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堅駱輝珍鐘曉燕廖艷萍杜寶文
口服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喉接觸性肉芽腫的療效觀察
徐志堅1駱輝珍1鐘曉燕1廖艷萍1杜寶文1
目的觀察喉接觸性肉芽腫患者口服質子泵抑制劑的治療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8月,經組織病理確診的28例喉接觸性肉芽腫的患者。其中13例接受手術治療;15例接受口服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治療,對比觀察兩組的療效。結果在13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中,9例接受等離子切除術,4例接受CO2激光切除術。8例治愈,余5例術后2-3月內復發(fā),1例接受2次手術后,仍無效。15例接受口服質子泵抑制劑的患者中,11例治愈。兩組間治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口服質子泵抑制劑可以作為喉接觸性肉芽腫的首先治療方法。
喉接觸性肉芽腫;質子泵抑制劑;外科手術
喉接觸性肉芽腫(laryngeal contact granuloma, LCG)是指聲帶突處黏膜由于物理或化學原因引起損傷、潰瘍,進而組織增生形成的肉芽腫樣病變,常常表現(xiàn)為杓狀軟骨聲帶突表面或內側,光滑、淡黃色或灰白色肉芽腫樣物,可呈分葉狀,是一種良性疾病。臨床癥狀主要為:聲嘶、發(fā)聲費力、咽部異物感、咽喉疼痛及咳嗽等。喉接觸性肉芽腫病因復雜,全麻插管、用聲過度、劇烈咳嗽及胃食管返流等都為其常見的病因。早期,我們對喉接觸性肉芽腫采用以手術為主的治療方式,隨著對疾病的認識及近年來的共識,已逐漸變更成以口服質子泵抑制劑為首選的治療方式?,F(xiàn)將我院2008年8月~2015年8月期間治療28例喉接觸性肉芽腫的經驗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8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就診,經電子鼻咽喉鏡檢查,并活檢確診的28例喉接觸性肉芽腫患者。根據(jù)接受的治療方式不同,分為手術組和口服質子泵抑制劑組。有13例接受手術為主的治療方式,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齡30~65歲,平均48.53±1.2歲??诜|子泵抑制劑組15例,均為男性患者;年齡29~68歲,平均50.33±1.1歲。所有患者病程1~2年。臨床表現(xiàn)有:不同程度的聲音嘶啞25例、咽部異物感17例、咽喉疼痛11例及咳嗽咳痰6例。電子鼻咽喉鏡檢查見腫物位于聲帶突內側及附近,呈淡黃色或灰白色廣基表面光滑的丘狀隆起。腫物位于左側聲帶突的17例,右側聲帶突的11例。3例有全麻插管史、11例用嗓過度,8例有胃食管返流病史、6例無明顯誘因。
2方法
手術組,13例患者選擇以手術為主的治療方案,均在插管全麻支撐喉鏡下完成手術,其中9例接受等離子切除術,4例接受CO2激光切除術??诜|子泵抑制劑組,15例接受口服質子泵抑制劑(泮托拉唑鈉腸溶片遼寧諾維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號:H20059067)治療,治療初期,泮托拉唑20mg,早、晚餐前半小時口服;每月復查一次,病變基本消失后改泮托拉唑20mg,早餐前半小時口服一次,繼續(xù)口服一月后停藥[1]。在治療的同時,所有患者根據(jù)不同誘因,囑咐注意嗓音休息,合理及正確的用聲;糾正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
3療效評定標準[2]
①治愈病變完全消失且其他部位未見新生病變;②顯效病變體積較原發(fā)時減小50%以上,且其他部位未見新生病變;③有效病變體積較原發(fā)時減小20%~50%,且其他部位未見新生病變;④無效病變體積較原發(fā)時減小20%以下或病變范圍增大,伴或不伴其他部位新生病變。
4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組中8例治愈,其余5例術后2~3月內復發(fā),1例接受2次手術后,仍無效,治愈率為61.54%??诜|子泵抑制劑組中15例患者,治療期間無特殊不良反應,其中11例治愈,治療時間為3~8個月,平均治療時間為5.87個月,治愈率為73.33%,兩組治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喉接觸性肉芽腫(laryngeal contact granuloma,LCG),指聲帶突處黏膜由于物理或化學原因引起損傷、潰瘍,進一步組織增生形成的肉芽腫樣病變。于1928年首次報道此病,文獻報道其發(fā)病率約占嗓音疾病的0.7%~2.7%[3]。喉鏡檢查可見杓狀軟骨聲帶突表面或內側光滑淡黃色或灰白色肉芽腫樣物。本病以中年男性多見,多發(fā)生在單側,偶見雙側。其主要臨床癥狀包括發(fā)聲困難(聲音嘶啞)、咽喉異物感、咳嗽、咽喉痛、持續(xù)清嗓等。目前認為常見的致病因素有胃食管反流或咽喉反流、插管損傷和因用聲不當(包括過度用聲、濫用聲等)。有難治愈、易復發(fā)的特點,給患者以及臨床醫(yī)生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治療上目前一致認為抑酸療法可作為治療喉接觸性肉芽腫的首選治療方法,配合其它如戒煙、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及發(fā)聲習慣等。
由于對喉接觸性肉芽腫的認識不足,早期國內多數(shù)學者對該疾病采取以手術為主的治療方式。甚至有學者[4]認為手術是必不可少,并且認為對于頑固病例可采用低劑量放療仍可治愈,小野低劑量是較為安全有效。受此影響,我們前期大部分患者亦采用以手術治療為主的治療方式。回顧總結共有13例患者,其中8例治愈,治愈率為61.54%,5例術后2~3月內復發(fā),復發(fā)率在38.46%,國內有報道復發(fā)率高達50%,甚至可達91.6%[4]。
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入,尤其是近年來胃食管反流在咽喉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長期胃酸刺激咽喉后部黏膜可以造成喉接觸性肉芽腫。國外學者Ylitalo等[5],通過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研究了26例喉接觸性肉芽腫患者,發(fā)現(xiàn)其中17例存在胃酸反流,反流率高達65.4%,遠高于正常對照組的26.3%??赡艿臋C制為胃食管反流導致長期胃酸刺激咽喉后部黏膜,對其進行燒灼損傷,形成黏膜破損,機體的再生愈合機制促使肉芽組織堆積于病損之處從而形成肉芽腫組織[6]。因此我們對喉接觸性肉芽腫的治療逐漸過渡到口服質子泵抑制劑為主的治療方式。我們觀察到口服質子泵抑制劑組15例患者中,11例治愈,治療時間為3~8個月,平均治療時間為5.87個月,治愈率為73.33%,與國內學者報道較為接近[6]。由于口服質子泵抑制劑具有理想的療效,且患者耐受性強,已經被到大多數(shù)的學者所認同和接受。
