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水生,趙 霖,蔣 立
(哈爾濱工程大學 體育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以冰壺項目為著力點推進“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許水生,趙霖,蔣立
(哈爾濱工程大學 體育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冰壺是冬季奧運會重要的比賽項目,也是國家體育總局中重點培養(yǎng)的冬季項目之一,更是帶動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突破點,充分利用冰壺項目易開展的優(yōu)勢是關鍵所在。運用文獻綜述和對比分析的方法,對冰壺項目在普通大眾開展的優(yōu)勢和移動冰壺館的建設進行分析與討論,認為冰壺項目無論是在安全性、場地利用率、環(huán)保性,還是在易學性、趣味性、開展人群的廣泛性上都高于其他冰雪項目,并且詳細闡明了黑龍江省體育局建設的可拆裝移動冰壺場館項目及其創(chuàng)新性。旨在表明冰壺項目是可以承擔起推廣冰雪運動的重任,是實現(xiàn)“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核心途徑之一,并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開展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
冰壺優(yōu)勢;移動冰壺館;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冰壺又稱冰上溜石,有著悠久的歷史,該項目無對抗,技巧性突出,其中,冰壺運動所倡導的開明、公平、公開、禮貌等運動精神與中華民族所倡導的高尚、無私、謙虛、謹慎、誠信、團結協(xié)作和善解人意等美德相得益彰,所以非常適合國人參與。冰壺項目傳入我國的時間并不長,但國家專業(yè)冰壺隊進步很快,在世界大型賽事上創(chuàng)造過良好的成績,可以說現(xiàn)已躋身世界冰壺強國的行列。不過與歐美一些冰壺大國相比,我國冰壺項目的開展和推廣仍處于起步階段,大眾對于冰壺的熟知遠遠不如夏季奧運會運動項目,例如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等項目,并且對于冰壺的研究基本都停留在技術、戰(zhàn)術的分析[1],對于冰壺大眾化的深入研究還很少。我國獲得了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權,隨之又提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這更加使我們有義務讓普通大眾參與到冰壺項目中去,了解冰壺及其他冰雪運動。由于冰壺項目在諸多方面有著開展便利的優(yōu)勢,所以為更好地利用冰壺項目的優(yōu)勢普及該項運動,2015年黑龍江省體育局開始建設可拆裝移動冰壺場館,大大彌補了群眾性冰雪運動基礎設施的缺失,該項舉措不僅為黑龍江省推動冰雪運動大眾化帶來了機遇,更為實現(xiàn)“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指明了道路。
冰壺運動發(fā)源于蘇格蘭,到現(xiàn)在已有具有 5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技巧與智慧、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策略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同時這項運動又時刻顯露著高雅、文明、智慧、協(xié)作等特點[2]。由于冰壺項目對運動角度、旋轉(zhuǎn)等技術有很高的要求,在技巧上堪比斯諾克,比賽的戰(zhàn)術和謀略,堪比下國象,所以看上去更像是一場冰上博弈。在冰壺比賽中,運動員之間不進行身體的接觸和對抗,而是依靠策略與智慧進行比拼,因而冰壺運動對運動員體能的要求不高,是策略性、戰(zhàn)術性較強的智力項目。
