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東
奧拉西坦與吡拉西坦的藥理分析及臨床比照觀察
許曉東
目的探討奧拉西坦與吡拉西坦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效果.方法120例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 依據(jù)用藥不同分為吡拉西坦組和奧拉西坦組, 各60例.吡拉西坦組采用吡拉西坦進行治療, 奧拉西坦組采用奧拉西坦進行治療.比較兩組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改善效果, 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治療前后患者簡易智能量表(MMSE)評分、蒙特利爾認知評價量表(MoCA)評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結(jié)果吡拉西坦組患者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改善總有效率為80.00%, 低于奧拉西坦組的9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奧拉西坦組MMSE評分為(26.25±5.21)分、MoCA評分為(26.60±4.71)分、ADL評分為(62.02±10.66)分, 均高于吡拉西坦組的(20.29±3.69)、(20.92±4.25)、(53.14±4.62)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無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出現(xiàn), 其中, 吡拉西坦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67%, 奧拉西坦組為11.67%,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需停藥或處理, 癥狀自行消退.結(jié)論奧拉西坦改善認知功能方面的效果優(yōu)于吡拉西坦, 且可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無嚴重不良反應, 安全有效.
奧拉西坦;吡拉西坦;藥理分析;臨床比照
腦卒中是常見腦血管疾病, 目前其治療的研究重點主要在于如何改善肢體功能和降低死亡率, 但對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方面的關(guān)注減少.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較為常見, 可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奧拉西坦與吡拉西坦均是改善認知功能的有效藥物, 且不良反應較少, 安全性高, 但關(guān)于兩者的效果差異仍需進一步進行證實.本研究分析了奧拉西坦與吡拉西坦的藥理分析及臨床比照,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用藥不同分為吡拉西坦組和奧拉西坦組, 各60例.奧拉西坦組男33例, 女27例;年齡49~79歲, 平均年齡(58.18±6.94)歲.吡拉西坦組男34例, 女26例;年齡48~79歲, 平均年齡(58.79±6.7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吡拉西坦組采用吡拉西坦進行治療, 1.6 g/次,3次/d, 口服, 治療6個月.奧拉西坦組采用奧拉西坦進行治療.0.8 g/次, 3次/d, 口服, 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改善效果,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治療前后患者MMSE、MoCA、ADL評分.
1.4 療效判定標準[1]患者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改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MMSE、MoCA、ADL評分升高>80%;有效:MMSE、MoCA、ADL評分升高50%~80%;無效:MMSE、MoCA、ADL評分升高<50%.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改善效果比較 吡拉西坦組治療顯效21例, 有效27例, 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80.00%;奧拉西坦組治療顯效45例, 有效12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5.00%.吡拉西坦組患者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改善總有效率低于奧拉西坦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MoCA、ADL評分比較 治療前, 吡拉西坦組MMSE評分為(17.34±3.25)分、MoCA評分(14.54±3.56)分、ADL評分為(25.73±2.65)分, 奧拉西坦組分別為 (17.78±3.32)、(14.21±3.51)、(25.25±2.61)分.治療前, 兩組患者MMSE、MoCA、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奧拉西坦組MMSE評分為(26.25±5.21)分、MoCA評分為(26.60±4.71)分、ADL評分為(62.02±10.66)分,均高于吡拉西坦組的(20.29±3.69)、(20.92±4.25)、(53.14±4.62)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無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出現(xiàn), 其中, 吡拉西坦組患者發(fā)生2例惡心嘔吐,2例腹瀉, 1例頭暈, 1例過敏, 1例失眠,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67%;奧拉西坦組患者發(fā)生1例惡心嘔吐, 2例腹瀉, 2例頭暈, 1例過敏, 1例失眠,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67%.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需停藥或處理, 癥狀自行消退.
