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霖
摘 要: 同伴關系是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的個體之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教兒童掌握談話的技巧;學會聆聽的技巧;培養(yǎng)兒童謙讓、包容等優(yōu)秀品質;學會巧妙處理同伴間的沖突;組織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同伴關系的活動。
關鍵詞: 小學生 同伴關系 培養(yǎng)策略
一、同伴關系及其作用
同伴關系是指同齡人之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的個體之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它在兒童青少年的發(fā)展和社會適應中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作用,并以獨特的、重要的方式塑造兒童的個性、社會行為、價值觀和態(tài)度,是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動因。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兒童青少年社會價值觀的獲得、社會技能的發(fā)展、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對實現兒童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作用重大[1]-[2]。
(一)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兒童社會認知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
在同伴交往中,兒童可以觀察并學習其他同伴的社交行為,從而豐富自己的行為和生活經驗。兒童還可以根據他人的行為和反饋提高自己的行為能力。而且,同伴的反饋往往非常直率,兒童可以輕松明白同伴的意思。這種直接的反饋有利于激發(fā)兒童的社會行為向積極、友好的方向發(fā)展[3]。
(二)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兒童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有獨特作用。
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從別人的評價開始。在同伴交往中,同伴對兒童的評價、態(tài)度,可以使兒童了解自己、界定自己,并形成相應的自我概念[4]。日常交流中,同伴可以為兒童提供榜樣,強化兒童的某些思想和行為,從而不知不覺地促進兒童社會行為、價值觀、態(tài)度和認識方法的形成。與師生關系的作用相比,同伴關系對學生的發(fā)展更加直接和親切。一個優(yōu)秀的同伴就是一個良師益友,他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具體的行為。
(三)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兒童的情緒社會化,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嬰幼兒期,兒童歸屬感和安全感主要來自父母和家庭。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大,他們與父母和家庭交往的時間越來越短,與學校、社會和同伴交往的時間反而增加。這種情況下,同伴關系正好為滿足兒童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促進兒童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個體面臨更多的煩惱、危機和沖突,情緒變化快、不穩(wěn)定,同齡朋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可以消除或減少情緒緊張和壓力。
二、同伴關系的培養(yǎng)策略
雖然良好的同伴關系在兒童發(fā)展過程作用重大,但是在學校教育中很多教師并未意識到這點,在日常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忽略同伴關系的培養(yǎng)。有些即使意識到同伴關系對小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卻不知如何在日常的教育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同伴關系。就此,筆者提出如下培養(yǎng)同伴關系的策略:
(一)掌握談話的技巧。
良好的同伴關系可以幫助兒童克服各種困難,體驗到更多的生活樂趣,對兒童的發(fā)展意義重大。但良好的同伴關系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在與同伴交往中不斷地培養(yǎng)。若要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必須能夠與同伴之間進行深入的溝通。談話的技巧對溝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甚至一定程度上決定同伴間的溝通能否進行下去。比如,某兒童不想讓其他同伴知道自己的一些私事,這時你要是與他談論他的私事,一定會引起他的反感,很難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為了使兒童能夠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幫其掌握談話技巧是必要的。在此介紹以下方法:首先,教師和家長要教育兒童在與同伴談話時學會精心選擇話題。