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雅心
[關(guān)鍵詞]古典詩詞;消息寫作;新聞標題
或許有人會問,新聞寫作重在用事實說話,古典詩詞能派上用場?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20世紀90年代初期,舞劇《絲路花雨》到天津市演出。天津日報及時發(fā)出題為《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看幾回“絲路花雨”轟動津門》的消息。
這則新聞標題由虛而實,虛實互補,新穎別致,不落俗套,標題本身就是一則生動具體、引人入勝的簡明新聞,讓人過目不忘。
作為在新聞中唱主角的消息,通常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等幾部分組成。古典詩詞名句引入新聞作品,可以在其中充當不同的角色,起到獨特的作用。
一、扮演新聞標題,生動傳神
古典詩詞名句進入新聞作品,最常見的是作為標題,使新聞生動傳神,讓讀者一見鐘情。譬如,長春日報1994年7月21日曾刊登一則題為“春風得意馬蹄輕壯志未酬身先去”的體育消息,報道內(nèi)容是寫在第十五屆世界杯足球比賽中,羅馬里奧等人均有上乘表演,自覺輕松得意;而馬拉多納等人“壯志未酬”,并因各種原因,即將退出綠茵場。這則新聞標題前句仿擬唐詩《登科后》中的“春風得意馬蹄疾”,后句仿擬唐詩《蜀相》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不僅寓意深刻地點明新聞事實,而且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給人以吟詠詩詞式的藝術(shù)享受。
筆者曾經(jīng)作為中國教育報記者,有一次到當年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湖北省洪湖市采訪,了解到該市利用當?shù)乩铣嘈l(wèi)隊員、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紀念館、博物館等豐富資源,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很有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筆者在采寫稿件、制作標題時,聯(lián)想到百里洪湖秋色美的情景,不禁吟詠起楊萬里《映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詩句:“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從中得到感悟,便用“映日荷花別樣紅”作題,借用古詩中的意境,彰顯洪湖市利用當?shù)刎S富資源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特色,使抽象的思想教育形象化,引人入勝。中國教育報及時在第一版將這一消息刊發(fā),在教育界反響良好。
二、擔當消息導語,閃亮登場
將古典詩詞直接引入導語,作為亮點率先進入讀者視野,在新聞寫作中不乏其例。譬如,人民日報曾刊發(fā)一篇題為《今日白帝城》的新聞,記者開篇徑直寫道:“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碧拼鷤ゴ笤娙死畎走@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使得白帝城名揚神州。
接下去,記者寫道:不只李白,還有陸游、杜甫等大詩人都曾登城詠詩?!鞍椎鄢侵性瞥鲩T,白帝城下雨翻盆?!本褪嵌鸥υ诎椎鄢菍懴碌脑娮鳌K?,白帝城有“詩城之稱”。
這則新聞把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吟詠白帝城的詩句,分別寫入導語和次導語,給讀者以深刻的第一印象:白帝城自古以來即為“詩城”,名揚神州。
三、帶進新聞事實,充實主體
古典詩詞名句常被帶進新聞事實,載入主體之中,使主體內(nèi)容更為充實豐滿,主題更為鮮明突出,為新聞增色添彩。例如湖北日報曾刊登旅游新聞《廬山一日游》,報道長江航運公司從當年6月1日起,開辟漢口到九江的旅游航線后,“廬山一日游”出現(xiàn)的盛況。消息寫道:“……16輛載送游客的客車,沿著萬綠叢中的山間公路盤旋而上。在無限風光的險峰仙人洞,在‘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的花徑,在……”
眾所周知,優(yōu)美的風景勝地廬山,被歷代詩人所贊頌。李白寫有《望廬山瀑布》的絕唱,蘇東坡留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佳章。白居易任江州(今九江)司馬時,一日游廬山大林寺,作詩《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焙笕吮阍谒屡孕教庁Q一尊大理石碑,刻“桃花”詩于其上,明、清時人稱作“白司馬花徑”,屬廬山名景之一。記者憑著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在寫廬山旅游新聞時,自然而然地把唐代詩人白居易對廬山的詠贊詩句,帶進新聞事實,寫入消息主體,增添了意味與情趣。
四、交代新聞背景,筆下生情
在新聞寫作中,恰到好處地引用古典詩詞名句作為背景材料,形成對比襯托,可以深化主題,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
例如,光明日報曾報道《失傳數(shù)百年的山西桑落酒今年三月再生》的消息,文中插入背景材料寫道:早在南北朝和隋唐之際,山西名釀桑落酒就名噪一時。我國歷代詩人都有佳句贊詠過這種酒。南北朝著名詩人庾信有“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秋”之句;唐代白居易有“尋落氣熏珠翠暖,柏枝聲引莞弦高”之句。消息恰當?shù)匾霉旁娙藢@種酒的贊美,使這一陳年老酒更加香醇醉人。
五、插入多種文體,別有寓意
古典詩詞不僅在消息寫作中大有用場,而且可以在通訊和新聞評論等文本寫作中靈活運用,用以點染意境,增添情趣。進入新世紀以后,人民日報曾刊登一篇題為《風雨飄萍戀故地》的通訊,這是記者對愛國報人邵飄萍先生的孫女邵幼軒女士的訪談。海峽對岸的邵女士以87歲高齡,不忘先輩志向,心系祖國故土,打算結(jié)束飄萍般的生活,回歸故里?!帮L雨飄萍戀故地”既寫出了海峽對岸的同胞對于回歸大陸故土的向往,又點出了邵女士的特殊身份――邵飄萍先生的孫女。可謂在精當?shù)母爬ㄖ刑N涵了豐富內(nèi)容,并富有意境美感。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新華社曾發(fā)表一篇題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的評論員文章,這是配新聞稿《烙大餅青年楊靜堅持自學搞出了名堂》而發(fā)的。評論員文章把楊靜的事跡,提煉成一個具有普遍現(xiàn)實意義的主題:勤奮努力者完全可以自學成才,珍惜青春是勤奮努力的推動力。在表述這一主題時,文章引用了岳飛《滿江紅》的詩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并引用了李白《將進酒》的詩句:“天生我才必有用”,還將詩句翻新為“勤奮成才必有用”,用得貼切自然,增添了評論的色彩,使之具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消息作中,借鑒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加以創(chuàng)新,會使之別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