1980年,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程志明先生在《世界百種趣聞體育》一書中第一次提及這項運動,并將其翻譯為“冰上溜石”,后來新華社將其譯成“冰壺”,這是冰壺首次出現(xiàn)在中國并被人們認識[3]。1995年在加拿大北阿爾伯塔省冰壺協(xié)會和日本北海道冰壺協(xié)會的幫助下,中國首屆冰壺講習班在“冰城”哈爾濱正式舉辦并獲得了圓滿的成功,這是冰壺運動項目首次登陸中國[4]。1999年日本青森市冰壺協(xié)會監(jiān)事佐藤健一先生到哈爾濱參加“北方圈”市長會議時,作為運動員和黑龍江省運動員進行了一場比賽,這是冰壺運動在中國大陸的處子秀。2002年 2 月,黑龍江省體育局和哈爾濱體育學院、哈爾濱市體委派出 1 支男隊和2 支女隊分赴日本青森市參加全日本東北地區(qū)冰壺公開賽和長野青井澤冬奧會紀念碑比賽,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冰壺比賽。同年中國和日本進行了 3 次互訪性友好交流,推動了我國冰壺運動的發(fā)展[5]。2002年冰壺運動被列為我國第十屆冬季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同年 4 月在美國舉行的世界冰壺聯(lián)合大會上,正式宣布中國為世界冰壺聯(lián)合會會員,這為我國冰壺運動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在舉國體制的保障下, 2002年中國參加了第 12 屆太平洋地區(qū)冰壺錦標賽,中國男、女均獲得了第5名的好成績,這是中國冰壺首次參加國際比賽。在 2007年的第6屆亞冬會冰壺比賽中,中國男、女隊均獲第3名;在2007年北京舉行的太平洋冰壺錦標賽上中國男、女隊雙雙奪冠并且入圍2008年的世錦賽;在 2008年世界女子冰壺錦標賽上,中國女隊奇跡般獲得亞軍,在比賽期間曾兩度擊敗后來奪冠的加拿大隊,這是中國女子冰壺隊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戰(zhàn)績。中國男子冰壺隊在 2008年世界男子冰壺錦標賽中,首次參賽并獲得第4名[6]。2010的溫哥華冬奧會我國女子冰壺隊戰(zhàn)勝了諸多強隊取得了一枚寶貴的銅牌。2014年索契冬奧會我國男子冰壺隊痛失獎牌,但是也取得了冬奧會的歷史突破。
雖然我國專業(yè)冰壺隊已站在世界冰壺運動的塔尖上,但是塔基建設極為不牢固,以至于在國內(nèi)普通大眾對冰壺的熟知程度并不高,大多數(shù)人對冰壺運動沒什么概念,有的甚至把冰壺與冰球相混淆。這使得普通大眾更加不會參與到該項體育運動中來,導致國內(nèi)冰壺人才缺乏,選材渠道也較為狹窄。同樣是冰壺強國的加拿大卻是截然相反的狀況,每年冬季,有幾百萬加拿大人參加這項古老的運動,這一數(shù)目相當于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參加冰壺運動人數(shù)的總和。這些人中,有些是職業(yè)冰壺運動員,以參加比賽獲取獎金為生。加拿大最知名的全國冰壺比賽是布萊爾男子冰壺錦標賽,光電視觀眾就超過 400 萬人。加拿大除冰球外冰壺運動的普及程度也非常高,隨處可見冰壺俱樂部。有人這樣形容:在加拿大隨處可見 3個建筑物,一個是郵局,一個是銀行,還有一個就是冰壺館[7]。由此可見冰壺運動在加拿大的普及程度?,F(xiàn)階段,在我國冰壺俱樂部極為稀少,全國只有5個,分別位于哈爾濱、北京、上海,注冊的冰壺選手不足600人,專業(yè)冰壺場館也十分有限,僅限于北京市、黑龍江省、吉林省、新疆維族自治區(qū)、上海市等地區(qū),冰壺場館的建設與維護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建設成本高、后期場館維護不力等因素無疑為冰壺在普通大眾中的開展與推廣和冰壺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增加了難度。不過這并不代表冰壺項目在我國就走投無路,黨的十八大強調(diào),要樹立全面的健身意識,讓群眾積極參與到體育和競技體育域中來。這說明黨和國家重視全民體育素質(zhì)的提高,要求全民參與,不僅要發(fā)展競技體育,也要注重體育的大眾化發(fā)展。由于中國冰壺隊在冰壺世錦賽和冬奧會上不斷取得好成績,冰壺項目也開始在我國發(fā)芽,國家體育總局將中國冰壺隊列為冬奧會重點項目,在政策層面上奠定了我國冰壺項目快速發(fā)展的基礎[8]。依托于良好的政策因素,黑龍江省體育局在2015年開始籌建可拆卸移動冰壺場館,該項目較為充分的利用了冰壺項目易于在大眾中開展的突出優(yōu)勢,讓大眾在參與運動的方式上擺脫了季節(jié)性限制,使更多人在冬季走出室內(nèi),有機會親身體驗冰壺運動的樂趣,可謂創(chuàng)新之舉。并且黑龍江省所處于的北半球中緯度地帶,與法國、瑞士、意大利等世界著名冰雪運動圣地處于同一緯度,自身有良好的環(huán)境優(yōu)勢[9]。在地形上,黑龍江省總面積47.3萬km2,海拔高度在300 m以上的丘陵地帶約占全省的35.8%,平原占全省面積的37%,海拔高度為50~200 m,山地僅占全省面積的24.7%,總體來說地形相對平緩,同時黑龍江省又是中國冰壺項目的發(fā)源地,非常有利于移動冰壺場館換的建設。而冰壺項目的易開展性,為可拆卸移動冰壺場館的建設所奠定的堅實基礎也是不容小覷的。
