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夢嬌
戶外自主游戲的時間到了。由于這是入園第二周的小班孩子第一次進行戶外自主游戲,我便帶領孩子們先熟悉場地,然后讓他們分散自主游戲。我和班里的另兩位教師則各自選好合適的站位,懷著忐忑的心情在旁觀察,生怕孩子有些磕磕碰碰。
在游戲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班里一個叫小崴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他來到原先就設在操場一側(cè)的小木屋,正準備往上爬。最初我們設小木屋只是把它作為孩子們聊天談話的私密空間,沒想到今天小崴突發(fā)奇想把它當成了攀登架。這時我心里非常矛盾,既擔心他的安全,又想看看他在游戲活動中的發(fā)展情況。就在這時,搭班教師試圖上前把他從小木屋上抱下來,被我攔住了,我對她說:“我們先觀察一下再說?!?/p>
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小崴一步一步地爬得很慢、很穩(wěn)。他先用一只腳踩穩(wěn)木條和木條之間的空隙,接著用手緊緊抓住上面的一根木條,再是另外一條腿跟上。見小崴的攀爬行為還是比較安全的,我的心就放下了一大半,便沒有去打擾他,而是繼續(xù)觀察。爬到中間位置的時候,小崴停了下來,用他的膝蓋支撐著整個身體,環(huán)顧四周,在那里等待了一會兒,然后繼續(xù)往上爬行。爬到離頂端還有四五根木條的地方,小崴又停了下來,雙手牢牢地抓緊木條,身體緊貼著小木屋的外側(cè),腦袋還時不時地向上探望。不一會兒游戲結(jié)束的時間到了,搭班教師上前問小崴是否需要幫助,他果斷地拒絕了,只見他一步一步倒退著爬了下來。
游戲結(jié)束后,我把小崴的案例和班里其他教師作了分享和討論,大部分教師很支持我的做法,和我一樣期待孩子的發(fā)展。在討論中我們也對接下來如何進一步支持孩子的行為作了思考,對環(huán)境作了調(diào)整。我們仔細檢查了小木屋的木條上是否有木刺,安裝是否牢固。接著,我們在小木屋周圍鋪上了一些軟墊,還把原來放在小木屋周邊的運動器材移開一定的距離,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在第二天的戶外自主游戲時間,小崴還是選擇攀爬小木屋,這次有個叫小葉的女孩和他一起攀爬。開始小崴和小葉小心翼翼地爬到了靠近小木屋頂端的位置,用腳和身體支撐著停頓了一會兒,然后就往回退。兩個人上上下下攀爬了一會兒,最后爬到了最接近屋頂?shù)牡胤?。這時,他們向下面的同伴發(fā)出求救信號??蓻]有人應答。他們便再現(xiàn)了動畫片《米奇妙妙屋》里尋找工具箱解決問題的情景,大喊:“哦!土豆?!庇谑窍旅娴男∨笥褑査麄冃枰裁矗♂苏f需要梯子。其他小伙伴馬上從旁邊搬來了竹梯,把它架在了小木屋的另一側(cè)。這時灝灝從竹梯往上爬準備去接應他們,灝灝爬到屋頂說“我來幫你們了”,小崴說“我要梯子”,灝灝說“那邊有梯子”,意思是讓小崴翻過屋頂,順著竹梯下去。但是小崴一直猶豫著不敢跨出那一步,直到游戲結(jié)束都沒能翻越屋頂。
第三天小崴又選擇了攀爬小木屋??吹贸鰜?,這次他的手腳比上幾次放開了些,動作也比以前熟練了,不一會兒他就爬上了屋頂,向前探出了腦袋,向下面的同伴喊道:“我是大老虎!”不過,這次小崴還是沒敢翻越屋頂。
這次游戲活動之后,恰逢年級組教研活動,我便把觀察到的小崴的案例和同伴們分享,并說出了我的困惑:這么久了,孩子就是無法進一步挑戰(zhàn)自我翻過屋頂,是不是這樣的攀爬行為對小班孩子來說太難?我是否需要引導、幫助?經(jīng)過熱烈的研討,最后大家還是認為:小班幼兒的重復性行為是對動作的練習,是小步遞進,是為進一步發(fā)展所做的準備。教師還是應該繼續(xù)觀察,給孩子留出逐步成熟的空間。
幾天以后的一次戶外自主游戲時間,小崴和小葉再次選擇攀爬小木屋。這次小崴手里拿了一根棒子慢慢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小葉比小崴早到達屋頂,不一會兒,小崴也到達了屋頂。這時,只見小葉將一條腿慢慢地跨過屋頂,不斷地調(diào)節(jié)身體的位置,直到穩(wěn)穩(wěn)地坐在屋頂上,她伸直了兩條腿,過了一會兒,將另一條腿也慢慢跨了過去。小葉成功地翻越了屋頂。小崴看到小葉翻過去了,也想模仿。他整個人趴在了屋頂上,左腿先伸向小木屋的另一邊,兩手緊緊地抓住木條,慢慢地挪動身體,他也終于成功了。他自信地對我說:“老師,我厲害吧?”
后來,小崴儼然把小木屋當成了攀爬架,經(jīng)常一只手拿著PVC管子,一只手抓住小木屋的木條往上攀爬。有時他在上面扮演孫悟空打怪獸,有時扮演警察放哨,有時扮演消防員滅火……小崴扮演著他心中的各種英雄角色?,F(xiàn)在不光是小崴,其他孩子也把小木屋當成了游戲場所,玩的方式越來越多。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我們在充分觀察、思考之后,對孩子的行為作出了適宜的分析與支持,如,對幼兒游戲行為安全性的判斷;對材料投放合理性的思考與調(diào)整;耐心等待,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等,支持孩子去探索,不斷地突破自我獲得成功。這個案例也讓我們明白不能輕視幼兒的重復性行為,重復性行為是小年齡幼兒的學習特點之一,幼兒在重復中積累著經(jīng)驗、感受著快樂。教師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讓等待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