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志鴻
摘 要:語文教學是語言藝術(shù)的教學,語文教師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更加豐富多彩,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語言的表達讓師生琴瑟和鳴、心路同行,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躍起來、靈動起來。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語言;豐富多彩;共鳴
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講課是核心。課堂教學效果成敗的關(guān)鍵,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特別是語文教學,其實就是語言藝術(shù)的教學。
語言豐富多彩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shù)的重要表現(xiàn)。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風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特色的語言教學。如低年級學生,語言要形象、具體、生動、親切,有趣味性;高年級學生,語言要深刻、明朗、雋永,有哲理性。議論文,要邏輯思維能力強、語言嚴密,有理有據(jù);說明文,要言之有物、樸實、道理淺顯易懂;詩歌、散文,要聲情并茂、華麗、充滿激情;朗誦課文,要根據(jù)文章格調(diào)或高亢激昂、或低沉舒緩、或悲哀低鳴、或歡快活潑。這樣,才使得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血有肉,讓課堂教學靈動起來。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有哪些藝術(shù)技巧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做過以下一些嘗試和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課堂引入要有吸引力,結(jié)束語要耐人尋味或發(fā)人深省
明代謝榛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jié)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大家都喜歡看《百家講壇》,聽大師們講經(jīng)典,如同身臨其境,有時起句就吊起了大家的胃口,而到精彩之處關(guān)鍵之時又話鋒一轉(zhuǎn),留下懸念。語文教學亦應如此,通過語言藝術(shù)的魅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語言要言之有情,情景交融
語文教學不單是認知活動,同時也是情感交流活動?!扒楦腥缤饰值耐恋?,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壤上”。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離不開“情”。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無不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我們能從中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謳歌、對真善美的弘揚、對假惡丑的鞭撻……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入情入境,善于運用自己的語言魅力情動于衷、形諸于外,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師生與作品、與作者情感共鳴。
三、言之有韻,抑揚頓挫,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
語言表達要有感染力、鼓動力,要聲情并茂。即使是說明文,也要富于變化,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否則就成了學生的催眠曲,讓學生聽覺疲勞怏怏欲睡。語言要高低起伏、長短結(jié)合、疏密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聲情并茂,有一定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和諧動聽,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讓學生的神經(jīng)隨著教學語言的聲波和聲調(diào)不斷調(diào)節(jié)、轉(zhuǎn)移和強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讀書期間曾遇到過這樣兩位老師,一位是初二時的語文老師,年輕、帥氣,充滿激情,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肢體語言也相當豐富,課堂教學引人入勝,深得學生的喜愛。半期考試全班平均成績在居全級第一名且比其他班級高5個大分以上??墒前肫诳荚嚭髮W生語文成績普片下滑,甚至有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起初讓我們的帥哥老師很是郁悶和不解,沒想到自己在教學上的激情投入?yún)s換來的是學生成績每況愈下。后來學校領(lǐng)導經(jīng)過調(diào)研和學生反映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之所在,原來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在上課時語言表達上出了問題:高亢激昂地講課語調(diào)“上”了卻一直不“下”,時間一長,學生只覺得滿耳都是噪音,師生都覺得累。后來經(jīng)過改進,那位帥哥老師成了我們最喜歡的語文老師。在讀高一時,歷史老師是一位年近退休、頭發(fā)斑白的老教師。他的歷史課大都是在下午,而下午又總是讓人昏昏欲睡的。但是聽這位老師的課,不僅全班沒有人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反而是有精有神。原因就在于這位老師不僅知識淵博、旁征博引、典故頻出,更是語言抑揚頓挫,時而高昂,時而低沉,就像現(xiàn)在在聽易中天在《百家講壇》里品《三國》。上述兩位老師給學生時代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來聽說他們都成了特級教師,也成了我在今后教學工作中的典范和楷模。
四、言之有序、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語文教學在語言表達上要邏輯嚴密、條理清晰。教師應自己先深刻把握教材、深入專研、細致分析,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思路井然有序,講解才會條理清晰。如確定如何開頭、怎樣過渡,哪些先講、哪些后講;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如何結(jié)尾等。通過邏輯嚴密、有條理的講解才能在知識重點、難點、疑點等關(guān)鍵問題上讓學生得到透徹的理解。
五、在語言表達時要輔以肢體語言、形象生動
在生動的語言表達時還要借助表情、體態(tài)、動作等一系列體態(tài)語,能很好地輔助有聲語言,增強表達效果。如在講解感情濃郁的觀點、事件或文段、課文時,假如在情感、語氣、語調(diào)、語速變化的同時再輔以憎惡、鄙視或興奮、喜悅的面部表情,或輔以相應的肢體動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則能加強師生間情感的傳遞,加深對課文內(nèi)涵的理解。
六、語言表達要言之鑿鑿、有理有據(jù)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上課不應夸夸其談、不信口開河、不含混不清、不空發(fā)議論、不離題太遠,要言之有物、論之有據(jù),并能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與未學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穿插有關(guān)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成語典故等,以充實教學內(nèi)容、言之有據(jù)。特別是在講解議論文、說明文時要言之有理,論之有據(jù),以理服人,注意從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要讓語言的力量征服學生,使學生從中領(lǐng)悟道理。
七、語言表達要有啟迪、有疑難、有探究反思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chuàng)設意境,使學生不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樣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使他們對知識融會貫通,發(fā)展智力、增強能力。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聽課。講課中要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設計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fā)散性提問、疏導性提問、輔導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到啟迪,獲得真知。
八、語言要幽默、風趣,妙趣橫生
教學語言幽默、風趣,能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保持大腦的興奮、活躍課堂氣氛、消除緊張和疲勞,提高學習效率。幽默風趣的語言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可以使用類比、比喻、雙關(guān)等修辭手法,令人發(fā)笑、妙趣橫生又回味無窮。在令人發(fā)笑的同時,讓學生領(lǐng)會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深受啟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鬃釉疲骸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要使學生學習語文覺得有趣,關(guān)鍵在于教師的講課要設疑激趣,扣人心弦。教師的語言要規(guī)范、鮮明、凝練、準確、形象、生動、流暢,合乎邏輯,富有情趣。寓莊于諧,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樂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深受感染。因此,語文老師要廣泛積累、博采眾長,和教材密切聯(lián)系的笑話、故事、格言、佳聯(lián)、警句、典故、諺語、方言、歇后語等信手拈來、游刃有余,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語言教學是最重要的因素。從某種程度上講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教學,語言既是技術(shù)又是藝術(shù),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和素質(zhì)。語文教師應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特別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用語言的魅力去感染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意志品質(zhì)。讓師生共同享受歡樂、痛苦、憤怒、感動等情感體驗,琴瑟和鳴、心路同行,從而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躍起來、靈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