研究顯示, 腦卒中是癡呆先兆癥狀, 患者多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并逐漸發(fā)展為癡呆, 可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 影響神經(jīng)功能康復和社會適應力的提高, 需尋求有利于認知改善的藥物[2-4].奧拉西坦為新型γ-氨絡酸環(huán)化衍生物, 可通過血腦屏障, 對中樞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擬膽堿能神經(jīng)元進行作用, 促使磷酰乙醇胺和磷酰膽堿合成, 促進大腦海馬部位和皮質(zhì)部位乙酰膽堿轉(zhuǎn)運, 促進腦磷酸脂酶A1活性增強, 促進腦儲存能量的增加和三磷酸腺苷(ATP)轉(zhuǎn)化, 促進蛋白質(zhì)和核糖核酸(RNA)合成, 刺激特異性中樞神經(jīng)通道, 促進認知功能改善和恢復[5-7].奧拉西坦在各種動物實驗中均顯示可改善動物學習能力、記憶力和思維.在腦組織中, 奧拉西坦分布部位以腦中線結(jié)構(gòu)最多, 其次為海馬、大腦皮質(zhì)和紋狀體, 可通過膽堿能神經(jīng)元、蛋白激酶C和促進腦代謝而改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 促進大腦ATP/二磷酸腺苷(ADP)比值的提高, 增加大腦核酸和蛋白質(zhì)合成[4,8].吡拉西坦作用原理和奧拉西坦相似, 但奧拉西坦屬于新型環(huán)狀羥基氨基丁酸衍生物, 藥效為吡拉西坦4倍左右, 且奧拉西坦可通過促進磷酰乙醇胺和磷酰膽堿合成提高ATP/ADP比值, 而吡拉西坦則僅可通過提供利用率達到提高ATP/ADP比值的作用[9,10].
本研究中, 吡拉西坦組采用吡拉西坦進行治療, 奧拉西坦組采用奧拉西坦進行治療.結(jié)果顯示, 吡拉西坦組患者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改善總有效率為80.00%, 低于奧拉西坦組的9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奧拉西坦組MMSE評分為(26.25±5.21)分、MoCA評分為(26.60±4.71)分、ADL評分為(62.02±10.66)分, 均高于吡拉西坦組的(20.29±3.69)、(20.92±4.25)、(53.14±4.62)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出現(xiàn), 其中, 吡拉西坦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67%, 奧拉西坦組為11.67%,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需停藥或處理, 癥狀自行消退.
綜上所述, 奧拉西坦改善認知功能方面的效果優(yōu)于吡拉西坦, 且可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無明顯不良反應, 安全有效.
[1] 宋昌鵬, 王成凱. 吡拉西坦與奧拉西坦對老年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比較. 藥物評價研究, 2017, 40(2):229-232.
[2] 王敬, 張杰, 周杰, 等. 奧拉西坦和吡拉西坦治療腦器質(zhì)性綜合癥臨床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6,8(2):160-163, 171.
[3] 陳麗新. 奧拉西坦與吡拉西坦對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對比分析.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15):195-196.
[4] 王志濤. 老年腦出血后認知功能障礙經(jīng)奧拉西坦和吡拉西坦治療的影響.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22):98-99.
[5] 王濤. 奧拉西坦與吡拉西坦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8(27):151-152.
[6] 王桂臣. 奧拉西坦與吡拉西坦的藥理分析及臨床對比研究.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6(3):35-38.
[7] 岳亞敏, 朱艷玲, 張艷華. 奧拉西坦與吡拉西坦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對比分析. 臨床醫(yī)學, 2013, 33(2):52-53.
[8] 梁金光. 奧拉西坦與吡拉西坦的藥理分析與臨床比照觀察. 醫(yī)藥, 2017(1):00225.
[9] 康康. 奧拉西坦治療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療效與不良反應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6, 19(22):93-95.
[10] 胡春偉, 張慧萍, 王聰, 等. 奧拉西坦治療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療效與不良反應觀察.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7(3):487-4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53
215600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20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