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程
這次,咱們要來一回由“彼”及“此”了,先從“瞿”字說起?!蚌摹?,篆書作“×”,上面是“×”,很突出的兩只眼睛,下邊是“廑”,本是短尾鳥?!墩f文解字》說“瞿,鷹隼之視也”,這是說“瞿”是鷹隼(猛鳥)雙眼逼視,讓人望而生畏。后來“瞿”被借用,本義消失,再加“心”另造“懼”?!墩f文解字》解釋為:“僵,恐也。從心,瞿聲?!逼鋵?shí)還是形聲兼會意;再后來就換了聲旁,寫成了“懼”。但它的基本意義“怕”就固定下來了,“懼怕”、“畏瞑”、“恐懼”也就成了今天的常見詞。
孔子應(yīng)該是天底下第一個無所畏懼的人吧?你看,他和弟子們周游列國,以至于“陳蔡絕糧”,可是依然弦歌不絕,真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氣概。但也是這位大圣人,他教導(dǎo)子路不要“暴虎馮河,死而無悔”,卻一定要“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論語·述而》)。原來,先生是針對這位學(xué)生魯莽行事的特點(diǎn)。提倡一種謹(jǐn)慎的考慮與謀劃。
他還說“勇而無禮則亂”(《論語·泰伯》),他最耿耿于懷的,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大概莫過于對“禮”的無視,對秩序的無所畏懼。不要以為孔子只是在守護(hù)那個“禮”與秩序,甚至覺得空洞與死板,他老人家其實(shí)是溫厚而仁慈的。同樣是《論語》,《鄉(xiāng)黨》篇就寫著,有一回,他得知家里的馬廄失火了,第一反應(yīng)是“傷人乎”。你不能說這不是對于人的重視吧?這簡直就是一種人本主義,是對人的生命的敬畏。
是的,作為人,生長在人間,生存在這個地球上,不要妄自菲薄,但更不要妄自尊大,不要以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真的可以目空一切征服一切。應(yīng)該有所“懼”。進(jìn)而有所“敬畏”。
張曉風(fēng)有篇很短小的散文,想必不少同學(xué)讀過。那就是《敬畏生命》。還記得嗎?她是對什么生命“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之的敬畏”?是她在湖邊看到幾棵樹飄散著云朵般的“棉花”。她是“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jì)成本的投資所感動”。感覺“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雖然是植物的”。她對于樹們這種飄散自己種子的方式是如此之折服如此之震撼。就是一種對于生命的虔誠敬畏。
史懷哲,德國哲學(xué)家,神學(xué)家,醫(yī)生,還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這么多頭銜與榮光。你如果走近他多一些就知道,他不僅僅只“呼吁全人類,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反對核戰(zhàn)爭,他還是奔走在非洲叢林的圣者,為黑人免費(fèi)治病長達(dá)50年。他把無條件的愛和仁慈作為一個生命的意義之所在,他認(rèn)為道德觀僅限于人與人之間是非常狹隘的,“反對將所有的生物分為有價值的與沒有價值的、高等的與低等的”,“應(yīng)該要有無界限的道德觀,包括對動物也一樣”(《我的呼吁》)。可是人是要吃飯吃菜的。動物是要攝取食物的,植物也需要吸收養(yǎng)分,那又怎么辦?其實(shí)他也尊重食物鏈的法則,他認(rèn)可“農(nóng)民在牧場割下一千朵花喂?!?,可是更鄭重其事地提醒:“必須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為了消遣而隨意劃掉路旁的花朵?!?/p>
敬畏生命,沒有等差。我們又可以回到中國,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德經(jīng)》),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還有佛教的“眾生平等”。那么,我們可以這么說。史懷哲把作為人道主義的愛和悲憫,敞開給了我們周圍生存著的所有生命。是因?yàn)樗兄活w“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之心。
最后,又回到人。曾經(jīng)在網(wǎng)絡(luò)上不止一次見到這樣一張照片,老人在火車站候車室去世,一位正在等車的僧人上前握住死者的手進(jìn)行超度,令人吃驚,簡直是震撼到了:僧人沒有絲毫懼怕?不,他畏懼,一種對生命的不分等差的敬畏;還有,他也在教給我們正視恐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