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叢林+張曉燕
【摘要】華應龍老師提出的“化錯教育”思想為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積極而重要的影響。他倡導教師教學時要關注學生學習中的差錯,并適時將其轉化為后續(xù)重要的教學資源?;e教育把學生放在教學的正中央,從學生出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讓數(shù)學學習“真”的發(fā)生,讓學生思維走向深度,將教學行為上升到求真做人的高度。
【關鍵詞】化錯 順應 主動學習 教學智慧
華應龍老師提出的“化錯教育”思想倡導教師要善于把握教學中的生成性的差錯,并適時將學生的差錯轉化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相機融入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e教育思想指導教師要藝術地處理課堂活動中隨機生成的學習差錯,并適時將差錯資源轉化,促進學生全身心地化入到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中,在獲得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挑戰(zhàn)與成功?;e教育思想為當今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動力和清新的風氣,讓教與學活動更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fā)生,讓學生思維在課堂上得到發(fā)展,讓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是一種值得借鑒和嘗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一、化錯教育看似教學方法,實則是教育智慧
南宋大詩人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華老師卻說:“人生自古誰無錯?!睂τ谇罢?,我們都能理解。只要是人,無論千古帝王,還是平民百姓,總逃不過生老病死。而對于后者,但作為教育工作者,卻很少能坦然面對,總是不能容忍課堂學習中學生出錯,似乎那就意味著自己教學的失敗,意味著老師沒有教會學生知識。因此上課時,老師往往對學生的差錯視而不見,越是重大的場合,老師就越怕學生出錯,擔心聽課者認為老師沒有把學生教好,而忽略了學習本質上是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的過程。正如華老師所說:“差錯的產(chǎn)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從錯誤走向正確認知,正是數(shù)學課堂的魅力所在?!被e教育,讓教學不再是簡單地灌輸特定的知識,而讓學習真正成為一個探索、發(fā)現(xiàn)和反思的過程。因此,化錯教育符合每一個學生真實學習的需要,研究的是一種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e教育不是研究個別人的教育,也不是個別人研究的教育。它雖是華老師獨創(chuàng),但確實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借鑒和嘗試。
化錯教育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不僅增加課堂教與學內容的豐富性,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是平鋪直敘,不再是單向信息傳遞,而是促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鼓勵學生與自我對話、自我反思、自我建構。化錯教育關注生成性的教育資源,將學生的困惑和見解融入課堂教學,這種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信息交流無疑會引發(fā)更多學生的關注和思考。從學習效果上看,學習者對錯誤認知的辨認與證偽,無疑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深入?!拔铱谑鑫一蟆薄拔沂痔轿仪蟆?,這些認知參與都會讓學生激動不已?;e教育打破學生認知的單線狀態(tài),讓認知過程全面而豐富;改變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堂”,使得數(shù)學學習變得津津有味、“與我有關”?;e教育讓數(shù)學課堂保持勃勃生機,極大地調動起兒童數(shù)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二、化錯教育以“學”為中心,讓“學”真發(fā)生
華老師課堂上總是喜歡微笑。課堂交流時,通常是未曾開口,先聞笑聲。學生答對了他笑;學生答錯了,他更笑。因為,他等待的就是學生學習中真實的錯誤,他期待的就是錯誤的真實。他的微笑被大家譽為“華氏微笑”?;e教育,需要老師的微笑。老師的微笑和鼓勵,讓學生不再因差錯而害羞;老師的微笑讓學生鼓起勇氣面對差錯,潛心研究差錯。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學習從差錯資源中得到反思,習得真知,獲得提升。
