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劍平
摘 要: 在小學社會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學會交流、掌握新知、體驗成功。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對小組合作缺乏有效指導,小組合作大多數(shù)時候流于形式,實現(xiàn)不了預期的目標,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值得我們用心思考。
關鍵詞: 小組合作 觀察 思考
一、小組合作現(xiàn)狀
1.分組隨意,良莠不齊。在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座位前后自然分成若干小組,這樣分組雖然易于操作,便于開展小組活動,但存在諸多弊端。老師編排座位次序時往往只考慮了身高性別和視力。并沒有兼顧學生層次和特質(zhì),小組成員不能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因為分組太隨意,造成組與組之間實力差距大,不在同一起跑線,失去組與組之間競爭的意義,有的小組風頭出盡,有的小組主動繳械、袖手旁觀,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
2.流于形式,華而不實。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追求小組合作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目標及過程沒有具體要求和指導。教師認為小組合作能讓學生廣泛參與課堂,一堂課下來多次組織小組討論。只要是問題,不論難易,不論是否有討論價值,都在小組內(nèi)展開討論。學生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匆忙展開討論,要么信口開河,要么冷眼旁觀。這樣的合作學習失去合作意義,并且無形之中擠占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時間,打消學生參與積極性,養(yǎng)成坐享其成的不良習慣。有些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卻因為討論流失課堂有效時間,有些問題有深度廣度,需要重點突破,又因為教師想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不能保證充足討論時間,有時學生還沒有進入討論狀態(tài),小組討論便隨著老師一聲令下戛然而止,導致小組合作成了課堂教學中的一場“走秀”,學生成了走秀的“模特”,教師成了設計“走秀”的“導演”。
3.有形無序,兩極分化。在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只要讓學生展開討論,教室里立馬熱鬧非凡。但這種熱鬧看上去“有聲有色”,實際上“有形無序”。有些小組成員爭先恐后、各抒己見,根本不懂得傾聽其他人的發(fā)言;有的小組有一兩個“主角兒”,其他人則是觀眾,純粹就是陪襯;有的小組成員互相推諉,誰也不主動出擊;有的小組乘機閑聊,完全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個別小組、個別學生成了“一枝獨秀”,有的學生、有的小組缺乏競爭力,不樂于思考,不敢于表現(xiàn),使合作參與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兩極分化嚴重,無法展現(xiàn)出“滿園春色”的盛景。
4.評價不明,體系不全。討論后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匯報交流,小組派的代表通常會說“我是××小組的××……”“我回答的是第×題……”“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這些答案本來是小組合作交流以后的結果,而教師往往對小組匯報的評價常常是“你說得真好”、“你很有思想”、“你的表現(xiàn)真棒”等,這些評價空泛,師生之間缺少針對問題本身而進行的交流和互動,更忽略對整個小組的評價,讓個別討論時積極性很高,而沒有參與匯報的學生有些失落。討論過程中教師很少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參與熱情、創(chuàng)新意識、協(xié)同能力、實踐能力、態(tài)度轉變等進行評價,特別很少關注學困生的參與情況,只盯住幾個優(yōu)等生,急于留意是否出現(xiàn)自己預期的答案。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的策略
1.優(yōu)勢互補,角色互換。小組編排要優(yōu)勢互補,激發(fā)每個小組成員參與課堂的興趣并各盡所能。小組構建要考慮成績優(yōu)劣、性格差異、男女比例、能力特質(zhì)等。首先,每個成員都要有特定的角色,而且每周輪流擔任,實現(xiàn)小組角色的交替,提高學生互動的有效性。其次應重視對學習小組“小組長”的培養(yǎng),“小組長”必須品學兼優(yōu),克己自律,人緣良好,任勞任怨,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定的領導才能。另外還要特別指定一個有組織能力有威信的同學擔任“紀律責任人”,良好的紀律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
2.因勢利導,不拘形式。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競爭意識和協(xié)同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素質(zhì)提升。但這只是有效學習方式的一種,我們應當根據(jù)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等合理選擇教學形式。一般來說,較簡單的認知學習任務,個人獨立自學或教師簡單講解就收效良好;面對有難度的、深度的學習任務,需要合作探究、共同解決的問題時,便要精心組織和科學靈活地安排,并力爭采取不同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有參與合作的激情。
3.集思廣益,合作雙贏。小組編排好了則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股東風就是——還要有良好的分工與合作。小組合作需要每個成員都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同時需要一定的知識、方法和技能,這些都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教師要重視合作方法和技能指導和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成員討論、質(zhì)疑辯論、師生探討等多種形式開展合作,以實現(xiàn)生生交流、師生互動、思維碰撞、能力生成、知識鞏固的合作效應。一般情況下,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啟發(fā),達到優(yōu)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或有爭議的問題。要使學生的討論交流有實效,首先,教師要深鉆教材、了解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其次,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提前預習,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替代的。只有在每個學生獨立思考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xiàn)爭論,才能集思廣益,在合作中實現(xiàn)雙贏。同時要在合作過程中訓練學生會傾聽、會思考、會闡釋、會總結。做到了這幾點,這堂課的知識也就得以沉淀、互補和整合,讓每個學生從中受益了。
4.把握契機,客觀評價?!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一定要在恰當?shù)臅r機。要在學生有了問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這才是討論的最好契機。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求知欲較強的時候及時導入小組合作探索,從而取得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與此同時,教師應努力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并且在評價過程中做到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側重于學生間互評;小組評價和個體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小組的評價;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從而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
時代在不斷發(fā)展,教學組織形式更多樣化。我們要用心總結教學方式的利與弊,不論采用什么樣的形式教學,都是為了讓課堂更高效、更靈動,目的都是學生接受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曉玲.合作學習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晉東南師范??茖W校學報,2002(06).
[2]鄒倫海,劉焱明.淺談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04(03).
[3]李繼東.例談大班額下合作學習的有效參與策略中小學教學研究,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