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生
(內(nèi)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氣象局,內(nèi)蒙古 鄂溫克族自治旗 021100)
內(nèi)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初、終霜日及無霜期變化分析
包永生
(內(nèi)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氣象局,內(nèi)蒙古 鄂溫克族自治旗 021100)
基于內(nèi)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1961—2010年初、終霜日及無霜期資料,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方法,分析該地區(qū)初、終霜日及無霜期變化特征。結(jié)果表明,鄂溫克地區(qū)初霜日平均為9月11日,終霜日平均為5月6日,無霜期平均為128 d。
初霜日;終霜日;無霜期;變化特征
霜是一種天氣現(xiàn)象,通常當?shù)孛娴奈矬w和空氣溫度降至0℃以下時,水汽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物體上凝華而成。而霜凍是指植物生長季節(jié)里因土壤表面和植株體溫度降低至0℃或以下而引起的植物凍害。霜凍多發(fā)生在春秋季節(jié),是非常普遍的農(nóng)業(yè)氣象災(zāi)害,也是限制農(nóng)戶生產(chǎn)潛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初霜日提前或終霜日推遲,農(nóng)作物遭受霜凍危害將不能正常發(fā)育,影響作物產(chǎn)量。因此,分析初、終霜日及無霜期的氣候變化特征對農(nóng)牧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該文選取內(nèi)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1961—2010年初、終霜日及無霜期的時間序列,客觀分析其分布規(guī)律和變化趨勢。
鄂溫克族自治旗位于我國北部邊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的呼倫貝爾草原東南端,大興安嶺西側(cè),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該文選取鄂溫克地區(qū)1961—2010年50年的初、終霜日和無霜期資料,對初、終霜日及無霜期進行了初步分析,采用線性傾向估計法、5年滑動平均值分析其變化趨勢,以期為異常霜凍災(zāi)害的預(yù)報、預(yù)測提供參考。
從表1可以看出,鄂溫克地區(qū)初霜日歷年平均值為9月11日,最早初霜日為8月30日,最晚初霜日為9月25日,日極差為26 d。1961—1970年、1971—1980年平均初霜日為9月10日,比歷年平均初霜日偏早1 d;1981—1990年平均初霜日與歷年平均初霜日相同。1991—2000年平均初霜日比歷年偏晚1 d。2001—2010年平均初霜日比歷年偏晚3 d[1]。
從圖1可以看出,初霜日總的趨勢是逐漸偏晚。20世紀60年代初霜日處在偏晚期,其中最早為1969年的9月7日,最晚為1962年的9月18日;20世紀70年代初霜日處在偏早期,其中最早為1972年的9月2日,最晚為1980年的9月16日;20世紀80年代除1981年的9月1日及1982年的9月2日偏早明顯外,其余年份初霜日是偏晚的,趨勢線與多年平均基本重合;20世紀90年代的初霜日處在偏晚期,且呈波動趨勢,年際差異縮小。2001年后初霜日除2005年的8月30日偏早明顯外,其余年份多處在多年平均線以上,趨勢線處在偏晚期。
由表1可知,鄂溫克地區(qū)終霜日歷年平均值為5月6日,最早出現(xiàn)在4月4日,最晚出現(xiàn)在6月5日,50年最早、最晚終霜日日極差為62 d。1961—1970年最早終霜日為5月2日,最晚終霜日為6月5日,平均終霜日為5月19日,比歷年平均值偏晚13 d;1971—1980年最早終霜日為5月4日,最晚終霜日為6月3日,平均終霜日為5月17日,比歷年平均終霜日偏晚12 d;1981—1990年最早終霜日為4月4日,最晚終霜日為5月26日,平均終霜日為4月28日,比歷年平均終霜日偏早8 d;1991—2000年最早終霜日為4月12日,最晚終霜日為4月29日,平均終霜日為4月19日,比歷年平均值偏早17 d。2001—2010年最早終霜日為4月13日,最晚終霜日為5月30日,平均終霜日為5月5日,比歷年平均值偏早1 d。
表1 1961—2010年鄂溫克地區(qū)初、終霜日
圖1 1961—2010年鄂溫克地區(qū)初霜日變化曲線
由圖2可以看出,終霜日變化曲線相對于初霜日變化曲線平穩(wěn),呈偏早趨勢。從趨勢線可以看出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終霜日均在平均線上方,偏晚于平均值;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終霜日在平均值下方,偏早于平均值;2000年以后呈波動偏早趨勢。
圖2 鄂溫克地區(qū)1961—2010年終霜日變化曲線
無霜期是指一年中終霜日后一日至初霜日前一日的一整段時間。由圖3可以看出鄂溫克地區(qū)50年平均無霜期為128 d,最長無霜期為169 d,出現(xiàn)在1987年,最短無霜期為91 d,出現(xiàn)在1975年,日極差為78 d。因無霜期隨初霜日、終霜日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其絕對變率比前兩者絕對變率大。無霜期呈明顯的上升趨勢,上升傾向率為6.9 d/10 a,反映出無霜期在逐漸變長。這與初霜日線性傾向呈微弱上升(日期推后)和終霜日線性傾向呈微弱下降(日期提前)趨勢相互一致[2]。
