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偉
摘要:伴隨著中韓經濟的合作與發(fā)展,社會上對韓語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許多的高等院校開設的傳統的以語言學習為主的韓國語專業(yè),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于是很多高等院校加快了國際交流辦學的步伐,中韓合作辦學項目應運而生。但是中韓交流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yè),那么對于跨專業(yè)學生的韓語教學就給廣大韓語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本文將結合作者的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中的實際案例,將對此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希望能與廣大韓語教育工作者共享與探討。
關鍵詞:中韓合作辦學;跨專業(yè);韓語教學
中韓合作辦學它作為一種新的辦學模式,實質就是一門語言加一門專業(yè)的復合人才的培養(yǎng)方式,它包括引進韓國高校的先進的辦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等。對于高中畢業(yè)的零基礎的學生而言,韓語既是學生們在國內學習的基本科目,又是學生以后赴韓跨專業(yè)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掌握專業(yè)技能的必要工具。所以說,韓語在這里發(fā)揮了紐帶的作用,如果紐帶沒有連接好的話,這部分中韓學生赴韓以后很難進入專業(yè)課的學習,甚至在韓國生活交流都無從談起。所以在國內打好語言基礎這一點非常重要。但是作為跨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本文將結合作者的多年教學經驗以及教學中的實際為例,分析了當前韓語課程在跨專業(yè)中的定位,并且結合山東英才學院中韓交流學生為例,對教學對象的學情展開分析,韓語課程的教學方法等,以期和同行們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提高高職中韓合作辦學中韓語的教學質量。
1.中韓合作辦學中韓語課程在跨專業(yè)中的定位情況
在跨專業(yè)中韓語作為一個教學科目客觀上就存在著一些劣勢。首先,傳統觀念認為英語是第一外語,韓語日語這樣的小語種只是一個補充,不怎么重要。因此,大多數的高校就比較重視第一外語英語,而對韓語日語這樣的小語種的重視就相對的不夠。并且因為不是專業(yè)課,所以在教學計劃制定中,韓語的地位更加顯而易見。其次,韓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跨專業(yè)中的韓語課程的設置其實也需要像專業(yè)韓語課那樣把精讀、閱讀、聽力、口語等課程融為一體來進行教學,然而實際上目前中韓合作辦學中韓語課程安排的課時較少,并且課程單一,僅僅是一門精讀課。要在十分有限的時間內把初級韓語掌握起來是很有難度的。第三,大部分中韓辦學中,教學計劃的制定是以其專業(yè)課為中心,沒有考慮到韓語學習的特點來制定。舉個例子來說,中韓學前專業(yè)的學生,專業(yè)是學前教育,所以制定教學計劃時,主要是以學前教育課程為主的,中韓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專業(yè)是藝術類的,所以制定教學計劃時,主要是是以藝術課程為主的,所以這樣一來韓語作為一門跨專業(yè)課程就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主要問題是教學計劃的制定者忽略了一點,如果學生的韓語能力考試不及格,那么學生根本無法赴韓學習。因此,我們對于中韓辦學中韓語課程的設置問題應該進一步探索與思考。
2.教學對象的學情分析與對策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的參加者和實踐者。所以,要想形成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僅要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水平,還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也就是學情分析,這樣才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通過近幾年的韓國語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了解學生的學情,分析學情,對韓國語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案例來分析一下山東英才學院中韓藝術專業(yè)學生的情況,以期從中找到更好的學習對策。
2.1 山東英才學院中韓藝術生學情分析
2015級中韓藝術生分兩個專業(yè),分別是中韓藝術設計和動漫設計,這個專業(yè)的學生總數是30人,其中中韓藝術設計師16人,動漫設計是14人。2015級中韓高職藝術生的學生在國內學習兩年,最后一年去韓國語學習。在國內學習的這兩年里了,每學期都設置了韓語課,藝術專業(yè)課和學校的公共課。韓語課程每學期設置了128個學時,但是只是一門基礎韓國語這樣的課程,沒有其他的輔助課程。在短短的兩年的時間里,學生要達到韓國語能力考試3級水平,并且要通過3級考試,對于跨專業(yè)的學生來說,的確是個挑戰(zhàn)。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筆者對中韓交流的藝術班的每位同學進行了學情了解。通過了解發(fā)現,兩個班的30名同學中高考英語考試成績及格的同學有10名,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大部分同學都是英語不及格的,占總數的三分之二。因為筆者認為語言的學習是相通的,英語的基礎不好的話,也會影響韓語的學習,所以說有的同學的語言基礎是很差的。并且這30名同學的專業(yè)課都是藝術設計和動漫設計,平時課下努力的方向也是他們的專業(yè)課,也就是忽視了對韓語的學習。在語言基礎差,努力程度不夠的情況下,韓語的學習可想而知。所以這就要求韓語教師不斷研究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這些同學打好語言的及基礎。
