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景融
小班張老師的筆不見了,找了一大圈仍舊沒有結果。張老師試著問孩子們:“小朋友們,你們看見老師的筆了嗎?”茜茜說:“小烏龜那里有支筆!”果然,在自然角里,失蹤的筆直直地豎在小烏龜身邊。
“是誰把老師的筆放到小烏龜?shù)乃桌锶サ??”張老師問。幾十雙眼睛忽閃忽閃,沒人回應。看到眼前臟臟的、濕漉漉的筆,張老師皺起了眉毛,聲音也高了起來:“現(xiàn)在承認錯誤還來得及,要不然,我就去告訴保安叔叔了!”
“是小舟吧?”“是小舟!”孩子們七嘴八舌。小舟是班里出名的“小調皮”,孩子們想當然地聯(lián)想到他?!皼]有!我沒有!”小舟一邊揮舞著胳膊一邊大聲叫喊。“你們不要亂猜,是不是小舟做的,讓他自己說?!睆埨蠋熥叩叫≈勖媲?,伸手摸摸他的頭?!罢娴?,真的不是我。”小舟一臉無辜,抬頭望著老師。
“系(是)我,系(是)我?!毙≌芡蝗患毬暭殮獾爻隽寺暋!笆悄??小哲?你為什么把老師的筆放到小烏龜?shù)乃桌锇??”“我,我,小烏龜硬不硬。”小哲的回答詞不達意,張老師卻聽懂了。原來,小哲想試試小烏龜?shù)谋硽な遣皇钦娴暮苡?,但塑料水缸的注水口在頂端,手指伸不進去也夠不著,他就用筆去戳小烏龜?shù)谋沉恕?/p>
“那——”張老師遲疑了一下,“小烏龜?shù)谋硽さ降子膊挥材??大家想不想知道?”“想!”孩子們異口同聲。于是,張老師干脆把塑料水缸的蓋子打開,讓每個孩子都摸摸小烏龜?shù)谋硽さ降子膊挥病?/p>
這是發(fā)生在我園的一個真實故事。一開始張老師是以主導者的身份和“居高臨下”的方式與幼兒互動的。短短的幾分鐘里,小哲、小舟乃至全班幼兒的情緒都隨著張老師態(tài)度的變化而變化。當張老師嚴肅質問時,孩子們的心里是緊張不安的;當小舟被無辜質疑時,慌亂的他差點情緒失控;當小哲語無倫次地承認自己的行為時,他內心的忐忑與害怕也顯而易見??梢哉f在那段時間里,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內心都充斥著消極的情緒。事件的轉折點出現(xiàn)在張老師的那一刻遲疑,專業(yè)的職業(yè)認知促使她最后選擇了寬容、理解并支持幼兒的探究行為。于是,孩子們的關注點也順利地從“誰犯了錯”轉變?yōu)椤靶觚數(shù)谋硽び膊挥病?,張老師則從捍衛(wèi)規(guī)則的權威者變?yōu)楹⒆涌鞓诽骄康闹С终???梢韵胂螅谏w子打開、伸手摸小烏龜?shù)哪且豢?,孩子們是多么的興奮和快樂。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或多或少能從張老師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應該說,張老師對幼兒的心理特點是有所了解的,她明白小哲不是故意破壞,而是在好奇心驅使下開展“探究”,這樣的行為需要鼓勵而不是斥責;張老師也是愿意尊重幼兒的,“調皮”的小舟被質疑時,張老師沒有武斷地下結論,而是提出“讓他自己說”,被輕輕摸了摸頭的小舟一定感受到這份信任,才會控制住情緒,抬起頭充滿期待地看她;張老師更是明白自身職責,懂得克制、調控的重要性的,遲疑的一剎那,她內心的職業(yè)責任感、科學教育觀,促使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修正了自己的行為。
毋庸諱言,居高不下的師幼比、細碎繁瑣的班級事務、始終繃緊的安全弦,讓很多幼兒園教師感受到較大的壓力和較多的疲累,很多時候往往會不自覺地用說教和批評的方式去控制孩子。被管住的孩子可能會“敬畏”老師,同時也會掩飾、偽裝自己。比如,不愛吃黑木耳又怕老師批評,孩子會把木耳悄悄扔在桌子下面;在老師面前不敢隨便說話,一進盥洗室就手舞足蹈、和小伙伴說個不停;散步時撿到自己喜愛的小石子會藏在口袋里捂得牢牢的,生怕被老師沒收……這樣的師幼關系顯然不是健康的。在這里,尊重還是輕視、接納還是排斥、愛護還是傷害,這些看似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卻在不斷考驗著我們。但是,我們深知,關愛、平等的集體生活氛圍,積極、溫馨的師幼關系,溫暖、友好的班級氛圍,是幼兒成長必需的養(yǎng)分,也是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源泉。所以,我們需要微笑著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需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我們更需要靜心感受良好師幼關系在給予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自信和滿足。當娃娃家的孩子熱情地招呼你“老師,我煮飯給你吃”時,當你外出歸來孩子問你“老師,你到哪里去了?我想你呢”時,當孩子溫柔的小手悄悄放進你的手掌與你緊緊相握時……幼兒園的教育就回歸到了最本真的狀態(tài):平安、和諧、積極、愉悅。是的,這是一種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安心的教育。
(作者單位: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幼兒園,作者系江蘇省幼兒園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