Step6:以一個自制的“瑯琊榜凱凱王”病毒小程序為例,給學生當堂展示該病毒從激活、潛伏、傳染、發(fā)作、破壞的整個過程,對Step5中所講的理論條款做一定的驗證。
Step6:打開該病毒示例的源程序代碼,向學生進行展示。因為學生都是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所以并不要求學生看懂,只是告訴學生病毒的實質而已。
Step7:又提問:假如你手上有一個病毒了,你怎么可能讓它盡可能地做到“藏得更深”?“傳得更遠”?(往往這個階段,學生的答案是花樣百出、很有意思的,鼓勵學生多動腦多討論;反過來再討論自己如何盡可能發(fā)現(xiàn)或避免病毒的危害)
Step8:常用殺毒軟件的介紹和使用,以及安裝和使用殺毒軟件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小技巧和小常識(以金山殺毒套裝或者360殺毒套裝為例,時間不充分的情況下,提前制成錄像,讓學生課后去看)。
Step9:教材上其他一些知識條款的勾畫和小結。
Step10: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yè)(安裝殺毒軟件套裝并升級到最新版本),并思考:病毒厲害還是反病毒軟件厲害?
這樣整個一堂課下來,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于計算機病毒這個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比死記硬背所謂的條款所到達的教學效果無疑是要好得多的。
四、教學體會與小結
每當我講授《大學計算機》課程時,經(jīng)常有學生問我類似于以下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多年前有人問,現(xiàn)在同樣有人問。比如:(1)我的系統(tǒng)壞了,怎么辦?(2)Win7、Win8、Win10安裝哪一個好?(3)蘋果電腦(筆記本)好不好用?實不實用?(4)我的電腦上有病毒,怎么殺都不行?(5)我的電腦快5分鐘了才能開機?(6)為什么我優(yōu)盤上的文件不見了?等等,不勝枚舉。這樣的問題,課本上是不會講的,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這些問題卻是學生在生活、學習和以后的工作中常見的。每每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采取的思路就是盡量在講解課本上那些“干巴巴”的理論時,有意識地穿插講解一些實用的小技巧、小經(jīng)驗、小常識,盡可能地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豐富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當然這樣的課程設計和實施其優(yōu)點是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也比較實用,但是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每節(jié)課都這樣講的話,32節(jié)課時就有可能完成不了既定的教學計劃,因此授課教師就需要根據(jù)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狀況,在保證完成教學計劃的“規(guī)定動作”的同時,靈活機動地選擇合適的“自選動作”,所以說同樣的一本《大學計算機Ⅰ》教材,授課老師在講課時的分寸拿捏個人認為比較考驗教師。
參考文獻:
[1]魏霖靜,陳蕾.《大學計算機基礎》與案例教學法[J].山東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6,06:19-20.
[2]張建輝.大學計算機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改革措施探究[J].科技展望,2016,15:361-362.
[3]謝芳.大學計算機軟件教學改革探究[J].大學教育,2016,5: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