2.2學習對策分析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跨專業(yè)學習韓語的方法,也就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基礎的不同,可以把學生們分成三個類型。第一個類型是語言基礎好,并且把韓語學習當成自己的專業(yè)學習,想利用韓語中有更大的發(fā)展的學生們。這部分學生一般聽課比較認真,是課上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所以更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韓語的潛力,從而讓他們在今后的韓語學習中取得良好成績和獲得成功感。與此同時,要糾正他們的固有的語言的學習方法(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是高中畢業(yè)生,他們高中時候學習英語的時候主要是以語法為主的學習模式,忽視了聽和說,所以學的都是啞巴語言);要盡可能向他們全面地講授韓語的語言知識以及語言相關的理論滿足他們學習上的需要。第二種類型是為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學習韓國語的學生。隨著中韓經濟和文化交流的增加,"韓流"的盛行,有很大的一部分學生對韓國的文化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例如韓國語的歌曲、韓國的電視劇電影、韓國的動畫等。這部分學生學習韓國語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愛好。對于這部分的學生來說,就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聽和說的基礎并且要多推薦和他的愛好相關的一些韓語歌曲,韓劇的資料等等。在課間和課后的時間里要多與他們聊聊相關的話題,來進一步的激發(fā)他們學習韓國語的興趣。第三種類型的學生就是被動的學習韓國語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本來是對韓國語抱有幻想的學生,因為他們覺得韓語是小語種可能比英語容易學習,所以就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選擇了韓國語,但是學習了一課以后發(fā)現也不是那么容易學習,于是就產生了抵觸情緒。(因為韓國語雖然是小語種,但是發(fā)音部分是比較難學習的地方,所以剛開始學發(fā)音的時候對于語言基礎差的同學來說,的確是個挑戰(zhàn)。)對于這部分的學生要想盡一切的辦法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把語言的魅力展現給他們,使他們向著興趣愛好型學生發(fā)展。
3.對跨專業(yè)學生的韓語教學法的探索
3.1韓語教學的分級教學方法
這里的分級教學方法是對教學對象,即學生進行分級教學。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yè),基礎層次不齊,對語言的掌握能力也各有不同。這就要求教學管理者在學生入學后,對學生進行一個大體的語言測試??吹竭@里大家肯定有一個疑問,都是零基礎的學生,怎么來測試呢?對各種語言的學習及掌握,我個人認為它們的學習大多是相通的。這些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已經學了將近12年的英語,對于英語應該大部分學生不是零基礎,因為高考的必考科目。(當然有部分地區(qū)高中是其他語種)所以,我們可以就英語給學生做個測試,通過學生的英語成績暫時給他們分級來進行教學。當學生對韓語有了一定的基礎以后,我們再進行韓語測試,這樣就可以用韓語的成績來進行正式的韓語分級教學了。 韓語教學的分級目的是為了使老師更好的了解每一位學生,更好的因材施教,爭取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學好。
3.2韓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法
近來,中國的高等教育界正在掀起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浪潮,意在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線上和線下的教學方法。我個人認為,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更應該搭上這艘混合式教學的大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但是問題的關鍵是韓語混合式教學法的設計。那么我們韓語老師怎么更好的運用好混合式教學法呢?以下就個人的一些看法,做一些探索。
3.2.1韓語課程線上教學的探索
韓國語作為一門小語種專業(yè),發(fā)展到迄今為止,還是不夠完善不夠健全的。
特別是關于韓國語學習的網絡資料比較少?,F有的網絡資源也只不過是一些語音教學或者語音授課,似乎沒有適合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學習過程的網絡資源。面對網絡資源的短缺及其客觀性,我們可以從中挑選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網絡資源,然后韓語教師利用線下的資源優(yōu)勢來幫助學生完成網上的學習。這同時也說明了,僅僅有線上的學習過程是不足的,需要韓語教學者線下的教學輔助來完成。
3.2.2韓語課程線下教學的探索
這里提到的線下教學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傳統教學。這里的線下教學的前提是韓國語學習者已經在線上對韓國語有了一個學習過程,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韓國語知識。(當然這里說的是理想化的狀態(tài),也有一些學習能力不足,無法掌握基本知識的韓語學習者。)這就要求我們韓語教學者不能再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否則會造成講解的重復,信息的重復,浪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那么相應的就會要求韓語教學者對每一門韓語課程要有一個精彩的設計,使其和線上資源很好的結合,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傊疅o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這兩者是分不開的,是相互作用的。
參考文獻:
【1】 李小英,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雙語教學分析[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2(3):86-90.
【2】 陳永芳,職業(yè)技術教育專業(yè)教學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 徐相玉.,高職應用韓語專業(yè)行動導向教學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04)
【4】 王文婷,高職旅游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 教育與職業(yè).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