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有建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教師帶來了新的任務,新的課題,它不僅僅是換了教材,還要求教師更新觀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改變教學的組織與實施。而有效教學就成為了新課標的顯著特色。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時感到很累,當看到學生那緊鎖的眉頭、疲倦的眼神,教師常常會陷入困惑之中,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組織與實施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快樂、更有效的學習?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是一種講究效益的活動,它要求教師要高質量地傳遞各種信息,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努力實現(xiàn)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讓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
郭沫若先生說過: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及時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在高效、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讓更多的學生愛學物理、學好物理。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時感到很累,當看到學生那緊鎖的眉頭、疲倦的眼神,教師常常會陷入困惑之中,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做,才能讓學生快樂、有效的學習?課堂教學是一種講究效益的活動,它要求教師要高質量地傳遞各種信息,即提高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目前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課堂效率的低效甚至無效?,F(xiàn)結合物理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談談課堂低效的幾種表現(xiàn)以及他們的產(chǎn)生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癥狀一:師生間缺乏情感的交流,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講臺上教師慷慨激昂、口若懸河,可學生卻呆若木雞,毫無興趣。 原因及解決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法單一,信息載體單一,一講到底,難免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枯燥和乏味的感覺,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效果不理想。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而不是一個口若懸河、演技卓著的演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時,他拿出一只大公雞和掏出一把米,然后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墒谴蠊u只叫不吃。他把米硬往雞的嘴里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行知松開手,自己向后退了幾步,大公雞就自己吃起米來。這個精彩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如果我們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們,他們是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也食而不化。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的主觀能動性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信息載體,如實驗、多媒體課件、教具、板畫等,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教師采用的教法可以是多種多樣,如實驗法、探索法、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講授法等等。其實教無定法,靈活運用才是根本法。
癥狀二:上課的節(jié)奏掌握不好,教師從頭到尾不停地嘮叨,語調沒有輕重緩急,不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使學生接受不了這么多信息;或者開始上課時節(jié)奏很慢,簡單概念反復講,使學生昏昏欲睡,到結尾時越講越快,完不成任務還要拖堂,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 原因及解決方法:學生在一節(jié)課里能夠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師在上課時要少講精講,注意控制教學的節(jié)奏,不要拖沓冗長。相比之下,我們更提倡節(jié)奏較快的教學,因為它能培養(yǎng)學生快節(jié)奏的思維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來更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一節(jié)好的物理課,教學過程要有高潮起伏,要有張有弛。教師圍繞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幾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圍繞重點、難點展開,每個環(huán)節(jié)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注意力能夠持續(xù)不斷地集中。
癥狀三: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和聽課方法造成課堂效率低下。原因及解決方法:由于物理課的開放性較強,造成一些學生只動手不動腦,只關注實驗的趣味性,不注重知識點的落實。還有的學生由于沒有預習,造成聽課無重點、無準備,一旦遇到障礙,無法跨越,就不想聽了,長此以往,成為了學習物理的困難戶,喪失了學好物理的信心。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找一套適合自己的聽課方法。比如做好課前預習,就是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只有學生預習了,才能知道將要學習的知識中,自己感到最困難處在哪里,從而可以帶著問題聽課。教師在上課前可以讓學生提出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學生能夠理解已經(jīng)的知識,盡量少講或不講。這樣上課,教師的講解才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學生帶著問題聽課,也會事倍功半。在物理課上,除了聽課,還有實驗觀察、動手操作、發(fā)問討論等活動形式。無論學生參加什么活動,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示實驗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抓住觀察的要點和關鍵,讓學生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科學習慣。在進行小組實驗時,教師更要具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求學生分工合作、角色 交換,避免一些學生只做旁觀者卻不動手去做或者操作不認真,實驗草草收場,敷衍了事。總之,我們要努力追求一種活而不亂、活中有實的課堂氛圍,做到開放性和實效性的最佳結合。
癥狀四:復習課上,學生忙于應付大量的練習,題海無邊,效率低下;而教師布置的習題,大同小異,不具有代表性,做完題后,教師又沒有從解題方法的高度給學生以點撥指導,使學生反復地進行機械訓練,解題的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提高。 原因及解決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致使學生進行機械訓練,再加上個別教師責任心不強,讓學生大海撈針一樣去學習知識,點撥指導又沒有到位,使學習物理成了單調乏味的事情。學習中進行適當?shù)木毩?,可以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習題要精選精練,并及時反饋。學生的練習應該精心選擇,所選習題應聯(lián)系實際,對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能起到促進作用。
