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 錢小軍
情前行、智在后,情智共鑄理想復習之旅
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 錢小軍
復習課是應試教育制度下最常見的一種課型,在初中數(shù)學的復習課堂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復習重點難點的突破,還要關注學生興趣的再提升,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再提升。因此如何鑄就一節(jié)理想的復習課,需要教師集情與智于一體,最終促使學生在復習課中情智共生。
情智;數(shù)學;復習
筆者在參與省級課題“初中情智教育的實踐與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復習課堂中,借助情智教育的先進理念,結合初中數(shù)學的學科特點,可以將我們的數(shù)學復習課上出另一番味道,讓學生不僅喜歡上復習課,而且還能在復習課堂上達成鞏固提升,最為關鍵的是提升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在復習課課堂的開展中,我們同樣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面對初中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最好方式就是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因為初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我想法和求知趨向。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更容易被他們的求知欲望所驅動。因此,鑒于這種實際情況,我們激發(fā)學生復習興趣的最好方式就是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問題情境、生活情境、變式情境等等,而每種情境都讓學生的思維深入其中,在情境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對原有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困惑和思維誤區(qū),讓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內驅力,而在內驅力的促動下發(fā)現(xiàn)對原有知識與技能的問題所在。這種問題的發(fā)現(xiàn)是最真實有效的,是最能迎合學生鞏固提升的。例如,在正比例函數(shù)的復習過程中,筆者采用這么一個經(jīng)典的情景導入,很快就達到預設的理想效果,具體如下:
例1:1996年,鳥類研究者在芬蘭給一只燕鷗(候鳥)套上標志環(huán)。4個月零1周后人們在2.56萬千米外的澳大利亞發(fā)現(xiàn)了它。
1.這只百余克重的小鳥大約平均每天飛行多少千米(精確到10千米)?
2.這只燕鷗的行程y(千米)與飛行時間x(天)之間有什么關系?
3.這只燕鷗飛行1個半月的行程大約是多少千米?
圖1
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復習的隱性目標所在。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不僅需要幫助學生解決已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還要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中在復習過程中,讓學生自我訂正錯題,讓學生圍繞錯題中的問題進行自查自糾,在自我訂正的過程中提升對問題的自我分析、解剖能力,與此同時也真正生成相應的問題。
學生在自己思維深入的情況下達成的問題是最有實效的問題,這些問題能暴露學生的思維困惑,也是我們教學中需要突破的重點和難點。比如,在軸對稱的單元復習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提供一個籃球賽場的平面示意圖,讓學生來判斷圖形中對稱軸的條數(shù),而學生的錯誤答案中大部分是一條,此時教師不必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結合圖形再次觀察和分析,讓學生自己悟出判斷對稱軸條數(shù)的方法。即使悟不出來,教師可以提問,你應該通過本題提出一個什么樣的有價值的問題呢?在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善于提問,教師要還原學生思考和分析的機會,即使答案到嘴邊了,也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思維闡述他們的思維成果。
學生之間的差異到了初中階段會越來越明顯,這種明顯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教學任務、復習目標卻要同步進行。面對這種客觀存在的差異,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小組合作交融模式,讓小組把問題拋出來,達成兵教兵的模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問題的陳述、問題的再思考、再分析之中,讓兵教兵在小組中以梯度呈現(xiàn)。小組一般由四個人組成,一般分成優(yōu)、良、中、差四個層面,在基礎環(huán)節(jié)內容突破的過程中,優(yōu)教良、良教中、中教差,難點問題、重點問題由優(yōu)、良合作解決,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和突破。小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成意見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是自主思維下達成的認知完善和提升。而出現(xiàn)的意見交叉、分歧,也是不同思維角度、深度下暴露的真實問題,這些問題能非常有效地暴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思維斷點和疑惑。學生在思維摩擦和交融的過程中,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深入,學生的智力訓練得到相應的提升,能非常有效地服務于學生對原先知識與技能的鞏固和延伸。
授之以漁不如與之共漁。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憑借自己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對復習的內容進行精心的分析,分析復習中難點、重點、突破策略等,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思考如何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學生一起去突破問題的關鍵。比如,學生在小組交融以后,還存在一些異議,此時教師不是一個裁判員,也不是一個法官,而是一個和他們一起思考的人。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和變式,最終促使學生的智力提升。比如,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遇到例題2這樣的題目不會解。我們就可以進行如下的師生共究的過程。
例2:如圖2,△ABC的兩個外角平分線相交于點D,∠A=80°,則∠BDC=_______°
圖2
圖3
圖4
本題是根據(jù)三角形內角和、外角、角平分線的關系依次求出∠DBC與∠DCB的和,最終求解出答案。而為了驗證學生是否能靈活應用三角形內角和、角平分線、外角等基本知識,我們給學生的不應該是一味地講題、做題,而應該進行巧妙的變式,并讓學生進行方法的總結,比如,筆者就結合上題進行如下變式
變式1:如果∠A=n°,則∠BDC=________°.
變式2:如圖3,△ABC的兩內角平分線相交于點D,∠A=n°,則∠BDC=_______°.
變式3:如圖4,△ABC的一個內角和一個外角的平分線相交于點D,∠A=n°,則∠BDC=________°.(用含n的代數(shù)式表示)在突破問題的過程中,方法掌握了,能力也漸漸地提升了,興趣也無形之中變得濃烈了,而且這種興趣是內在的、持續(xù)的。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初中情智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編號D/2011/02/09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