然而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學者仍熱衷于手術治療喉接觸性肉芽腫。他們理由在于手術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且可以得到病理,避免惡性腫瘤誤診的可能[7]。也有學者[8]提出所謂的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他們認為這樣可以縮短療程,效果顯著,患者樂于接受。就本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手術組與口服質子泵抑制劑組的治愈率,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并不能提高治愈率,且手術創(chuàng)傷大,易復發(fā),因而不主張首選外科手術治療。
抑酸療法是目前公認的最有效治療喉接觸性肉芽腫的方法,因此口服質子泵抑制劑可作為治療喉接觸性肉芽腫的首選治療方法,配合其它如戒煙、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及發(fā)聲習慣等。對保守治療仍無效者文獻報道[2]可聯(lián)合表麻在電子喉鏡監(jiān)視下經甲舌膜徑路進行病損內注射激素,在難治性的喉接觸性肉芽腫,取得了確切的療效,進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治療,甚至是多次的手術治療。只有當各種保守治療無效,病變巨大阻塞氣道影響呼吸;病變所在位置及形態(tài)不典型懷疑癌變;或者實施喉腔其他手術時方才考慮手術切除[1,2]。
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且病例數(shù)較少,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目前喉接觸性肉芽腫的治療趨勢是將口服抑酸藥物作為首選治療方法,對于基礎醫(yī)院尤其需要深刻認識這點,避免不必要的手術,甚至是多次的手術治療。
1李進讓,郭紅光,陳曦,等.喉接觸性肉芽腫的藥物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43(5):387-388.
2田師宇,李進讓,郭鵬飛,等.病變內激素注射結合抑酸療法治療喉接觸性肉芽腫的療效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6,51(2):90-94.
3侯麗珍,徐文,韓德民.喉接觸性肉芽腫的臨床特點[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9,16(9):517-520.
4農東曉,農輝圖,徐志文,等.喉非特異性肉芽腫的治療[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21(14):649-651.
5 Ylitalo R,Ramel S.Extraesophageal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contact granuloma: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J].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2,111(5):441-416.
6田師宇,李進.抑酸藥物治療喉接觸性肉芽腫[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5,22(9):438-441.
7邊疆,潘小華.發(fā)生在聲帶后部的炎性肉芽腫的治療體會[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5,23(5): 391-392.
8徐進,嚴紀紅,湯繼元,等.喉接觸性肉芽腫的綜合治療[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5,22(10):538-539.
(收稿:2016-11-04)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oral proton pum p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laryngeal contact granuloma
XU Zhijian,LUO Huizhen,ZHONG Xiaoyan1,LIAO Yanping DU Baowe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Huizhou Municipal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Huizhou,516001,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oral proton pump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laryngeal contact granuloma. M 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mong 28 patientswith laryngeal contact granuloma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from August 2008 to August 2015.Thirteen patients
surgical procedures,other 15 cases received oral proton pump inhibitors therapy.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 In the thirteen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Procedures,9 cases excised by coblation and 4 cases excised by CO2laser.8 cases were cured,5 cases recurred within 2 to 3 months.One patient accepted second surgical procedures was still invalid.In the received oral proton pump inhibitors therapy group,11 patients were cured.The cure rat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Oral proton pump inhibitors is effective for laryngeal contactgranuloma,it should be recommended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of the disease.
Laryngeal contact grandloma;Proton pump inhibitors;Surgical Procedures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7.02.013
1廣東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516001)
徐志堅,副主任醫(yī)師.Email:1348058310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