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萊斯在《邏輯與會話》一文中提出,人們在交際中為保證會話的順利進行,交際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他把這種共同遵守的原則稱之為“合作原則”。格萊斯利用日常語言學派的概念分析手段,對合作原則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合作原則;準則;語用學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1-000-01
一、合作原則的含義
保爾·格賴斯(Herbert Paul Grice 1913-1988)是美國語言哲學家。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的講座《邏輯與會話》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會話含義理論。隨后在《Routledge哲學百科全書》里,格萊斯的這一理論被這樣寫道:Grice對會話普遍規(guī)則的概括“開了語用學的新紀元”[1]。會話合作原則是語用學的核心內容,在日常言語交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格萊斯指出“:我們可以給出一個要求參與者(在其余情況下均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遵守的籠統(tǒng)的一般原則,即在你參與會話時,你要依據(jù)你所參與的談話交流的公認目的或方向,使你的會話貢獻符合這種需要。人們把這個原則稱為合作原則。”[2]正是有了這種原則,交際雙方才能順利進行會話,人們之間默契的語言交流活動離不開交際雙方共同的努力,交際雙方遵守會話合作原則才能達到有效的交際目的。格賴斯的合作原則包括數(shù)量范疇、質量范疇、關系范疇、方式范疇這四個范疇,它們各自又有與之相關的準則。
二、合作原則的準則
1.數(shù)量準則
所說出的話按照當前會話需求提供適量的信息;不提供比需求信息更多的信息。在日常交流中,交際雙方都會遵守量的準則,提供會話所需要的信息,以保證會話順利進行。當說話者提供少于當前交流所需的信息時,數(shù)量準則被違反。例如:A正在為他的一個學生寫推薦信,這個學生是一份哲學工作的候選人,他的信是這樣寫的:“尊敬的先生,X先生精通英語,并按時上指導教師的課。致禮,等等?!痹谶@個例子中,A可能認為X先生不善于從事哲學工作,可是由于要遵守合作原則(畢竟X是A的學生),他只好通過提供少量必要信息的形式,表達他的會話含義:“我不愿意寫這份證明,可是我又必須寫,因此我只能提供較少的信息量,這樣才能既尊重學生又尊重用人單位”。 違反質量準則的第二條是向談話對方提供過多的信息。例如:A問B:“今天下午開會嗎”,B回答說:“下午點2開會,在辦公室,所有的人都要參加。”此例中,B除了回答了A關于下午是否開會的問題,還講到了開會的時間,地點和參會人員,B額外的、盡可能多的提供了信息。
2.質量準則
使你所說的東西為真;使你所說出的東西有充分證據(jù)。格賴斯給出的違反質準則第一條準則的例子有四類。[3]
(1)反語
A一直與X保持密切的關系,X將有關A的一個秘密泄露給了一個商業(yè)對手。A與他的聽眾都知道這件事。A說:“X是個很不錯的朋友?!痹谶@個例子中表面上A說了他自己信以為假的話,實際上A要傳達的及聽眾所要理解的會話含義是:要么他說的話沒有意義,要么他提出了與那個命題相矛盾的命題,即,X不是一個好朋友。
(2)隱喻
像“你是我咖啡中的奶油”這樣的例子,典型的包含著假命題,沒有遵守質的準則。說話者說出的話語存在著矛盾是不言而喻的,但說話者又不會把這種矛盾說清楚。把隱喻和反語結合起來給聽者兩層意思的解釋是極有可能的。首先理解隱喻的解釋“你是我的驕傲和歡喜”,然后是反語的解釋“你是我的禍患”。
(3)低調的說法
當一個人了解到另一個人砸碎了全部家具時說道“他有點喝醉了?!?/p>
(4)夸張
每一個好姑娘都愛海員。
違反質的第二條準則的實例格賴斯還是給出了一個:我提到X的妻子時說:“她大概今晚要騙他”。格賴斯為這個例子作出解釋,認為說話者可能沒有足夠的把握,要借助一定的語境中、手勢或聲調來表達這個意義。而聽眾可能或覺得說話者確實是有著讓人接受的合理根據(jù)的。聽眾認為說話者已經(jīng)假定了她喜歡欺騙她丈夫,或者假定了她是那種不這么做就不會罷休的人。
3.相關準則
規(guī)定說話者所說的話,要和交際雙方的會話目的有明確關聯(lián),這條準則要求交際雙方遵守合作原則,所提供的談話信息與談話內容息息相關。格賴斯給出違反相關范疇的例子是:在一次高雅的茶會上,A和B有這樣的對話:
A:X夫人是不禮貌。
B:今年夏天的氣候一直很不錯嘛,是吧?
在這個例子中,B為了遵守合作原則以便使自己的話語與整個茶話會的氣氛相一致,而公然的拒絕把他所說的東西與A先前的議論攙合在一起,因此他蘊涵了A的話語在此刻有失禮貌,不合場景,建議A不要再講了。
4.方式準則
方式準則包括一個總準則——“要清楚明白”——和幾種這樣的準則[4]:(1)要避免含糊不清、晦澀難懂的表達方式。(2)要避免存在歧義的話。(3)精煉(避免繁雜)。(4)層次分明。格賴斯給出的違反方式范疇的總準則的例子有三種:
(1)模棱兩可的話
格賴斯舉了布萊克的兩行詩:
Never seek to tell thy love,(莫要訴說你的愛,愛從來不能被言說。)
Love that never told can be(莫要向你的愛去訴說,愛從來不能被言說。)
這里的“l(fā)ove”可能指一種情感的狀態(tài),也可能指情感的對象:“Love that never told can be”可能是指“愛那些不能說的”或者“愛那種一說出就可能不會繼續(xù)存在的”。
(2)含糊不清。
例如:A:給孩子買點零食吧
B:好吧,但不要買i-c-e c-r-e-a-m
假設A與B是孩子C的父母,爸爸A想給孩子C買點零食,媽媽B同意了。卻故意把話說的含混,但也不是太含混,他希望B能理解這些話而C理解不了。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比較多。使用含糊不清手法的主要目的是針對第三方,對會話雙方來說都不存在含糊不清的問題。
(3)不簡潔、簡明。
試比較下列討論:
(1)X唱到:“家,甜蜜的家”
(2)X發(fā)出了一連串聲音,這串聲音基本上是按照“家,甜蜜的家”的樂譜發(fā)出的。
格賴斯認為,假如一個人說了話語(2)而沒有說簡潔而不常見的(1),故意違反了簡約準則。
三、合作原則的意義
格萊斯的合作原則,對語用學產(chǎn)生了深厚的影響。合作原則在會話中起著調節(jié)交際雙方談話內容的重要作用,這一點體現(xiàn)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在日常的交流中,交際雙方首先關心的是如何以最高的效率將信息傳遞給對方,以此為目的,交際雙方最大程度地遵守各項會話原則及其準則。通過合作原則,交際雙方不僅能夠理解對方表達的意思,而且對提高我們的會話質量和保障會話順利進行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Baeker J,Grice.I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172-176.
[2][3][4]馬蒂尼奇AP.語言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作者簡介:王麗珍(1992-),女,漢族,甘肅酒泉人,河北大學研究生在讀,現(xiàn)就讀于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邏輯學專業(yè)。
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