化錯教育對差錯資源的關注,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以“學”為中心,這正是化錯教育的核心價值。以“學”為中心,就要倡導教學活動要尊重學習規(guī)律,遵循學生天性,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以“學”為中心,要求老師不但研究學生學會了什么,也要關注學生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學習思維走入了哪些誤區(qū)。化錯教育不但允許學生犯錯,而且鼓勵他們亮出自己的錯誤,研究自己的錯誤。教師從積極的方面肯定這些差錯資源中的合理因素,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和實事求是的踏實學風。華老師教學《分數(shù)的認識》一課時,有一位同學堅持認為■就表示把5平均分成3份。華老師不是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反思自己在教學中過于關注“平均分”,忽視了對單位的滲透,才造成學生的錯誤。華老師深入思考,不斷嘗試,才有了后來獨具創(chuàng)意的《分數(shù)的再認識》。這節(jié)課的教學很是不走尋常路,認為“單位1”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數(shù)單位,正是教學視角的轉換,讓這節(jié)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課煥發(fā)出新的與眾不同的魅力,也讓華老師的化錯教育思想受到高度評價。
化錯教育從教學走向育人,關注的是不僅是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過程,更關注學生的主動成長,它是真正從學生出發(fā)的教育,尊重學生、順應學生、發(fā)展學生。課堂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對了,學生不一定真會;錯了,學生一定真的不會。因此,化錯教育認為研究“真的不會”比研究“假的會”更有價值。以人化人,才能學做真人?;e教育,研究真課堂,讓學習真正發(fā)生。
三、化錯教育尊重學生本位,讓學習走向深度
奧巴馬總統(tǒng)的教育顧問、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教授達林·哈蒙德說:“當今世界,教育者們都在應對全球的變化,教授學生以下內容,尤為重要:批判性思維,獲取信息的能力,反思和改進的能力。”
化錯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我反思,讓學習走向深度,促進知識持久而深入的理解。化錯教育重在“化”而不在于“錯”。不是為錯而錯,而是以“錯”促“化”,“錯”是“化”的起點。教師引導學生自我反思、亮出差錯,需要讓學生走進深入學習,在分析和比較中找出錯誤的根源,明確錯在何處。只有這樣,出錯的學生才能找到為大家的學習“做出貢獻”的感覺,其他未錯的同學才能從中產(chǎn)生分辨正誤認知的“免疫力”。因此,與亮錯相比,糾正差錯則是更為重要的教學步驟。這也正是“化錯教學”的核心與宗旨。如果教學中只是重視暴露兒童的差錯,而使得糾錯不夠到位,“錯而不化”,兒童的認知掌握將會是似是而非、模棱兩可。正如華老師所說:“把錯誤作為一種資源,從外在表現(xiàn)入手,引導其暴露思維過程,分析其內在機制,從而將教學活動引向深度。”
教學“整數(shù)的混合運算”時,老師總會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時常常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運算順序,這樣造成的錯誤很普遍。比如,學生練習15×5+125÷5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 15×5+125÷5=75+125÷5=200÷5=40。面對錯誤,教師不動聲色,展示學生的計算過程供大家討論?猜一猜他是怎么想的?這樣的錯誤有什么借鑒意義。學生紛紛指出,計算不能只看得數(shù)大小,急于將75與125合成整百數(shù),而違背運算順序。教者隨即乘機拓展,改題換面,讓學生按要求創(chuàng)編符合條件的綜合算式題:(1)在圓圈里填上運算符號,要求先算加法:15○5○125○5。學生隨即寫出式題:①15+5+125+5, ②15+5+125-5等。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2)在上述算式圓圈里填上運算符號,要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減法。學生們思考后,紛紛創(chuàng)編式題:15×5+125-5,教師追問:乘法一定在算式最左邊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剛剛如釋重負的學生又陷入沉思。一個聰明孩子喊道:乘法是第二級運算,放在右邊也應該先算。在他的提示下,同學們紛紛給出諸多列式思考:
①15×5+125-5,②15+5×125-5,③15+5-125×5……
正是化錯思想的影響,讓教師順勢運用了學生的錯誤資源,自然而然地烹制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思維盛宴,讓平淡的計算教學煥發(fā)思維的含量?;e思想讓學生直面錯誤、超越錯誤的求真人格,又將課堂學習自然引向深入。正如美國學者西奧多·塞澤認為:教學應當強調理解的深度多于理解的寬度。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少就意味著多”。化錯教育,讓教師不再費勁心思教學更多的知識點,而是慢下來,鼓勵學生主動開展學習反思,讓學習更加深入,只有深度學習,才能深入而持久的理解知識。
化錯教育,讓錯誤成為了教學資源,讓錯誤成為學習認知的重要貢獻者。化錯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教與學,將學習的“事故”轉化為學習的“故事”。化錯教育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直面差錯、超越差錯、追求真知灼見的人格勇氣。華老師指出:兒童的數(shù)學課堂學習不是了解一道題,而是為了做對一個人?;e教育不僅關注學習的數(shù)學學習,更培養(yǎng)了學生健全的求真人格?;e教育,既是追求教學的一種自然生態(tài),也完善了教育的倫理與道德?;e教育,既是自然的,也是道德的。
【參考文獻】
鄭毓信.數(shù)學哲學與數(shù)學教育哲學劉黎明.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史高叢林.順勢點化[J].小學數(shù)學教師.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