1987年為無霜期異常偏多年,1998年為顯著偏多年,1964年、1972年、1975年、2005年為顯著偏少年,1988年、1990年、1991年、1993年、1997年、1999年、2002年、2003年、2009年為偏多年,1962年、1970年為偏少年。
由無霜期變化曲線(見圖3)可以看出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無霜期在緩慢增長,普遍在平均線以下,小于平均值;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無霜期普遍在平均線以上,大于平均值;2000年以后無霜期變化較大,最長為2002年的150 d,最短為2004年的95 d,總的趨勢在緩慢變長[3]。
圖3 鄂溫克地區(qū)1961—2010年無霜期變化曲線
從無霜期累計距平上看(見圖4),1985年為累計距平絕對值最大;1961—1985年無霜期多小于平均值,呈縮短的趨勢;1986—2000年無霜期多大于平均值,呈增長的趨勢;2001年下降到平均值以下,2002—2005開始上升,2006年降至最低,之后又開始增長,進入21世紀無霜期波動較大。通過信噪比檢驗可以得出,鄂溫克地區(qū)1980年和1981年S/N>1年為無霜期突變年,1980年和1981年前后5年的平均年無霜期相差分別是27.0 d和39.4 d[4]。
圖4 鄂溫克地區(qū)1961—2010年無霜期累計距平
從氣候資源利用角度分析,無霜期越長,熱量資源越豐富,越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無霜期的變化范圍越大,熱量資源的穩(wěn)定性越差,可利用的程度受限制也越大;從防御災(zāi)害的角度分析,無霜期變化越不穩(wěn)定,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上躲避霜凍的難度越大,遭災(zāi)的危險性越高。鄂溫克地區(qū)無霜期相對比較穩(wěn)定,且線性傾向明顯呈上升趨勢,即無霜期逐漸平緩變長,這將促使熱量資源趨于穩(wěn)定,有利于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增加干物質(zhì)積累,進而提高農(nóng)牧業(yè)產(chǎn)品產(chǎn)量。
①1961—2010年鄂溫克地區(qū)初霜日呈逐漸偏晚趨勢,初霜日歷年平均值為9月11日,最早初霜日為8月30日,最晚初霜日為9月25日,日極差為26 d。
②終霜日變化曲線相對于初霜日變化曲線平穩(wěn),呈偏早趨勢,終霜日歷年平均值為5月6日,最早出現(xiàn)在4月4日,最晚出現(xiàn)在6月5日,日極差為62 d。
③50年平均無霜期為128 d,最長無霜期為169 d,最短無霜期為91 d,日極差為78 d,無霜期在緩慢變長。
[1]楊明珠,陳麗娟,宋文玲.黑潮區(qū)海溫對中國北方初霜凍日期的影響研究[J].氣象,2013,39(9):1125-1132.
[2]王國復(fù),許艷,朱燕君,等.近50年我國霜期的時空分布及變化趨勢分析[J].氣象,2009,35(7):61-67.
[3]李輯,嚴曉瑜,王穎.遼寧省近50年霜的氣候變化特征[J].氣象,2010,36(11):38-45.
[4]王秀玲,高桂芹,鄭艷萍.近50年唐山地區(qū)初終霜日、無霜期變化特征分析[J].中國農(nóng)學(xué)通報,2010,26(17):364-350.
Analysis on Variations of First Frost Date,Latest Frost Date and Frost-free Period in Ewenki Autonomous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BAO Yong-she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Ewenki Autonomous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Ewenki Autonomous Banner 021100,China)
Based on the data of first frost date,latest frost date and frost-free period in Ewenki Autonomous Banner Inner Mongolia collected from 1961 to 2010,the variations of first frost date,latest frost date and frost-free period in this region were statistically character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ate of first frost was September 11th,the average date of latest frost was May 6th,and the average frost-free period lasted for 128 days.
first frost date;latest frost date;frost-free period;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P423.4;P468
A文章順序編號:1672-5190(2016)09-0054-03
2016-08-09
包永生(1973—),男,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牧草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與氣象要素的關(guān)系。
(責(zé)任編輯:錢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