2.1安全、易學、限制少,趣味性強
冰壺運動是集體項目,標準人員配置是四人一組,兩兩對抗,其中對抗全部來自于雙方智慧的碰撞。比賽雙方可以是兩個家庭,可以是長輩和晚輩,也可以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組成的小團隊。冰壺運動能夠帶給人們更多的交流溝通的機會,在運動當中促進和睦、友好的關系,這也是冰壺運動所傳達的冰壺精神的內(nèi)涵。相比于冰球、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項目,冰壺項目簡單易學,能夠在冰上掌握平衡之后就可以自由投壺,且不限制參與者的專業(yè)化程度,運動損傷風險極低,人們更能輕松上手進行活動,冰壺運動過程千變?nèi)f化,每一次投壺都能帶給參與者不一樣的體驗。在冰壺比賽中完全不發(fā)生身體對抗,使得該項目老少皆宜,9~99歲的人都可參與,也不存在性別界限,可以算是真正的全家性項目。冰球運動素以速度、激情而著名,北美冰球職業(yè)聯(lián)賽更是傳遞了一種“暴力美學”。冰球運動在活動過程當中缺乏必要的交流,隊員間的交流局限在簡單的嘶吼和奔跑當中,運動成員以青壯年為主,并要求參與者穿戴專業(yè)的裝備,在技術上要求參與者在滑冰技術與桿法的有效結合,并且學習冰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這項運動。速度滑冰與短道速滑同樣是專業(yè)化很高的運動項目,同樣適合在青少年人群中開展。不僅如此,由于這兩項運動只是單純的以競速為目的,所以在趣味性上不及冰壺項目,而且所需冰刀鋒利,與冰面接觸面積極小,需要參與者擁有較好的平衡能力與力量去控制,發(fā)生運動損傷和事故的機率較高,普通大眾想要迅速掌握速度滑冰與短道速滑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踊且豁椄邔I(yè)化的運動項目,不僅要求參與者擁有良好的滑冰技術,也需要舞蹈、音樂的配合等專業(yè)功底,花樣滑冰運動員基本從小就開始訓練,是一項青年化運動,這些苛刻的條件并不利于普通大眾參與,其中的魅力和趣味性也很難體現(xiàn)。
2.2冰壺場館利用率高
標準的冰壺賽道長為45.720 m,最短可為44.501 m,最大寬度為5 m,最小寬度為4.42 m,按照國際比賽要求是8人上冰,為了能夠讓更多的普通大眾參與,同時可16人上冰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冰壺項目的冰道面積是193.5 m2,人均活動面積為24.2 m2。而冰球比賽的標準場地為1 830 m2,人均占用面積為152.5 m2。速度滑冰所要求的場地更大,僅賽道就需要1 200 m2的面積,場地周長更是達到400 m?;踊投痰浪倩瑒t可以使用冰壺場地。顯而易見,冰壺項目無論從場地面積,還是人均活動面積都達到了高利用率(表1),這無疑給北京、上海這種土地資源緊張的城市帶來了福音,也為普通大眾參與冰雪運動提供了一條高效且實用的道路。
表1 冰雪運動各項目場地利用率比較Table 1 Facilities utilization of various winter sports
2.3軟件設備要求不高
冰壺項目雖然對硬件設施要求嚴格,但在軟件設備上要求寬松。因為冰壺項目不存在身體對抗,所以參與者不需要沉重的護具,只需要寬松的運動服、冰刷、冰壺鞋等必需的運動裝備。冰壺項目需要的運動裝備價格經(jīng)濟,花費較少,冰刷的耐用度高,普通民眾都能夠承擔的起,更適合大眾的參與。而冰球項目則需要厚重專業(yè)的護具,冰球運動是一項 “貴族運動”,一個運動員的全套護具就要 2 萬元人民幣左右,一支球桿 200 元人民幣左右,1~2個月就要更換一支,普通大眾對其裝備的經(jīng)濟承受力有限。
2.4冰壺運動對全民健身起到積極作用
冰壺項目是一項技能主導類準確性運動項目,首先對于冰壺運動參與者的基本身體運動能力的鍛煉,如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力量耐力和有氧能力。平衡能力是在一定支持面上身體重心保持最小限度晃動的能力。它是運動中樞系統(tǒng)在綜合視覺、前庭系統(tǒng)、本體感覺輸入信息的同時,控制肌肉活動的過程。平衡能力好的冰壺運動員,會有更好的穩(wěn)定基礎,才能夠更精確地投石,有更高的肌肉水平來精確地控制動作和瞄準。在核心力量的要求上,當運動員投石或快速擦冰以改變冰壺方向的時候,肢體產(chǎn)生扭矩,一個強大而穩(wěn)定的軀干(核心力量)會為這些扭矩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將 20 kg 重的冰壺向單一方向投出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會分散扭矩,導致身體重心的變化,影響身體的平衡和穩(wěn)定。