與不熟悉的同伴談話,可以提些過渡性的問題,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有目的的交談;也可以先了解同伴的中心興趣,從對方感興趣的方面開始交談,循序漸進地交談下去;還可借用他人的一些信息,逐漸引入話題,再深入交談,等等。其次,教師和家長要教育兒童在與同伴談話時一定要注重相互配合。真正的對話,應該是相互應答的過程,每一方的話都是對方所談內容的繼續(xù)。在與同伴交往中,既要認真地聽取對方的談話,適時地給予反饋,又要保證自己的談話能夠與對方的談話順利銜接。如果自己的談話與對方前言不搭后語,只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很難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再次,教師和家長要教育兒童善于轉換話題。和同伴談話時,當自己對談話論題失去興趣或對對方談論的話題不感興趣時,可以通過提出一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或抓住對方的某一句話,自然地轉到另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上。
(二)學會聆聽的技巧。
越是善于聆聽的人,同伴關系就越融洽,因為聆聽本身是一種贊許同學講話的方式,這在無形中就提高了同伴的自尊心,加深了彼此間的感情。因此,認真聆聽同伴講話是建立良好同伴關系的重要因素。家長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教育兒童學會聆聽的技巧:首先,要耐心聽取同伴的談話。其次,要虛心地聽取同伴的意見。交談的主要目的是溝通思想,聯(lián)絡感情,而不是智力測驗或說話競賽,家長和教師要教育兒童虛心聽取同伴談話,不要在別人說話時中途插話。當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相左需要反對時,也要尊重別人,在他可接受的范圍內糾正。再次,教育兒童對同伴的談話要適時地給予反饋。比如,用點頭、微笑等方式表示同意對方觀點。當然,也可以用語言直接表達贊同。如果覺得同伴說得不對,就要委婉地拒絕同伴的觀點,在尊重同伴觀點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觀點。
(三)培養(yǎng)謙讓、包容和善于分享等良好的個人品質。
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需要彼此真誠地對待,如果一個人與同伴交往中總是自私自利、貪占小便宜,把同伴當做達到目的的工具,就絕對不可能擁有良好的同伴關系。所以,欲想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還要具備謙讓、包容和善于分享等良好的個人品質。首先,在同伴交往中要學會謙讓,遇到對大家有利的事情,要多為別人想想,用謙讓的態(tài)度對待同伴。這樣才會贏得同伴的尊重,在同伴中樹立威信和良好形象。其次,要包容同伴的一些缺點。再次,要學活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好東西。這樣可以博得同伴的歡心,助你擁有良好的伙伴關系。
(四)學會巧妙處理同伴間的沖突。
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同伴之間長期生活在一起,或多或少會發(fā)生沖突在所難免。其實關鍵的不是避免沖突的發(fā)生,更重要的是教會兒童發(fā)生沖突后怎樣解決沖突,使彼此的關系不因生活中的瑣事受到傷害。首先要教育兒童,和同伴遇到沖突時,要包容對方,能忍則忍,不要大動干戈。其次要教育兒童,當沖突發(fā)生后要克制自己的行為,不能輕易動手傷害同伴的身體。也不能用一些對同伴創(chuàng)傷極大的言語刺激同伴的心靈。如果這樣,就會失去和好的機會。此外,當沖突發(fā)生后,要教育孩子善于總結教訓,認真分析發(fā)生沖突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錯誤造成的,就要勇于向對方認錯道歉,征得對方的原諒;如果是對方的錯誤,就要懷著寬廣的胸懷對待同伴,主動與他交往。
(五)組織相關活動,為培養(yǎng)同伴關系創(chuàng)設便利條件。
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需要同伴之間彼此深入地了解。老師和家長可以組織相關的團體活動,為兒童之間提供相互了解與溝通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兒童感興趣的問題或當前社會的某些熱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實踐;組織兒童遠足,在遠足過程中教會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對人盡情盡意,遇到困難伸出誠摯的援助之手等;學校組織興趣小組也是建立同伴關系的一種很有效的途徑。通過組織興趣小組,可以為一部分有共同興趣的兒童提供交流的好機會。而且這部分兒童之間有共同的話題可談,很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參考文獻:
[1]高蕾,高曉雷,羅桑平措.小學學困生同伴關系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23(11):94-96.
[2]王雅春,曹華.青少年同伴關系的作用及影響因素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9(1):23-26.
[3]鄒泓.同伴關系的發(fā)展功能及影響因素[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8,2:39-44.
[4]邵丹妮.同伴關系研究述評[J].校園心理,2016,14(3):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