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維
思想漫筆
臨時“補鍋”為哪般
○張育維
臨近年終歲末,又是考核檢查集中進行之時。各單位、各部門一片忙碌景象,一些黨委、政府及考核重點部門的辦公室,立即啟動“5+2”“白+黑”模式,只為資料更完備、痕跡更完善、準備更充分。筆者認為,這就好比臨時“補鍋”,是一種純應(yīng)付式的“無奈”之舉,功夫只有下在平時,工作只有干在日常,才能更趨合理、更有實效。
工作考核、實效考評、成績評定,只看痕跡不管日常,只要資料不顧實效,其實說穿了,就是相關(guān)部門平日里對下級和考核對象的工作了解掌握不夠、檢查指導不力、綜合評定不足,年終歲末,也只能看看材料、瞧瞧亮點、翻翻痕跡,把工作過程變成書面材料,把工作成效轉(zhuǎn)化為領(lǐng)導匯報,這樣看似“科學”的考評方式,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反觀考核量化指標,沒有人去認真分析其真正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特點可以歸納為指標力求“全”、要求力求“高”、資料力求“多”、匯報力求“好”,至于資料的來源是否真實、工作的措施是否落實、工作的成效是否一致,沒有人去深入研究,也無法考究。所以,平時工作如何并不重要,痕跡資料準備高于一切就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精力本應(yīng)花在為民服務(wù)、扎實工作、推動發(fā)展上,卻一不留神步入了全力投入“補鍋”的誤區(qū)。
就被考核檢查的基層來說,本無什么過錯,因為考核評定結(jié)果直接關(guān)乎到一個地方、一個部門年度的“票子”、領(lǐng)導的“面子”、以后的“路子”,不認真準備,就失去了和其他“兄弟單位”競爭的基礎(chǔ),就無法獲得更好的“成績”,所以,年底苦一點、累一點,大家似乎都心甘情愿了。
讓工作回歸到正常,讓工作開展在日常,這是抓好落實、干好本職的必然要求,只有常抓不懈、日積月累,才能把工作抓好、抓落實、做具體 。突擊檢查熬夜趕工、年度考核集中“補鍋”,趕出來的只會是一堆廢紙,補出來的只能是一些假事?;鶎訂挝缓筒块T要把工作抓在日常、嚴在經(jīng)常,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做具體、一塊一塊落到位,才能讓大眾認可,才會讓群眾信服,才是真正經(jīng)受得起考驗的“政績”。上級部門要對考核標準量化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確??嫉脺?、評得實,盡顯公平合理;不搞定期檢查、不做集中評定,要把指標考核和平時工作有機結(jié)合起來,避免以結(jié)果定勝負、以資料論英雄,著力在改進考核評定方式和機制上下功夫,讓考核評定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確保考核評價這個“指揮棒”運轉(zhuǎn)更靈、效果更好,力爭考出實績、考出實效,讓愿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人動力更足、激情更勝、工作更加務(wù)實。
(作者單位:中共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平川鎮(zhèn)黨委)
(責任編輯 張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