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孫紅梅+楊九思+韓琳+張忠
摘 要: 解剖教學質量直接影響相關基礎學科及臨床學科的學習,輕新課堂在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擴展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加強了師生交流,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 解剖學教學 輕新課堂 教學應用
解剖學屬于形態(tài)學范疇,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程,是醫(yī)學生接觸醫(yī)學的第一門課程,是學生最直觀認識醫(yī)學、了解醫(yī)學的奠基石。解剖教學質量直接影響相關基礎學科及臨床學科的學習[1]。解剖學的理論知識量較大,名詞多、描述多、內容廣而枯燥,使得有些同學對解剖課程不感興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粉筆、黑板、掛圖和標本”為主,側重于教師的“教”而忽略學生的“學”,學生常常是被動接受知識、機械進行記憶,理論教學中所展示的靜態(tài)結構,難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人體結構建立起詳細而準確的空間概念,缺乏對人體各種結構與其功能相互關系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對后續(xù)相關課程的學習。
目前我們采用多媒體教學,大大改善了教學環(huán)境。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信息系統(tǒng),多媒體教學具有媒體融合性、交互智能性和信息擴張性等多種特性。它把教學內容、教學思想和經驗及計算機技術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它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時間,豐富了教學內容,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教師在準備課件的過程中擴展了思維,增強了能動性,而且方便備課,利于及時更改,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學生對生動的教學更加感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2]。但是,若單純依靠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施教,則會減少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3]。布魯納曾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事實證明,沒有學生的自覺參與,沒有師生間的互動合作,知識的學習等于剝奪了學生思維和體驗的權利,抑制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教學不是把現(xiàn)成的結論面面俱到地教給學生,而是應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和應用的全過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教師作為主導——學生成為主體學說”把教師看作是教學主導,學生變?yōu)榻虒W主體,兩者在教學過程之中是統(tǒng)一的[4]。怎樣根據(jù)解剖學的學科特點建立適應時代需求的新型高效的解剖學課堂是一線解剖學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之一。隨著互聯(lián)網、移動終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大數(shù)據(jù)時代、“云”技術等手段已經在教育領域展露出可喜的成果[5],這為解剖學等醫(yī)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既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zhàn)。因此本文探究新媒體形勢下的解剖學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輕新課堂為互聯(lián)網教室移動端入口的應用,解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應用了輕新課堂老師版及學生版兩個版本,顧名思義:輕新課堂老師版供授課教師使用;而輕新課堂學生版供學生使用(圖1)。
1.輕新課堂老師版的應用
解剖學授課教師下載輕新課堂老師版APP,將其安裝至手機等移動終端即可使用。點擊進入登錄界面,輸入用戶名及密碼即進入輕新課堂內。點擊“資源欄目”可以針對某節(jié)課程上傳講義,也可以通過關聯(lián)按鈕,關聯(lián)教師自身資源庫中的資源。輕新課堂可顯示授課教師每天的課程情況,同時在課表頁面點擊“點名按鈕”即進入所授課班級學生的花名冊頁面,其中綠色狀態(tài)代表簽到成功的學生,而灰色狀態(tài)代表未簽到的學生,授課教師點擊頭像即可更改學生的簽到狀態(tài)。在此課堂內,課件可自動分享給上課學生,學生無需用U盤拷貝,同時能完成知識點的測驗。課后仍可在輕新課堂內與學生實時進行課程等相關內容的在線交流,并且授課教師可通過此平臺完成重要通知的查詢事宜(圖2-圖7)。
輕新課堂的使用豐富了教師的授課方式,為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有益補充,延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時間,使交流不受時空限制,同時提高了教學質量,使解剖學的教學順應了新媒體形勢下的醫(yī)學教育改革需求。
2.輕新課堂學生版的應用
學生將下載的輕新課堂學生版APP安裝至手機等移動終端即可使用。點擊進入登錄界面,輸入用戶名及密碼即進入輕新課堂內。輕新課堂可顯示學生總的學期課程、每天的課程及簽到情況。在此課堂內,學生可創(chuàng)建聽課筆記,其形式有文字、圖片及聲音等多種樣式,學生能根據(jù)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優(yōu)化組合創(chuàng)建適合自己的聽課筆記,還能在輕新課堂內播放視頻課件或下載課程講義。課后仍可在輕新課堂內與老師、同學進行課程等內容的實時在線交流,并且可通過此平臺完成重要通知的查詢事宜(圖8-圖11)。
隨著網絡化、數(shù)字化的發(fā)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依托網絡已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和接收信息的主要來源方式,輕新課堂在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延展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及空間,加強了師生間及同學間的交流,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認同和好評。
參考文獻:
[1]林小博.淺議高職高專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3,11(23):105-106.
[2]王苒,桂淑玉,孫耕耘.多媒體教學在呼吸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2):2301-2303.
[3]汪家龍.解剖組胚學多媒體教學的調查與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12):74-75.
[4]李玉輝.CPPD案例教學法應用效果的一項實驗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3,6(3):239-244.
[5]胡弼成,鄧杰.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教育變革:挑戰(zhàn)、趨勢及風險規(guī)避[J].教育科學研究,2015,(6):29-34.
基金資助:校級教育科學研究課題(XJY15011)
通訊作者:孫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