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花
摘 要:低年級的作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成為一個會觀察、有思想的人。只要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就應大加贊賞,哪怕層次混亂、語義不清,表達不夠準確。批改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參與進來,指導學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學會修改作文,而不是教師替代修改。
關(guān)鍵詞:低年級學生;作文教學;作文批改
三年級語文教學大綱這樣規(guī)定作文的要求:學生能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也就是說,教師不應該規(guī)定學生寫什么、怎樣去寫,也不必設置太多的條條框框,只要學生能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想、所悟即可。
低年級的作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成為一個會觀察、有思想的人。那么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就不應過多地圈點批畫,以免妨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可面臨的現(xiàn)狀是怎樣的呢?學校檢查教師作文批改,不僅要求修改不通順的語句、病句,甚至連作文的結(jié)構(gòu)框架都要修改,眉批、旁批、段批、句批、尾批一樣都不能少,似乎滿篇被教師大刪大改、寫得面目全非才算認真。批改一篇作文,少則半個小時,多則一個多小時,一個班的一次作文批改下來,需要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教師又怎么會有更多的精力去研讀文本,批改其他作業(yè)呢?但如果教師不這樣做,就被視為沒有認真批改,敷衍了事。即使如此,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沒有多大的提高。
教師批改得精細準,學生反而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正如蹣跚學步的孩子,非要讓他按部就班地走,怎樣出左腳,怎樣出右腳,手腳的姿勢怎樣擺放,這肯定不行,只能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像邯鄲學步那樣,什么也學不會。家長只管讓他們摸爬滾打,身體的韌性與力度練習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學會了走路。好比對一個從不下水的人,講再多的游泳理論,也不能讓他學會游泳。
同理,低年級的作文教學,就是學生摸爬滾打的時機,只要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就應大加贊賞,哪怕層次混亂、語義不清,表達不夠準確。教師應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批語太多,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所以萬萬不能以教師的思想代替學生的思想。
作文的批改應回歸生活,學生應在生活中寫作,在寫作中更好地生活。在寫作意識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學習和應用作文表現(xiàn)生活,積累豐富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我讓學生寫《我敬佩的一個人》,班上十幾位學生學寫得都是行人對清潔工的不屑一顧,內(nèi)容雷同,毫無新意。況且在當?shù)?,城?zhèn)建設剛剛興起,專門的清潔工隊伍尚未建立起來,學生對清潔工又能怎樣了解呢?他們多數(shù)是借鑒作文書,憑借自身的想象寫出來的。后來,我就讓他們寫一寫草原放牧的爸媽、田間耕作的父母,操持家務的媽媽……由于寫的都是身邊的人,父母的勞累辛苦他們都看在眼里,所以寫得內(nèi)容詳實,情感層層鋪墊,文章布局格式不一,真正讓我感到耳目一新。有一位學生寫他敬佩他的父親,是因為他的父親會修自行車輪胎,手法嫻熟……
那么,對于低年級學生作文中的錯字、病句、不規(guī)范的標點符號、書寫格式方面的錯誤又該怎么辦呢?是置之不理嗎?不是的。低年級的作文畢竟不能等同于優(yōu)秀示例作文,也不能與作家的美文相比,過高的要求只能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教師批改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參與進來,指導學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學會修改作文,而不是教師替代修改。
學生出現(xiàn)錯字、病句、不規(guī)范的標點符號,是因為語文基礎不牢、閱讀量不夠、語感缺失造成的。隨著課文的解讀與閱讀量的增加,學生會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會逐步知道怎樣把他們想說的話說得更清楚、更明白。錯字、病句、標點符號的運用也會隨著基礎知識的增加而解決的。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是教師對學生習作的基本態(tài)度。
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可挑出在某個方面有明顯缺點的作文在電子白板上放大顯示,帶領全班同學共同指出缺點與不足,用規(guī)范的符號修改。每一次批改只提一條要求,只解決一個方面的問題,大家覺得很簡單,會做了,第二次再提第二條要求。這樣十幾篇文章批下來,每位學生都能圍繞作文從十幾個方面進行修改了。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學以致用。教師只需要大體把握,從選材和中心思想的把握方面與學生當面交流,簡明扼要地指出自己的意見即可。作文的批改應該著重于效果,而不應借助行政的力量讓教師大刪大改,面目全非,那樣與鍛煉學生寫作的目的背道而馳,也會打壓學生寫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