一個強大的軀干能夠抵消冰壺單一方向運動反作用力引起的動作不穩(wěn)定。在力量耐力上,4名運動員每局投石2次,投10局,這期間有相當多的擦冰動作。擦冰動作要求運動員具有充沛的體力持續(xù) 15~20 s。冰壺運動員具有較高水平的肌肉耐力將在比賽中減少疲勞,能夠更好地控制動作和準確度。有氧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機體從多次擦冰的疲勞中快速恢復能力。有氧能力強,運動員擦冰的疲勞恢復就快,就越能保證投石的精確性。另外,冰壺運動還能鍛煉參與者的抗壓能力。冰壺運動需要良好的心理穩(wěn)定性和心理調(diào)控能力,才能投出高質(zhì)量的冰壺。參與冰壺運動有利于提高民眾在生活、工作中的抗壓能力,對于家庭和睦、社會穩(wěn)定有著重要意義。
顯而易見,冰壺項目相比其他冰上運動開展優(yōu)勢明顯,所以利用好這些優(yōu)勢就顯得尤為關鍵??墒谴笠?guī)模建設全封閉式場館并不現(xiàn)實,當中的支出和投入將會是一大筆費用,占地面積大,環(huán)保性不強,非賽季時不能得到良好的利用,不符合辦綠色體育和生態(tài)體育的理念,無法更好的調(diào)動大眾參與冰壺運動,而移動冰壺場館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難題,并為其他冰雪運動的開展提供了思路。
3.1場館建設的組織與實施、使用
為了充分發(fā)揮冰壺項目的推廣優(yōu)勢,更好的帶動“三億人參加冰雪運動”的目標,有效的改善廣大群眾參與冰壺運動的條件,黑龍江省體育局決定,計劃利用2015、2016兩年的時間建設140個移動冰壺場館,并且已制定出《大眾快樂冰壺參與規(guī)則》,對1~8人冰壺賽規(guī)則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參與的人數(shù)越多局數(shù)就越少,以節(jié)省時間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同時也劃分出入門、初級、中級、高級四個階段并由專業(yè)人員指導普通大眾更好的學習冰壺。在2015年冬季資助建設5個冰壺場館已經(jīng)進行試點,每塊場地一天可達到400~500人次的參與,經(jīng)論證,當140個場館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粗略估計,每天至少可達到56 000人次左右,這為黑龍江省力爭實現(xiàn)3 000萬人次參與冰壺運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場館建設上要求,應至少有一塊45×60 m或35×85 m無障礙平整場地,為了更好地吸引群眾并方便監(jiān)管,場館的選址上應符合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場地開放性好、利于監(jiān)控等原則,且在選址時要統(tǒng)籌考慮,要與場地既有的健身人群事前做好溝通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場地使用矛盾沖突。場館建成后,使用壽命至少5年,統(tǒng)籌安排維護和管理問題,應配備至少4~6人負責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場地的維護由制冰師完成,每2小時修整一次場地。移動冰壺場館屬于公益性項目,所需裝備均免費提供,在不影響群眾使用的前提下,可進行合理的招租廣告位、一定時限范圍內(nèi)出租冰場商用、冰場轉(zhuǎn)換服務、舉辦培訓班等方式,所得收入用于補充人員管理費、水電等冰場運行經(jīng)費。所需的管理和技術人員由黑龍江省體育局負責培訓,大大的提高了人員的專業(yè)性,為日后的管理帶來了方便。
3.2冰壺場館的構造
移動冰壺場館采用的是篷房式建筑(圖1、2),篷房是一種新型的戶外活動用臨時建筑,由于拆裝靈活,儲運輕便,被稱之為 “移動的空間”[10]。篷房被廣泛應用于臨時倉庫、廠房、戶外活動、臨時施工、會展等。它由可移動框架和篷布組成,框架一般有合金和鋼為主要部件,貯存便利,具有體積性小等特性。篷房的設計理念安全、快捷、優(yōu)雅。產(chǎn)品跨度從3 m到60 m,完全可以達到移動冰壺場館的設計要求,結構支架均選用高強度鋁合金型材,鋼部件采用熱鍍鋅防銹,篷布采用阻燃的雙面PVC(聚氯乙烯)合成纖維布,具有防水防火助燃防紫外線的優(yōu)良功能。在正常安裝和固定條件下,抗風能力可達8~10級。所有環(huán)節(jié)的生產(chǎn)均嚴格按照ISO國際質(zhì)量管理體系運行,所有產(chǎn)品的成品均通過嚴格的品質(zhì)檢測及試裝符合標準后才出貨,確保產(chǎn)品的安全性和拆搭可行性。