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蓮
摘要: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即通過"主題"整合閱讀教學內(nèi)容,零散的語言形式因為主題獲得內(nèi)在意義上的鏈接,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獲得對主題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小學主題式語文閱讀教學是對閱讀教學語言形式孤立、學習內(nèi)容零散的交際閱讀教學法的改進。通過主題學習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間接的獲取了生活經(jīng)驗,從而獲得了對生活的豐富的認識和體驗。
關(guān)鍵詞:語文主題學習;有效閱讀;人文性回歸;優(yōu)化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076-02
語文主題學習,已經(jīng)以不可抵擋之勢走進了小學語文課堂。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模式,打破了我們的思維定勢,來到了我們面前。為了進一步認識并開展好主題學習,我認真閱讀了關(guān)于主題性閱讀教學的一些資料,認識到主題學習是圍繞一定的主題,把多篇文章、多種信息多角度地組合在一起,通過多個文本間的碰撞交融,在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xiàn)主題意義構(gòu)建的一種開放的閱讀教學。對于我們現(xiàn)在按照主題編排課本教材的教學非常實用,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文本確立相應的閱讀主題,補充相關(guān)的文本或資料,在多個文本的閱讀中豐盈與深化對這一主題的認識,得到精神上熏陶。
1.主題學習是生活的閱讀
語文是一種工具,語文的工具性是客觀性的,而工具是死的東西,不具有思想、感情,而語文卻是一種具有復雜情感的東西,這種感情性是依托于什么存在的呢?是語言文字。語文主題學習應該立足于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結(jié)合起來,提倡生活的學習,提倡生命的成長。
很多學生只是為了消遣,沒有背誦和摘抄的良好習慣,也不太喜歡利用工具書查不懂的地方,雖然同樣在閱讀,但是沒有語感的領(lǐng)會和知識的積累。
帶孩子走進書海,享受到讀書的快樂。
我鼓勵引導孩子把零用錢攢起來自己購書或借書,孩子的心進入到書中去,和作者一起快樂。為此我在班內(nèi)開展了"買讓好書,讀好書"活動,并為學生開列了一張圖書清單,向?qū)W生推薦一批適合他們閱讀的優(yōu)秀作品,頭一個月全班學生共買各類圖書36冊。這些圖書由語文課代表統(tǒng)一登記,編訂一份全班同學的圖書目錄,張貼在班級宣傳欄內(nèi),鼓勵同學們相互借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閱讀空間。
2.主題學習是綜合性的積累
在大量的閱讀中我們積累的是字、詞、句,是語言,積累多了可以形成一種積淀,成為語文學習的厚實的保障。字詞積累是沒有色彩、味道、情感的,但可以幫助我們?nèi)ミM行閱讀,我們必須通過閱讀去感受豐富多彩的生命,所以閱讀成為了學生接受語言,積累語言的必經(jīng)的一個階段,沒有閱讀,積累也根本就無從談起,成為沒有翅膀的鳥。我們要學生學說話,寫作文,但是如果沒有學生充分的閱讀做基礎(chǔ),那么說話不生動無主題,作文也是一紙空話。
加強自主背書的基本功
面對學生寫作文時的愁眉苦臉、抓耳撓腮,我知道孩子們頭腦中的詞句匱乏。為此,我規(guī)定一周內(nèi)得有兩次家庭作業(yè)是背誦的(另兩次摘抄)。背誦的內(nèi)容自由選擇,課內(nèi)課外都行,前提是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充實、精彩的、感人的,發(fā)人深省的。背誦數(shù)量上也自己決定,但要由家長檢查、簽條,回到學校組長抽查,老師抽查。摘抄的內(nèi)容也全由自己做主,每次由老師批閱,老師根據(jù)學生摘抄的內(nèi)容和認真態(tài)度得出等級。這樣堅持了半年,孩子們已有所積累,寫作文已開始洋洋灑灑。盡管還不那么得心應手,但已初見初見成效。
3.主題學習是個性化的閱讀
主題學習應是個性化、民主化的學習,是心靈之間的平等對話。為了進一步推動主題學習實驗,讓每一個學生喜愛語文,喜歡語文課,愛讀書,語文能力不斷提高, 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可是,在學生的閱讀中,我們老師往往不放心,語文主題的內(nèi)涵應該是十分豐富的。對于我們語文學習來講,我們不僅僅要探究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它還包括語言的積累、語言的品味揣摩、文章表現(xiàn)手法的賞析、字詞的積累和歸納。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語文學習的主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一節(jié)課我們給學生閱讀了,但是老師還是牽著學生走。"下面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先閱讀第一篇文章",然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邊讀邊強調(diào),一會兒注意這個,一會兒注意那個,然后再讀第二篇文章,期間也是不斷的強調(diào)注意事項。我們思考一下:這樣的閱讀是不是有效,是不是充分的自主的閱讀?這是不是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這能不能讀出"一千個哈姆萊特"來?這值得思考。只有在大力張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chǔ)之上,充分挖掘閱讀主體的閱讀潛能,才能使之豐腴厚實,有智慧,也才能適應未來社會飛速發(fā)展的需要。當然學生的認知畢竟有限,老師給予指導是必要的,但這種指導絕對不能越俎代庖。
4.主題學習是探究的過程
探究是一種最高效率的學習方法之一。學生因年齡的原因,大都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欲,他們有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經(jīng)驗后,都想急于展現(xiàn),這是讓學生交流是是最好的時機,用一個思想去交換更多的思想。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觸摸春天》一課,教師在課堂以多媒體方式展現(xiàn)春之美好的同時,若是恰逢春季,可組織學生一起郊游野外,感受春天的生機,感受春天的脈搏,讓他們對春天保有鮮活的記憶,更加深刻地理解這篇文章的主旨。同時還可以針對這篇文章進行角色扮演,這對小學生來說更是新鮮,也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不僅能增加課堂趣味性,也對提煉文章主旨大有益處。在詞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探究課文里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就感興趣多了。也能充分感受聾啞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如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扁鵲治病》一課,教師可以在課堂模擬扁鵲與蔡桓公相見的幾幕場景,使得這個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故事能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再去探究課文那些詞句可以看出扁鵲是個名醫(yī)?他勸了蔡桓公幾次?眼看蔡桓公的病越來越重,作為一個醫(yī)生,扁鵲的心情會有什么變化既然有這樣一個名醫(yī)為蔡桓公治病,為什么蔡桓公最后還會病死呢?在一次次的探究中深入體會文章含意。
教學中,卻使我感覺受益匪淺,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知識積累、閱讀水平、寫作能力都有了大的提高。小學語文主題教學是比單篇教學站位更高的教學模式。它看到的不是一棵樹木,而是一片森林。還需要我們繼續(xù)去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