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婷
摘要:本文采用了訪談形式對云南師范大學在讀老撾留學生的進行調(diào)查,訪談主要集中于以下幾三個方面:一是中老兩國的在地域差異;二是中老兩國教育體制差異;三是兩國文化習俗、飲食差異。通過這幾方面的訪談資料對比中老兩國的文化差異,再依據(jù)Berry的文化適應理論分析研究老撾留學生的文化適應度,從而對老撾留學生的管理提出建議。
關鍵詞:老撾留學生;文化適應;學生管理建議
一、研究方法和理論依據(jù)
本文采用了訪談調(diào)查的形式對云南師范大學在讀老撾留學生的進行調(diào)查,訪談后的內(nèi)容采取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Berry的文化適應理論為理論依據(jù),對老撾留學生的文化適應度進行了分析。
二、中老兩國文化差異對比分析
(一)中老兩國地域差異
被訪留學生認為,中國總體交通便利,利于出行,于中國高速發(fā)展經(jīng)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氣候上老撾學生不能完全適應云南昆明地區(qū)干燥少雨的氣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二)中老兩國教育體制差異
中老兩國教育體制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學校類型、升學途徑、學生資助政策幾個方面。老撾學校類型主要由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寺廟學校三類構(gòu)成。經(jīng)濟寬裕的家庭和國際化家庭一般的選擇教育質(zhì)量較好收費較高的私立學校,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學生會選擇寺廟學校。在寺廟學校中的學生和普通的老撾學生一樣學習基本知識外,他們還要學習念經(jīng),他們不用支付學費。但是寺廟學校只能讀到高中,沒有專門的寺廟大學或提供給僧人學習的大學。學生就學以后的升學途徑也是非常有限的,老撾沒有像中國一樣的高考制度,而是采取定向和非定向的分流措施,按照公平性,學業(yè)成績、品德和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三方面來確定定向和非定向?qū)W生。定向?qū)W生由教育部授權各省分配,當?shù)厥「畬徍耍雽W定向,而非定向?qū)W生則參加每一所大學開展的自主考試。這兩類學生只有少數(shù)的獎學金政策,但老撾留學生在中國能夠獲很多的獎助資助政策。
(三)中老兩國文化習俗、飲食的差異
在文化習俗方面中老兩國的差異是極大的。老撾人忌諱別人觸摸他們的頭。認為頭是最神圣的部位,任何人都不能隨意侵犯。他們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是骯臟和下賤的,使用左手實際上是對人的污辱。而老撾人的這些忌諱在中國的文化風俗中是沒有的,有些甚至是相反的。比如:中國人在傳遞東西是沒有機會用左手或者右手。又如:在中國長輩用手摸小輩的頭是一種親昵,愛護的行為。
老撾學生表示無法適應昆明的飲食。老撾菜的特點是酸、辣、生,蔬菜基本以生食為主,老撾留學生飲食簡單清淡,而昆明的飲食口味偏咸,烹調(diào)方式多采用炒,菜品口味比較重,因此大部分的老撾留學生無法適應昆明的飲食。
三、中老文化差異中的留學生的適應度分析
在氣候上老撾學生不能完全適應云南昆明地區(qū)干燥少雨的氣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對于中老兩國地域差異方面老撾學生采取的是分離態(tài)度。對于中老兩國教育體制差異,老撾留學生采取的文化適應態(tài)度各有差異,在對于升學途徑、資助政策方面大體上采用整合態(tài)度,保留了對本國教育制度的認可和對中國教育制度的強烈認同。但對于學校類型上采取的是分離態(tài)度,主要是由于中國完全沒有寺廟學校制度。對于中老兩國文化習俗、飲食文化、生活方式的差異老撾學生采取的是分離態(tài)度,文化習俗、飲食、生活方式的差別都導致了他們在學校學習中文化適應差的結(jié)果。
四、文化差異下老撾學生的管理建議
(一)尊重老撾留學生的風俗習慣
尊重老撾留學生的風俗習慣是老撾留學生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外漢語的教學對象有著不同的年齡,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母語文背景文化。由于管理對象的復雜性造成了對教師在學生管理中必須面對如何解決學生風俗習慣差異的問題,尤其是文化和宗教問題。由于中老兩國存在的文化差異較大,教師在學生管理中應該要盡量關注這些敏感問題,采取柔性策略來解決文化和宗教問題。
(二)建立“國別化”的留學生管理制度
由于中老兩國的地域差異,氣候差異、飲食差異等原因造成老撾留學在學校學習的不適應情況。教師在對老撾留學生教育中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也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交流的適應情況。在課后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排除生活的不適應、氣候、飲食的不適應,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漢語的學習中。在現(xiàn)有的留學生管理機制上針對老撾留學生的特點,建立并完善老撾留學生管理制度。
(三)利用文化差異完善特色管理
在學生管理和教學中要有機的利用差異優(yōu)勢和地域優(yōu)勢。由于中老兩國之間存在的差異,會造就學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有效地利用這種差異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開設一些地方特色的課程。
參考文獻:
[1]張良民.老撾的教育概況[J].東南亞縱橫,1993,04:54-58.
[2]蘇大林.老撾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2.
[3]黃玲.談小乘佛教對老撾民俗文化的影響[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08,03:62-64.
[4]謝冬平,樊潔.老撾高等教育政策簡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10:162-164.
[5]許菊.文化適應模式理論述評[J].外語教學,2000,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