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使語文在素質(zhì)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語法是語言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對語法教育不知怎樣教,如何教,語法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語法素質(zhì)不高,語文綜合素質(zhì)下降。隨著課改的深入,語文基礎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不斷加強。我們應該明確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創(chuàng)新教學,積極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病句修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正確認識語法教學的現(xiàn)狀
語法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要真正掌握一種語言文字,就必須對它的語法體系有基本的了解。我感到語文基礎語法知識有幾個特點。一是體系煩冗,一是理論性強,一是內(nèi)容單調(diào)。語法課程真的很枯燥乏味,入門難,造成學生產(chǎn)生畏學情緒。中考又沒有單獨考查語法,所以老師很少專門給學生講語法知識。到了高中階段,學生語法基礎很差,找不到句子主干,不會劃分句子成分,作文全是語病等等。其實我們都清楚語法基礎知識很重要,打個比喻,語文是棵大樹,語法就是營養(yǎng)素。沒有好的語法基礎就沒有好的語言素養(yǎng)。但是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讓學生盡量掌握,有時確實不知怎么辦。有時又受制于課時有限。然后很困惑,花了很多時間,收到的效果很小,學生還是不懂,什么實詞虛詞,主謂賓定狀補,什么是單句復句,照樣不會修改病句,作文里照樣語病連篇。有學生錯誤認為,說自己語感很好,語法好不好沒關系。語感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字敏銳豐富的感受領悟能力。語法好才會語感好。語感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卻是語文素養(yǎng)的評價尺度之一。語感好,不一定語法基礎知識就好。長期的閱讀,慢慢也能培養(yǎng)語感。但是語法基礎知識好的,語感也不會差。沒有語法教學作為指導,語感就會變得毫無依靠,失去它在語文教學中應有的作用和地位。
二、消除畏難情緒,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語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語法與我們的聽說讀寫緊密相連。學生如果沒有掌握好語法基礎知識,運用語言的能力就難以提高。語法基礎不好,學好語文就會碰到很多困難。所以我們不能降低學習語法的要求,忽視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提高語文基礎技能。隨著課改的深入,對語文的“雙基”要求不斷加強。語法內(nèi)容煩冗,學生可能不配合,上課效果會很差。不給學生講,學生無法利用語法知識解決問題;要給學生講,可能要從最源頭講起,這將是一個漫長而又無法預期的過程,可能耗時多收效微。時間一長,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會受到打擊。但是語法知識缺失,語法素養(yǎng)就難于提高。
我們首先要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讓他們從心里接受。不斷進行思想動員,想方設法,鼓勵鞭策。其次要創(chuàng)新課程,改變枯燥死板的傳授形式,想點子找形式玩花樣,寓樂于教,讓語法課也能充滿歡樂。再次要早計劃巧安排,因為我們本來課時就少,語法課必定要占用正常的上課時間,所以要合理安排課程內(nèi)容。最后要準確定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單向的傳授不如學生主動的投入,我們要引導和調(diào)動他們的主動性。
魯迅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盡管語法難學,學生畏難,我們困惑重重,但還是要勇敢去闖一闖,也許能啃下這塊“硬骨頭”。
三、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實踐運用,教學相長
高中如何進行語法教學,在方法上,一是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一是遵循漸進原則,潛移默化。要學生在短時間里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語法基礎知識,是不可能的。平時教學中有意識加強語法的滲透。最后一定要通過練習鞏固,講練結合,檢驗效果。要有合理計劃與安排。
我認為教學計劃應貫穿一段時間,不要集中時間把全部內(nèi)容傳授給學生,一下子把這么多的東西交給學生,他們接受不了。所以要化整為零,分類講解。不求講的多講的快,力求有比較好的效果。
分類一:主要內(nèi)容是現(xiàn)代漢語的詞類。根據(jù)詞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詞分為實詞和虛詞兩類。1.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是實詞。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副詞、代詞等七類。2.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是虛詞。虛詞的主要作用是連接和附著。它們是封閉性詞類。虛詞包括:連詞、介詞、助詞、語氣詞;3.詞類是嘆詞和象聲詞。
分類二:詞性的判別與詞的兼類。1.掌握各類詞的語法特點;2.靈活地運用這些語法特點,區(qū)別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近似的詞類,掌握區(qū)分和判別的方法。
分類三:短語及其分類。1.了解掌握短語的含義;2.掌握各種短語的結構類型;3.學會劃分短語的結構。
分類四:句子成分。1.了解掌握句子的含義;2.掌握各句子的各個構成成分;3.學會劃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分類五:復句。1.了解掌握復句的定義和類型;2.能夠判斷復句之間的關系;3.能夠掌握正確劃分復句的方法。
我認為,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語法知識,教會學生自覺運用語言規(guī)律來指導語言實踐,將語法知識運用到平時的學習中,用于分析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面對高考要求,語法教學特別是語用題必須從高一開始加強訓練,引導學生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掌握語法規(guī)律,正確理解和使用語法。
進行語法教學,關鍵是要運用語法知識,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將語法教學與讀寫教學結合。因為我們老師在授課時,通常會將語法與閱讀寫作分離,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在讀寫教學中貫穿語法教學不是一種形式主義的點綴,必須抓住語法能力與讀寫能力之間的關系,使語法學習同課文學習,同聽說讀寫能力形成合理的遷移。閱讀文章時,知道基本的語法規(guī)則,才能準確迅速理解文意,寫作時才能文字通順,句意明確,避免語法錯誤。老師要引導學生重視語法知識的積累,使語法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發(fā)揮作用,進一步研究閱讀和寫作活動中讓語法規(guī)則發(fā)揮的形式和機制,使語法教學與閱讀寫作同步。
總之,我們不應淡化語文語法基礎知識的教學。語法基礎不過關,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不會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就不會提高。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全國卷的回歸,對語文的綜合素質(zhì)要求不斷加強,為了適應考試要求,我們必須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作者簡介:藍阿鴻,女,1977年生,福建漳浦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