篷布使用的PVC(聚氯乙烯)合成纖維布的化學穩(wěn)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除少數(shù)有機溶劑外,常溫下可耐任何濃度的鹽酸、90%以下的硫酸、50%~60%的硝酸及20%以下的燒堿,抗腐蝕性強。對人體的呼吸系統(tǒng)和皮膚沒有任何刺激,對那些木料和油漆過敏的人來說,使用PVC來搭建場館非常合適。經(jīng)過嚴格檢測的PVC材料可以達到綠色環(huán)保。移動冰壺館的正面屋山處中間設置鋁合金門一面,加門鎖;兩面加窗戶,單面10個,共20個。屋內(nèi)面積寬12 m,縱深33 m。層高2.5 m,總高4.2 m。該場館可承受8級大風,雪載量可抗0.25 KN/m2,使用壽命可達15年。
圖1 可拆裝移動冰壺場地外觀示意圖Figure 1 Exterior of removable curling hall
圖2 可拆裝移動冰壺場地內(nèi)視示意圖Figure 2 Inside vision of removable curling hall
3.3場館的器材配置
3.3.1冰壺
每個移動冰壺場館配備35個冰壺,冰壺采用冬季奧運會標準的尺寸,包括:壺體,2個滑行面,壺蓋,軟墊以及螺栓。
3.3.2冰刷
每塊場地有20個由碳纖維和法國PC工程塑料制成的冰壺刷,具有重量輕,強度高,耐磨性好,以及防水、防凍、防腐蝕等。刷板的柔韌性好,強度高,在零下-65℃環(huán)境中使用,不會變硬、開裂。
3.3.3冰壺鞋和防滑套
冰壺鞋分為滑行鞋和蹬冰鞋,每個場地有50雙冰壺鞋?;行男资怯苫群芨叩乃芰喜牧献龀?。而蹬冰鞋底則由冰面上不易滑動的膠質(zhì)材料做成。其鞋底形狀一般為皺紋和穴狀。
防滑鞋套是套在滑行鞋上的防滑工具,在冰壺運動員不上冰面時將防滑鞋套穿在滑行鞋上,以保護滑行鞋底的完整性。數(shù)量與冰壺鞋相同。
3.3.4制冰設備
每塊移動冰壺場地都配有1套打冰點器和遙控修冰器,便于冰面的整理與修復。
3.4移動冰壺館的優(yōu)勢
3.4.1冰雪風格的外觀設計
移動冰壺館采用白色的外觀設計,凸顯冰上項目的環(huán)境特色,美觀大方,代表著冰上體育運動的圣潔。
3.4.2拒絕霧霾,綠色建筑
通過智能送風系統(tǒng)每時每刻都將過濾后的新鮮空氣充入室內(nèi),確保室內(nèi)空間空氣新鮮干凈。
3.4.3可移動搬遷,重復利用
專利錨固系統(tǒng),可移動、低損耗、可靈活地建筑在租期不定的土地上,對于土地稀缺的大城市,可實現(xiàn)土地、倉儲以及運輸成本最低化,而且所有的材料均是可以降解的,保護環(huán)境。具有不可比擬的易拆遷性和異地重建使用優(yōu)勢,基本不會對正?;顒釉斐捎绊?。
3.4.4建設周期短
結構簡單,施工周期短,建筑主體生產(chǎn)加工均在工廠內(nèi)完成,篷布的部件制作90%在工廠完成,現(xiàn)場安裝及拆卸簡單方便,現(xiàn)場安裝約10~15天時間,施工現(xiàn)場無噪音、無粉塵、不產(chǎn)生建筑垃圾。
3.4.5透光性強,節(jié)能環(huán)保
場館的有20個窗戶透光性好,日照較好時不需燈光照明,節(jié)約電力費用。增加空氣隔離層,保溫隔熱效果不受外界氣候和條件的影響。
3.4.6造價經(jīng)濟,節(jié)約投資
迥異于傳統(tǒng)建筑,基礎要求簡單,總造價僅為傳統(tǒng)建筑造價的1/4~1/5,避免施工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可重復使用,節(jié)省投資。
3.4.7售后服務
保修期內(nèi)或保修期外,如設備出現(xiàn)故障,在接到維修通知后立即作出反應,并且場地上配有專業(yè)的維護人員。
3.5移動冰壺場館的創(chuàng)新點
第一,建立大眾參與數(shù)據(jù)庫;第二,改變參與辦法:由專業(yè)參與向大眾參與轉(zhuǎn)變,由室內(nèi)向室外轉(zhuǎn)變,由單一向多元轉(zhuǎn)變,由競賽向娛樂轉(zhuǎn)變,由業(yè)余器材向?qū)I(yè)器材轉(zhuǎn)變;第三,降低參與難度:增加了大眾場地設施數(shù)量,所需運動相應器材均能免費提供,提供專人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制冰人員;第四,改變競賽辦法:改變競賽參與人數(shù),改變競賽內(nèi)容,增加競賽分級,改變競賽形式;第五,研制制冰設備:研制修冰車,研制制冰器材;第六,合理進行布局;第七,以點帶面,全面鋪開。
移動冰壺場館的建設是實現(xiàn)大眾化冰雪運動的實質(zhì)性突破,其中的創(chuàng)新都是為我國大眾體育鋪路。而且這也是我國辦綠色奧運的開端舉措之一,預示著我國由競技體育向群眾體育的轉(zhuǎn)變。
