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君
摘 要:該文采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進行解讀,從心理分析的視角探索詩人海子詩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內(nèi)涵及他的不同層次需要滿足的情況。馬斯洛認為所有個體自身都有著向完美人性即自己實現(xiàn)這一最高目標發(fā)展的趨勢。海子通過對人生各個需求層次的表述,凸顯其以詩歌為生的執(zhí)著信念。
關(guān)鍵詞: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需求層次理論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c)-0146-02
近20年來,眾多研究都從不同角度閱讀和闡釋海子及作品,將他視為“先知”“宗教詩人”“詩歌英雄”,如此豐富的形象,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名為查海生的詩人海子呢?他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下簡稱《面》)中反復(fù)吟誦的“幸?!庇质鞘裁矗俊睹妗肥呛W尤松母形?,是一位詩人的自傳,是對生死的超越,該文從心理學(xué)的視角,結(jié)合海子的成長經(jīng)歷和生活環(huán)境,力圖呈現(xiàn)一位詩人的精神全貌。
1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家馬斯洛認為最理想的人格就是自我實現(xiàn),而要成為自我實現(xiàn)的人的前提條件是各種基本需求的滿足,這些基本需求按照從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與此同時,馬斯洛并不把需求層次看作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通過人的需求來考慮如何激勵人的行為,讓這些基本需求成為健康有力的內(nèi)在動力。
2 海子《面》的需求層次分析
《面》創(chuàng)作于1989年1月13日,是海子離世前兩個月的作品,一掃前期詩歌的深沉壓抑之風,表現(xiàn)一種熱烈美好的情緒,特別引人注目,很多人對其主題有著各種猜測,該文走進海子的內(nèi)心世界,與海子做一次跨越生死的靈魂對話。
2.1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糧食和蔬菜”——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馬斯洛說:“當面包沒有時,人們活著只為得面包,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生理需求與個體生存息息相關(guān),它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在所有需求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基本、最強烈的,它是實現(xiàn)其他較高層次需求的基石。
海子在《面》的第一詩節(jié)羅列出幸福的具體要素:喂馬、劈柴、周游世界、糧食和蔬菜、一所房子。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原始悠閑的隱逸生活。海子何以向往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可從他自殺時帶著的一本書——《瓦爾登湖》一斑可窺全豹。美國作家亨利·梭羅獨自在瓦爾登湖畔砍樹造房、劈柴、種豆、摘野果、釣鱸魚,過著自足而又愉快的隱逸生活,梭羅說:“我之所以住進林地,是想要從容地生活,去直面生命的本質(zhì)。我想要去領(lǐng)悟生命的教誨,免得到臨終時才幡然醒悟:自己原來沒有真正生活過?!彼罅_崇尚自給自足的簡樸生活。
2.2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幸福的閃電”——歸屬和情感的需求
馬斯洛說過,如果愛、感情和歸屬不能得到滿足,個人會空前強烈地感到缺乏朋友、心愛的人、配偶或孩子。這樣的人會渴望建立一種關(guān)系,渴望在他的團體和家庭中有一個位置,他將“為達到這個目標而做出努力。他將希望獲得一個位置,勝過希望獲得世界上的任何其他東西……”
首先,海子在第二詩節(jié)“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表達了對親情和愛情的珍惜,在徐余剛《海子傳》說到:“在法大,海子的脾氣是出了名的固執(zhí),他一般不參加學(xué)校和系里組織的會議和活動,這就意味著他只能拿到每個月的基本工資,而獎金等統(tǒng)統(tǒng)扣除,……海子不在乎這些,他自認為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用開會、搞活動的時間來寫一些詩的收益比賺一點錢強百倍?!焙W拥纳顮顟B(tài)就如朋友西川所說,在他的房間里,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音調(diào)和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在海子內(nèi)心充滿對親人的愧疚之情,他想通過寫信這樣特別的方式述說,也想得到親人的諒解和關(guān)愛。