當然,課堂教學只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除了以上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外,還要遵循特定的教學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另外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不斷探究和尋找提高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如:
一、讓學生明確每節(jié)課的學習課題
①通過實驗引出課題例如:在《大氣壓強》一節(jié)教學開始時,教師先做一個實驗:向蓋子緊蓋的熱的薄鐵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狀規(guī)則的鐵皮桶發(fā)出陣陣響聲變扁了。實驗有聲有形,很自然地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期待,本節(jié)課要學什么自然也就明確了。②由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入手引入課題。例如:在《熱機》一節(jié)教學中,可從“水沸騰時壺蓋被頂起”這個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引入熱機的物理原理———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教學。③從理論或實踐的角度,提出一個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以師生討論的方式引入課題。例如:教授“電磁感應”時,可先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電可以產(chǎn)生磁,那么磁是否也可以產(chǎn)生電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討論,引入課題。
二、運用實驗手段拓清誤解,明晰概念和規(guī)律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教學也必然要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幫助學生明晰概念和規(guī)律,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很有意義。①由于慣性思維的局限,學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規(guī)律時,對這些概念或規(guī)律有一些錯誤的認識,通過一些與學生的預期結果相左的實驗,引發(fā)思維沖突, 經(jīng)過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得出科學結論,學生的印象就會非常深刻,不僅糾正了原來的錯誤認識,而且能使相關概念或規(guī)律的記憶保持更久的時間。運用實驗手段的主動性和趣味性,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物理學“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例如:在學習《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前,學生通常會有一種錯誤的認識:“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質制成的物體放入水中一定會下沉”。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取一支擠光了牙膏的扁癟的鋁質牙膏管,要學生猜想:如果將這支扁癟的鋁質牙膏管放到水里會沉還是會?。繉W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一般都會認為牙膏管會沉到水底,教師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證實學生的猜想是對的,然后問:“牙膏管是鋁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結論:鋁制的物體放入水中一定會下沉呢?”多數(shù)學生會說“是的”,也可能會有少數(shù)學生認為“不一定下沉”,這時教師應請這些學生說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們自己利用牙膏管設計一個實驗去證明自己的結論,接著教師引導全體學生歸納結論;若沒有學生能正確回答,教師可以自己將這支牙膏管展開成薄片,做成一只“鋁片船”,放入水中就會浮在水面上。兩個實驗結果對比明顯,學生不難知道“物體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提高了學生探究“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這個問題的積極性。又如:在將裝有水的紙制的鍋放在酒精燈上燒,教師問學生:“紙鍋里的水能燒開嗎?”學生往往認為這樣不可能將水燒開,他們以為加熱時紙杯先燒壞了,當他們看到經(jīng)過一段時間,鍋內(nèi)的水竟然會沸騰,驚奇不已,印象將非常深刻,甚至會達到終生難忘的程度,這樣學生對“水沸騰會吸熱”和“水在一個標準大氣壓條件下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100℃不會改變”的記憶將能永久保持。②滿足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多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進而引起和保持“學”的注意。多數(shù)學生對永磁鐵都很熟悉,但并不是每個學生家里都一定有磁鐵,教師告訴學生,鐵釘上繞上漆包線,漆包線通電后,原來沒有磁性的鐵釘就會有磁性,學生知道這樣能使普通的鐵釘變成磁鐵,都會很興奮,恨不得自己馬上試一試,這個時候,教師讓學生做“探究電磁鐵的磁性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學生興趣盎然,即使是平時學習最沒勁頭的學生,也會很認真地做這個實驗。
三、優(yōu)化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因素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形成質量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流暢的教學語言,能對學生產(chǎn)生很強的吸引力,講課的邏輯(包括語言邏輯和科學邏輯)性強,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榜樣的長期的熏陶,能提高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的嚴密性和規(guī)范性。“教學語言”除聲音語言外,還包含身體語言。上課時教師表情,手勢、動作、站位、運動等,都會對教學對象產(chǎn)生影響,知識豐富、姿態(tài)優(yōu)雅,語言風趣、幽默 的教師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象,對教師偶象的崇拜,容易轉化成“粉絲”學習的動力,從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四、調動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苯處煴仨殦碛辛己玫闹鲗榫w狀態(tài)。如果教師忽視自身情感投入,缺乏激情,主導情緒狀態(tài)平淡、低落,表現(xiàn)貧乏無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顯得干澀、枯燥、表面化,教學內(nèi)容中原有的底蘊和豐富的內(nèi)涵得不到良好的展現(xiàn)。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情緒應該是快樂的,能夠感染學生的?!白屔钭哌M物理,讓物理走進社會?!敝R源于生活,要讓我們的學生在物理課堂的學習中興趣盎然,主動投入,就需要我們更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運用多種實驗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運用教師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學生,都是提高課堂教學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