冰壺項目作為推廣冰雪運動的先鋒,對引領大眾正確的認知冰雪運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應當深層次的挖掘該運動項目的價值,并且關注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
4.1經(jīng)濟發(fā)展要到位
體育產(chǎn)業(yè)的不發(fā)達以及普及程度低,其根本的原因還是經(jīng)濟發(fā)展跟不上腳步。如黑龍江省屬就于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人均收入水平偏低。這將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結構,受經(jīng)濟條件制約,人們在體育消費方面的意識和能力都會降低。所以在努力實現(xiàn)大環(huán)境經(jīng)濟增長的同時,對冰壺運動的相關產(chǎn)業(yè)鏈條進行整合,宏觀調(diào)控與市場規(guī)律要靈活運用,增強冰壺冰雪產(chǎn)業(yè)的活力,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聯(lián)合形式的開發(fā)。
4.2政府應正確的引導價值方向
政府的導向?qū)τ诖蟊姳┻\動的影響是直接且深遠的,是大眾冰雪運動發(fā)展進程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政府對于大眾冰雪運動的支持度越高,大眾冰雪的開展程度就越好,所以冰壺應當抓住政策上的優(yōu)勢,把握好主流方向。而政府應當正視體育產(chǎn)業(yè)所帶來的投機性,要把宣揚冰壺精神放在首位,將競技體育中的優(yōu)良品質(zhì)傳承到其中,樹立正確的健康、快樂的運動價值觀,而不是一味的去完成指標。要讓大眾冰壺項目長久的保持發(fā)展下去,為全民健身做出貢獻,滿足大眾的運動需求。
4.3營造良好的冰壺文化氣氛
大眾冰雪文化氛圍營造不足,導致人們參與冰雪運動的意識較低,所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冰壺文化氣氛能夠有效地刺激到人們參與意識,同時注重塑造冰壺項目的文化形象,激發(fā)出冰壺運動悠久的歷史文化感,用冰壺的文化精神去感染大眾,調(diào)動大眾參與冰壺運動的積極性。對冰壺項目的定位上要具有親和力,要有人文關懷,讓大眾感受到誠意,滿足其精神上的需求,使之更愿意參與到冰壺運動中去,保證冰壺運動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
4.4建設大眾冰壺平臺
現(xiàn)今面對冰雪運動的受眾面少、平民化程度低的尷尬現(xiàn)象,想要大眾更好的了解冰雪運動項目,實現(xiàn) “三億人上冰雪”的目標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不過,冰壺項目的涌現(xiàn)則為大眾冰雪運動翻開嶄新的一頁帶來了極大的可能性。為了使這種可能性成為現(xiàn)實,我們需要建立起大眾冰壺平臺及完整的運作體系。而黑龍江省體育局移動冰壺館的建設,則為推動冰雪運動潮流,打造大眾冰壺平臺,邁出了實質(zhì)性的一步。并且,隨著我國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以及大眾體育鍛煉意識的提高,不同人群對于鍛煉方式的多樣化需求,冰雪運動在不久的將來必會成為全民健身的潮流之一,所以大眾冰壺平臺的建立將會引領這股潮流,帶動大眾自身運動熱情,突破 “冰點”,為冰雪運動的大眾化帶來新生。不僅如此,平臺的建立也為冬季項目的選材提供了又一條通道。眾所周知,絕大多數(shù)的冰雪運動員都來源于我國北部,選材上具有局限性,可以通過平臺的利用,搜集優(yōu)秀人才信息,擴大選材半徑,發(fā)現(xiàn)運動天賦突出的人才,為我國2022年冬季奧運會輸送優(yōu)秀運動員。
[1]于黎冰.我國冰壺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冰雪運動,2007,29(2):45–47.
[2]于亮,王瑞元,周越,等.冰壺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3):133–136.
[3]編輯部.冰壺:打開人生快樂之門[J].新世紀周刊,2009(18):79–80.
[4]譚偉東,李雪芹,王冰玉.中國女子冰壺項目沖擊2010年冬奧會的可能性分析[[J].冰雪運動,2007,29(3):35–39.
[5]劉春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0屆冬季運動會冰壺比賽調(diào)研報告[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10): 21–22.