其次,恩格斯說:“每個人都追求幸福,向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存在尋求幸福,這是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凝聚和沉淀起來的一種儀式和感情?!焙W铀f的“幸福的閃電”即指愛情的甜蜜和短暫,海子一生愛過四位女子,曾寫下很多愛情詩篇,“在晨光中/我端起一碗粥/想起隔山隔水的/北方/有兩燈盞/只能遠遠地撫摸”(《你的手》),海子傷心于愛情的離去,海子渴望來自家庭、戀人和朋友的關(guān)心和溫情,得到生之樂趣。
2.3 “取一個溫暖的名字、為陌生人祝?!薄鹬氐男枰?/p>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求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
海子在第三詩節(jié)“每一條河第一座山”都盡收眼底,衡慮于心,要為它們“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這需要何等開闊的胸襟,梭羅在《瓦爾登湖》說:“如果我們要以人名來命名某處秀麗的自然風景,那就用那些尊貴崇高之人的名字吧?!焙W雍退罅_一樣,用最無私的愛尊重自然。
不僅如此,詩人也慷慨地給陌生人送上祝福。尊重陌生人是對儒家仁愛思想最高的詮釋,是對耶穌仁慈教義的具體實踐。海子把自己的愛無私奉獻給江河湖海,把自己的情無償貢獻給蕓蕓眾生。這種情愫體現(xiàn)他的很多詩作中,其中《馬》“我甘愿一切從頭開始/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也愿將牢底坐穿/眾神創(chuàng)造物只有我最易朽/帶著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海子愿意替他人將死亡的牢底坐穿。
2.4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自我實現(xiàn)需求
自我實現(xiàn)需求是馬斯洛五大需求中的最高層次,是指實現(xiàn)個人理想、抱負,發(fā)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xiàn)境界。
詩人在《面》里兩次提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海子的理想。他在《我熱愛的詩人——荷爾德林》中表達了自己的詩歌理念:從荷爾德林我懂得,必須克服詩歌的世紀病——對于表象和修辭的熱愛,必須克服詩歌中對于修辭的追求,對于視覺和官能感覺的刺激,對于細節(jié)瑣碎的描繪——這樣一些疾病的愛好。詩人背對塵世,面朝大海,苦苦眺望遙不可及的理想彼岸。
海子把詩歌理想和現(xiàn)實生活濃縮成一首《夜色》“我有三次受難:流浪、愛情、生存/我有三種幸福:詩歌、王位、太陽”,25年的短暫歲月始終掙扎在貧困和失落中,但是堅定的詩歌信念給了海子一絲幸福的感受。在他詩歌里,多的是血腥或黑暗的色調(diào),《煤堆》中“煤堆/闖進冬天的黑色主人/拉著大家的手”而現(xiàn)實如此殘酷,海子以自沉汨羅的屈原、博愛慈的耶穌為榜樣,決然地選擇了讓時間永遠停滯的方法——死亡。他在《水抱屈原》這樣寫:“水抱屈原是我/如此尸骨難收耶穌從羅馬回到山中/銅嘴唇變成肉嘴唇/在我的身上青銅的嘴唇飛走/在我的身上羊羔的嘴唇蘇醒”,《面》看似春花爛漫,更像是對生者的最后期望,是對世界的莊嚴宣告。
3 結(jié)語
《面》表達海子對世俗生活的親近,更是詩人的遺世獨立,海子說:“左邊的侍女是生命,右邊的侍女是死亡?!鄙退劳鲋皇峭庠谛问降牟煌娙税炎约旱纳瞰I給詩歌的祭壇,用自由換取另一個國度的翅膀,永遠翱翔于詩歌的王國。也許就如梭羅所說:“不管是面對生活還是死亡,我們都應(yīng)該只真實。如果我們果真要死去,那就用心聆聽最后的呼吸,用心感知四肢的溫度散盡?!焙W右郧啻鹤髟姡蒙鼮榧溃缭缴?,在詩歌的王國里成為永遠的受人景仰的國王。這個時代需要更多純粹、有信念的人。
參考文獻
[1] 楊云桃.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解讀《紫色》主人公西麗的自我實現(xiàn)歷程[J].青年文學(xué)家,2011(22):22-23.
[2] 楊文軍.憂郁的海子,憂郁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讀[J].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研究,2006(22):81-84.
[3] 朱于新,江照富.執(zhí)著純粹詩意 追求永恒精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看海子的悲劇情緒[J].語文學(xué)刊:高教版,2007(1):50-53.
[4] 李亮.海子詩歌的精神世界[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