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康正
摘 要: “依次派座”不能僅根據(jù)新拿到的考試成績表,應先花一段時間認真了解、熟悉學生,了解他們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然后綜合評估,從而確定每一位學生所屬的層次。老師提問時先估量好這個問題的難度,然后在騰飛層、拼搏層、夯實層中對號提問,力求使被提問的學生有話可說,則他們的課堂參與意識更強,態(tài)度更積極。
關鍵詞: 依次入座 分層次教學 分層提問
順應素質(zhì)教育要求,當下中國中學班級基本是平行分班,因此同一個班級的學生能力和成績會有不小差異,如果采用“一刀切”、“一視同仁”的教學方式,無視學生個體差異,就會造成優(yōu)等生“吃不夠”,學困生“吃不透”的不良局面,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甚至讓他們產(chǎn)生厭學心理,當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中學語文課堂如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分層次教學,那么勢必會產(chǎn)生不錯的教學效果。當然,分層次教學有很多種方式,在此要談的是“依次入座”這種分層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是針對學生知識、能力和學習需求不同而分群體選擇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讓不同層次學生能力和成績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我所說的“依次入座”就是將班級學生分成x組,每組六人或八人,分成三個層次,分兩排入座。這三個層次如果直言不諱地歸為優(yōu)、中、差三層就有可能挫傷孩子自尊,因此老師可另起一個儒雅的名字。以我為例,我將班級三個層次由高到低分別命名為騰飛層、拼搏層、夯實層,每組以班級的正中縱向為基準,兩側入座,騰飛層學生緊靠教室中間坐,拼搏層學生側旁入座,夯實層學生旁坐,鑒于每組是六人或八人,坐在中間的拼搏層就是一人或兩人。分組時,每組同等級學生成績基本差距不大。下面我具體談談如何踐行這種教學方式。
一、熟悉學生情況,分層依次派座
“依次派座”不能僅根據(jù)新拿到的考試成績表,應先花一段時間認真了解、熟悉學生,了解現(xiàn)有知識水平,了解智商和學習能力,了解性格和學習態(tài)度等,然后進行綜合評估,從而確定好每一位學生所屬的層次。當然,確定好每位學生所屬的層次后,不能隨便按照這樣的順序排座,還要考慮彼此間性格的兼容性,有些學生坐在一起容易講話或吵架,就不能起到幫帶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所以,依次派座時應該認真考慮這個因素。每組學生入座后,老師應讓組員推舉一名組長,以協(xié)調(diào)他們之間的關系。所選組長應該是成績優(yōu)異、有責任心、有擔當、有威信的。每組可以給本組起一個響亮的名字,如希望組、鴻鵠組、旭日組等,再編寫一兩句本組口號或誓言。
二、課堂教學研討,分層提問、應答
老師在課堂中設計題目的難易程度一定要均衡,這樣才能照顧到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問某個問題時,應先估量這個題目的難度,適合哪個層次學生回答,如果亂打亂撞,隨便喊個人回答,那么不僅有可能傷了答題能力偏差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還會無端耗費課堂寶貴時間。所以,老師提問時先估量好問題的難度,然后在騰飛層、拼搏層、夯實層中對號提問,力求使被提問的學生有話可說,接著老師加以提攜糾正,使這個問題以最快速度有效得以解決,被提問者也會很有面子,課堂參與意識和態(tài)度會更強、更積極。
語文課堂中,學生研討是很重要、很有效的教學形式,“依次入座”后的課堂研討是以小組為單位的,老師討論結束后提請學生回答時,不要一下子讓某個學生直接回答,而是問某個小組,讓小組確定答題人。研討問題開始時,組長先估量問題的難度,然后讓契合這道題難度的學生先表述,其他學生糾正補充,形成最終統(tǒng)一答案后,組長還要確定一旦被老師叫到由哪位學生站起來闡述答案,一般而言,會由剛才在小組討論時先表述的學生站起來回答。
三、課后布置作業(yè),分層練習、閱讀
分層次教學日常布置作業(yè)時必須對不同層次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目標要求,這樣才能適應自身要求,起到作業(yè)效果。對夯實層學生,可以多布置些背誦抄寫和基礎題目;對拼搏層學生除布置基礎題之外,適量布置一些理解性習題;對騰飛層學生則以理解題、拓展題為主。對于寫作訓練題,夯實層、拼搏層學生可以多做一些片段訓練或?qū)懸恍┤沼?,提高語言功底;而騰飛層學生則要求他們寫出完整的作文,要有創(chuàng)新思想,有深刻的見解,有動人的真情實感。
學生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課外閱讀。針對夯實層學生,要求他們多看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說實話,這個層次學生語言功底較差,語句通順這樣的基本要求不一定能做到,所以多看一些中學生能寫出優(yōu)秀作文,能多積累一些作文素材,學會審題立意,懂得怎樣使語言通順流暢、生動形象。針對拼搏層學生,讓他們在看作文書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看一些自己喜歡的名著、歷史故事及散文、小說,這樣能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yǎng),對理解和寫作能力提高是很有幫助的。針對騰飛層學生,我會在前面所說書籍的基礎上,鼓勵他們看一些文學評論方面的書。文學評論,是專家對著名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我們應鼓勵好學生閱讀一些好的文學評論,感受評論家是如何用自己的情感經(jīng)驗、眼光角度評判作品的,對作品發(fā)出個性化聲音,然后引導學生對作品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對文本整體做出相應評判,從而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他們進入到“識文——賞文——評文——習文”的良性循環(huán)中。
最后需要強調(diào)的是,“依次入座”這種分層次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的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有求實、創(chuàng)新的工作作風。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水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正確運用這種分層次教學法,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達到縮小兩極分化、大幅度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當然,新型教學模式還有一些未發(fā)現(xiàn)的缺陷,有待在今后實踐中探討與改進。
參考文獻:
[1]路海杰.分層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
[2]榮麗華.問題引領下如何開展語文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03).
[3]陳強.了解差異,科學分層——關于分層次教學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