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摘 要 學生教育是學校教師與家庭家長共同完成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礎。家校教育要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應以孩子為教育主體,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關鍵詞 農(nóng)村學校 家校合作 協(xié)同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學生教育是學校教師與家庭家長共同完成的。學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校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補充和輔助作用。而家長,他們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角色是榜樣、教育的實施者、健康成長和學習知識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者。學校教育工作,只有密切聯(lián)系家庭,依靠廣大家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和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礎。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從最廣義的教育來說,它是一個社會的過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在教育著兒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當中,父母和老師占首要的地位”??梢姡⒆拥慕】党砷L是父母和教師協(xié)同合作,科學共育的結果。
那么,農(nóng)村學校又該如何開展家校協(xié)同教育呢?
1構筑信息互動、家校育人的平臺
農(nóng)村學校由于受各種條件的制約,且農(nóng)村學校中很大一部分學生屬于留守兒童,家長和監(jiān)護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認識不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由于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長輩監(jiān)護,還有一些托給親戚、朋友來監(jiān)護,這樣極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為特征;或者使孩子養(yǎng)成喜歡撒謊、對人缺少禮貌,喜歡說臟話的不良習慣,而且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差,學習缺乏自覺性,不能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還有部分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教師把孩子學習不認真的情況向家長反映,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天生的,與后天的培養(yǎng)沒有多大關系。
根據(jù)當前的情況,我校開展了《關于農(nóng)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從研究中我們了解到孩子們心里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爸爸媽媽在家陪自己,希望每天都能得到爸爸媽媽的關心。因此,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有序地開展活動,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和家長聯(lián)系的、行之有效的信息互動,構建家校平臺。
2開展家訪活動、形成教育合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效益,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和理解,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開展家訪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進行家訪活動之前教師要充分明確活動的重要性,要認真對待家訪工作。家訪以班主任為主,任課教師為輔,家訪可以每月做一次,每位班主任及教師在進行家訪時做到有重點地選擇家訪對象,作好充分的準備和記錄,對家長宣傳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育人原則,尊重家長,融洽家校關系。教師在家訪中更大程度地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針對學生的特點,幫助家長分析子女在思想、學習、健康等方面的優(yōu)勢與不足,尋求解決的良策。
3開展家校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活動,家校合作,讓家長受益,讓學校受益,家校合作形成了教育合力,共同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在家校合作中,家長首次由旁觀者變?yōu)閰⑴c者。家長積極參與班級文化建設、“六一”慶祝活動、故事會、親情互動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校教育資源,促進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在家校合作中,家長會的主要內容由談成績變?yōu)檎劤砷L,使家長真正參與進來,不僅關注學生的成績,更關注學生成長的細節(jié)和過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通過家校合作,做了許多學校想做但不能做的事,解決了許多家校之間的矛盾,和諧了家庭、和諧了班級、和諧了校園,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通過親親情互動,拉近了家長與家長、家長與老師、老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孩子與家長間的關系,有力提升了家長教育孩子的素質。通過實踐活動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和感恩、忍讓、包容的心態(tài),訓練了孩子與人分享、溝通的能力。
教育孩子責任重大,功在將來,利在千秋!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家庭的希望,我們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適應未來,都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教育應有全方位、綜合整體的考慮和設計。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更需要緊密而有效的配合,兩者之間,任何一個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會在學生身上產(chǎn)生明顯的負面效應,影響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p>
家校共育,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充分享受來自教師和家長的關懷,享受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歡樂。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萬別,家長對子女教育的目標、成才的觀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理念和培養(yǎng)目標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情況更是千差萬別。所以學校教育必須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體分析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孩子成才,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人。
其實,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們萌生會學習,善于學習,會生活,善于生活,會相處,善于相處的意識,并樂于去實踐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對“根”的教育,“心靈”的教育,只有“根壯”“心靈好”,狀態(tài)好,才能“枝粗葉肥”,這恰是“莊稼養(yǎng)根,育人養(yǎng)心”?。?/p>
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笆陿淠荆倌陿淙恕?,因此要努力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協(xié)調,只有二者有機的結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孩子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吳佳瑋.當前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及應對方略[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9).
[2] 王德峰.提高認識、家校共育、共育未來[J].學校教育研究,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