[6]袁林.冰壺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與對策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3):25–26.
[7]WEEKS B. Curling or dummies [M].CDG Books Canada Inc,2001.
[8]張寶軍,李洪臣.我國東北地區(qū)部分高校開展冰壺項目的可行性分析[J].冰雪運動,2009, 31(3):43–45,54.
[9]崔英波,臧麗娜,谷化錚.黑龍江省大眾冰雪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J].冰雪運動,2014,36(4):93–96
[10]BEHNN DG. Periodized Training Program ofthe Canadian Olympic CurlingTeam [J]. Strength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2007,29(3):24–31.
Developing the Curling to Promote 300 Million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Winter Sports
XU Shui-sheng, ZHAO Lin, JIANG L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As an important competition of Winter Olympics, the curling is not only a winter sport emphasized by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ut also a breakthrough to drive mass participate in the winter sports, which key is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curling's easy playing.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the curling in the general public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mobile curling hall. It thinks that the curling is better than other winter sports whether in security, facilities util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 in learnability, interest and mass universality.It clarifi es in detail the mobile curling hall and its innovativeness, which being developed by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sports bureau.The purpose is to show that the curling can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developing the winter sports as a key for realizing "300 million people participate in winter sports", which will lay a good mass foundation for hosting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curling advantage; mobile curling hall; 300 million people participate in winter sports
G862.6G80-053
A
1002–3488(2016)02–0035–06
2016–01–07;
2016–01–15
許水生(1963–),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趙霖(1992–),男,遼寧大連人,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