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摘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語文教學在塑造學生的文化水平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弊端,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只注重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質。文章立足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主要分析了提高課堂文學意蘊,豐富高中語文教學內(nèi)涵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文學意蘊 教學內(nèi)涵 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規(guī)范教學語言,要用生動的語言表達、清晰準確的吐詞來向學生傳授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受到文學的熏陶和培養(yǎng),這樣,才能將漢字之美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嘆中華漢字的語言之美,讓學生感受語言的藝術。
一、提高課堂文學意蘊的重要性
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其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薄薄的課本不能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囊括在內(nèi)。為了要讓學生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傳承中華文化,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提升課堂內(nèi)容的文學意蘊,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文學的魅力。這不僅有利于他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學的意蘊
(一)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單一,教師語言呆板,教師以幫助學生獲得優(yōu)秀的成績?yōu)榻虒W目的,讓學生記憶知識點,背誦字詞,這種教學方式枯燥乏味, 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該積極備課,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方案,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將教學語言融入情、景之中,引經(jīng)據(jù)典、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美化課堂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我與地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介紹史鐵生的生平,然后告訴學生史鐵生創(chuàng)造這篇文章時的背景,也就是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最后告訴學生《我與地壇》所講述的是有關生命本身的問題:人該怎樣來看待生命中的苦難。然后再提問學生,讓學生想象假如是他們遇到了這種情況,他們會怎么面對,如何度過余下的人生,如何把生命的殘酷和傷痛從自我中抽離出來,去融入到一個更大也更恢宏的所在之中。學生通過思考,能明白生命的可貴之處,從而珍惜生活。
(二)教學語言詩意化,提升課堂語言文學性
中華漢字意蘊悠遠,其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讓漢語有著和音樂一般的美感。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利用漢語的音韻美。讓學生感受漢語獨特的魅力,并且,充滿詩意的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教師的喜愛之情,有利于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學生喜歡教師的授課方式,自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授課效果。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只是一味的講解課文的知識點,讓學生掌握重點字詞。而是應該先用氣勢恢宏的語調(diào)來朗讀這篇文章,再一用詩意化的語言為學生介紹課文,讓學生了解毛主席在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時的心情是對未來充滿自信的。充滿詩意的教學語言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學意蘊,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將人文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中
人文教學是指通過對學生進行文化的熏陶和傳授,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優(yōu)秀思想,以及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的人。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內(nèi)涵豐富,而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理應為傳承祖國文化貢獻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為己任,將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例如,在學習《黃花崗烈士事略》時,教師要在課堂中融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讓學生了解現(xiàn)在的生活都是前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讓學生養(yǎng)成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要為中華民族的富強而努力奮斗,奉獻自己的青春。
(四)教學與生活相接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學也是如此。提高課堂文學意蘊不是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用艱澀難懂的語言來教授學生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脫離實際生活,而是應該將教學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教學生活化、形象化,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文學的意蘊,提高語文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體味文學作品中的主題思想和寫作感情,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例如,在學習課文《長江三峽》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與長江有關的視頻,讓學生見識到長江的氣勢,長江的澎湃。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達到課堂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目的,從而提高課堂的文學意蘊。
總而言之,語言不僅是一個交流的工具,還是一門美妙的藝術。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用這門藝術,用它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文學殿堂。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課本內(nèi)容,還要把握語言的準確性和精煉度,提高教學語言的文學意蘊,用最簡潔明了、生動有趣的語言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其次,還要善用詩意性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感受文學的魅力。教師不僅要善用詩意性語言,還要注重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防止學生脫離實際,成為一個只具有理論知識的人。最后,教師將人文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中,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優(yōu)秀思想,以及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人文素質高,道德品質高尚,富有文學內(nèi)涵的學生。
【參考文獻】
【1】王敏.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途徑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04)
【2】辛東梅.探析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5(06)
【3】榮艷玲.提升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意蘊的有效途徑【J】.中學語文,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