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雅
摘 要:MHK課程是一門必修課,內(nèi)容側重于對漢語的整體應用,更重要的是MHK里的閱讀部分也是學生在考試中公認的一大難題。作為任課教師,更應明確此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明白該課程對提升學生漢語水平的功用。因此,本文就從基于MHK考試的漢語閱讀理解教學資源建設研究這一點出發(fā),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
關鍵詞:漢語閱讀;教學資源;教材
一、優(yōu)化教材選擇
教材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教材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言。教材在內(nèi)容上不僅要有主體民族的文化,還要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考慮題材多樣化,時代性強,趣味性濃,知識點的覆蓋率廣與銜接性好等特點。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學前雙語中師班學生在MHK考試中,出現(xiàn)最大問題是在閱讀理解方面,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除了要找尋或編寫一本實用性強的課本,還要注重選擇一本可以輔導學生閱讀理解的書,幫助他們解決MHK考試中閱讀方面的困難。
二、改善教學方式
(一)提高師資力量
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第二外語有著莫大的作用,因此,提高師資力量對學生語言的提高也非常重要。對于在職教師來說,應該積極參加培訓,并更多地了解漢語文化的背景、底蘊、意境等方面的內(nèi)容,以幫助成為專業(yè)漢語教師。而學校在選擇漢語老師的時候就必須嚴格把關,要求維吾爾族的老師要“民漢”兼通。在輔導學生MHK考試的時候,要用簡單的表達,讓學生理解較為復雜的文本,這樣才能幫助提高他們MHK考試的通過率。
(二)改善教學結構
漢語的學習不僅要學習發(fā)音,還要學習認字和書寫,對于母語不是漢語的學生來說壓力是很大。因此,漢語教學要一步步來,剛開始就要要求學生有準確的發(fā)音;接下來便進行語法教授,語法不能一次性講太多,應該循序漸進,以免干擾學生對之前語法的記憶;然后就是為字形的記憶,特別要關注相似字體的記憶。當基礎學習好之后,才能學習古詩詞,并開始閱讀MHK考試的文本。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今后的漢語學習和使用上不會那么困難,也有利于他們參加MHK考試。
三、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課程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zhì)量的科學標準,教學質(zhì)量關乎著一所高校所培養(yǎng)的學生綜合素質(zhì)以及該學校將來吸引優(yōu)秀生源的實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一所高校里的教師上課都是無精打采、照本宣科,學生定會心生不滿,教師團隊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是勢必下降,由此該校未來的生源也必受影響。而若要避免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一個非常有用的手段和常用方式就是進行課程教學評價,讓督導團或同行通過隨堂聽課的方式以及學生課程結束后網(wǎng)上評教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做出客觀評價,以保障大學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因而構建一個合理有效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對提升教學質(zhì)量,督促教學進程是很重要的。主要從以下幾個評價指標來入手:
(一)考察教學目標是否得當
教學目標指導著整個教學目標的進行,因此,教學目標是決定整個教學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疾旖虒W目標可以從是否符合課程標準、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可操作性以及目標的達成度來看。像是在對前雙語中師班學生的漢語教學當中,其中有一項教學目標就是要幫助學生通過MHK考試,這門考試不僅是對學生漢語水平的一個測試,也對他們將來找工作等發(fā)展特別有好處。
(二)考察教學方法是否有效
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是否成功,對于前雙語中師班學生的漢語學習中,我們就運用了漢語學習網(wǎng)站等較為新型教學方法,考察這種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同樣是要觀察學生是否能夠主要上網(wǎng)站進行學習,是否提高了閱讀能力,是否能達到教學目標等方面來看。教學方法的考察應該要包括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學生實際和融合知識內(nèi)容來看。教學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隨著學生學習的變化,去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考察教師表現(xiàn)是否優(yōu)秀
前文提到了,教師的教學在學生學習第二外語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學評級體系中,必須著重考察教師的表現(xiàn)情況。這里需要通過幾方面來進行考察。
首先,是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包括教學的語言是否有條理,教師的指導是否得當,教師的儀表是否得體,以及教師的安排是否有序等。教師的這些基本素質(zhì)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傳遞專業(yè)知識,讓學生更加清楚明白地理解漢語,促使學生漢語的進步。
其次,就是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可以通過應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學習資源的處理、指導的范圍和有效度,以及教學過程的調(diào)控能力等方面來考察。教師必須深刻理解教學大綱,熟練漢語語言,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疾旖處煹膶I(yè)素質(zhì),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實現(xiàn),一是定期考試來考察教師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通過考試分數(shù)來進行評定;二是可以通過觀察,觀察教師平時實際的教學情況:如對學生疑問的解答情況,對網(wǎng)絡課程的安排情況,還有漢語運用情況等來看。
(四)考察學生學習是否進步
不管是改進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方法,還是漢語學習網(wǎng)站,其最終的目標還是幫助學生掌握漢語,增強學生漢語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從而通過MHK考試。因此,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首先,是學生主體的參與程度,包括參與學習的態(tài)度,也就是對待學習是否認真;參與學習的深度,也就是學生是否能夠正確理解所學漢語的學習內(nèi)容,尤其在閱讀理解中,是否能夠真正理解文本的真正含義;參與學習的廣度,也就是學生是否能夠進行延伸,學習課程以外的知識。當學生在漢語學習過程中這三方面都做好了,就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漢語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瑞朋.關于漢語學習網(wǎng)站建設的若干問題探討[M].廣州: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2010.11.
[2]湯先君.淺談數(shù)學新課程教學的幾種評價方式[J].數(shù)學通報.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