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東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學思想品德教學課程中新型師生關系的內涵,分析了當前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師生關系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建立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新型師生關系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新型師生關系;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構建
新型師生關系是應時代發(fā)展、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而產生的。它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以“學生主動、全面、終身發(fā)展”為目的而建立起來的,以平等民主、和諧、相互促進為主要特征的師生關系。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建立在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對所學知識、觀念的接受,對培養(yǎng)目標的認同的基礎上一種長期的平等、民主、互尊互愛、教學相長的關系。呈現出:平等、民主;互尊互愛、和諧融洽;合作互動、教學相長的特點。
一、當前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師生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是中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要真正具有實效性,離不開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的溝通、信任的合作、相互理解和支持。但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師生關系存在的如下問題。
1、師生之間不平等。長期以來,受傳統師生觀念中“師權中心”的影響,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了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控制者,把學生當成知識容器,忽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輕視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這種“操縱——依附”式的不平等師生關系,壓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影響學生獨立人格意識的培養(yǎng),嚴重制約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2、師生之間的疏遠與冷漠。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師生關系的疏遠與冷漠主要是指師生之間交往時間少,在“以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影響下,很多政治課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在無情感色彩地照本宣科,不愿主動接近學生或不能以平等身份和學生交流,不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也不注意搜集學生的反饋信息。
3、師生之間對立與沖突。中學思想品德課中師生間的對立與沖突表現形式有很多,歸納起來有兩類。一類為公開的對立與沖突。表現為師生因認識、情感、思想等方面嚴重分歧和激化,采用直接的語言和行為上的對抗與攻擊等。另一類為隱患性的對立與沖突。
二、在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具體措施
針對當前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師生關系出現的問題及在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必要性,我提出以下的具體措施。
1、前提是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首先就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所謂學生觀是指教師對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的等方面的認識。這種認識決定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行為,決定了師生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中學思想品德教師應樹立的學生觀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是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其二是,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其三是學生是有權責的人;其四是學生是獨立的人。
2、切入點是教師主動關愛學生。關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礎,也是學生成長的需求。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應從主動親近學生入手,主動關愛學生,了解學生心聲,使自己教學關注學生生活。關愛學生,要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關愛學生,必須嚴而有方。關愛學生,不能離開熱情的幫助學生。師生之間互尊互愛,使師生感情融洽,關系和諧,從而把師生關系推向一個美好的世界。
3、關鍵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尊重、效仿,從而密切、融洽了師生關系,成為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關鍵。作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在政治思想、價值觀念、行為作風等方面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
4、重要渠道是改革課堂教學,加強師生互動,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全部教學的好壞,關系到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與否。其一是,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中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其二是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5、法寶是掌握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藝術。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藝術的運用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情感性。所以掌握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藝術是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法寶。筆者認為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掌握以下教學藝術以促進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其一是疏通引導藝術;其二是語言文字表達藝術;其三是評價的藝術。
參考文獻
[1] 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