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雍
(廣東韓山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畬族的民族身份與族群認同
陳 雍
(廣東韓山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畬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畬族在歷史上有“畬民”“瑤人”“峒人”“山哈”“ 輋人”等不同稱呼。建國初,為推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國家決定實施民族識別政策,經過大規(guī)模的社會調查后,1956年,畬族被確定為一個單一民族。從此,畬民獲得了一個確定的民族身份。
畬族;民族身份;族群認同
畬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據(jù)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字,全國的畬族人口約70多萬人。畬族在歷史上有“畬民”“瑤人”“峒人”“山哈”“ 輋人”等不同稱呼。建國初,為推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國家決定實施民族識別政策,經過大規(guī)模的社會調查后,1956年,畬族被確定為一個單一民族。從此,畬民獲得了一個確定的民族身份。毫無疑問,民族身份是建立在族群認同的基礎上,但民族身份與族群認同是否一致?
民國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畬民與周圍漢人在體質文化方面的差距日漸消失,故畬民的族群認同主要體現(xiàn)在自稱和他稱上。筆者根據(jù)《畬族社會歷史調查》一書①,統(tǒng)計了建國初各地畬民的自稱和他稱情況,如下。
(一)廣東地區(qū)
廣東鳳凰山區(qū)潮安縣山梨、碗窯的畬民沒有自稱;豐順縣鳳坪的畬民,在解放前只有當別人問他們說的是什么話時,他們才答道“我說的是畬客話”,解放后明確自己是畬族;蓮花山區(qū)的畬民有自己的語言,他們對外除自稱為畬民外,還有用本民族的自稱“賀爹”,意為山林之人,稱漢人為卡帕,意即平地人;羅浮山區(qū)自稱亦為賀爹,稱漢人為卡帕。
(二)福建地區(qū)
寧德縣畬民自稱有以下幾種:①成人與城人。有人說意思是指他們的祖先盤瓠征番有功,高辛帝許配三公主后,把盤瓠罩在金鐘內,說是49天后便會變成人,公主怕他會餓死,48天時把他掀開,尚差一天沒變完,以后高辛帝說,公主生男育女,象娘莫象爹,此后他們便成人,故稱成人。也有人說他們祖先原住在平原城市,后由城市遷來,故又稱城人。但以前者說法較多,他們也都喜歡這名稱。②山客、山宅與三合。很多人認為山客、山宅是過去漢族叫他們的,后來即沿用下來,意思是住在山上的人民。他們自己也認為確是住在山上的,故同意這名稱,對這稱呼沒有什么惡感。也有個別人稱自己為三合(藍、雷、鐘三姓合成的意思)。③苗族。有人說是解放后漢族干部叫他們的。福建省羅源、福安、福鼎等地畬民大多也自稱山客,對畬都不認同。
(三)浙江地區(qū)
景寧縣東衕村畬族自稱san hak,音譯為“山客”。畬語稱“怕”為hak,他們說過去害怕漢人欺負而住到山上去,所以稱作san hak。漢人叫他們“客家人”,說他們是以后遷來的客人,有時稱“畬民”,但比較少。這些稱呼很久以前就有,是表示客氣的。他們對漢人也自稱“客家人”或“畬民”。他們在很久以前被稱作“苗民”,直到解放后還沿用這個名稱。解放前漢人稱他們?yōu)椤爱尶汀?,有的還侮稱他們?yōu)椤爱尶蛢骸薄爱尶推拧薄爱尶完簟薄靶⌒杖恕薄K麄儗Ξ屪暹@個名稱沒意見。
(四)江西、安徽地區(qū)
江西省畬族同胞一般自稱為山客。江西鉛山縣太源、貴溪縣樟坪畬族在畬族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被稱為苗民。當?shù)氐漠屪遄苑Q山哈,互稱雷家人藍家人,他們對被稱為山上人、山里人或苗民沒有反感,在沒有進行民族識別以前,他們也自認為是苗民。安徽寧國縣云梯公社畬族自稱山哈,哈乃是客的意思,山哈意即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由上可知,雖然周圍漢人稱他們?yōu)楫屆?,但他們一般都自稱山客。當然,大部分地區(qū)畬民自稱山客,并不真正表示他們不認同畬,而是為了回避漢人附加在他們身上畬民蛇種的侮辱。因此,當調查人員指出他們是畬族,并告訴他們畬的本來含義時,大部分人都接受了畬族這一稱呼。但是仍然有一些人拒絕認同畬族,尤其是廣東羅浮山區(qū)的“畬民”。比如博羅縣嶂背村曾有幾個青年到廣州南方大學學習,回來就說自己是畬族,政府也以畬族看待他們。鄉(xiāng)干部提出意見說:畬族是政府說的,到廣州學習的青年不懂事,別人說是畬族,自己也說是畬族,發(fā)土地證及普選時所填的畬族也是別的同志寫的,我們自己的祖公是狗頭王,又拜盤古王,是山瑤,不是畬,是瑤族,不是畬族,要求政府將名稱改正為瑤族。甚至在民族識別完成后,仍然有一部分人拒絕認同畬族。比如福建霞浦縣的畬民堅持認為自己是苗族。1957年6月鹽田鄉(xiāng)成立民族鄉(xiāng)時,還有一些老人到鄉(xiāng)人委會表示不愿稱為畬族民族鄉(xiāng),要改為苗族民族鄉(xiāng),后來經過干部向他們解釋,說明畬族已經由中央確定,并且說,畬這個字的意義很好等,才承認是畬族,但平時很少這樣稱呼。
事實上,在畬族被確定為單一民族近三十年后,許多“畬族”仍然不怎么認同這一名稱。1982年,浙江麗水地區(qū)再次對畬族進行社會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對族稱的看法有四種:①認為畬族名稱的畬字是有歷史根據(jù)的,意義也很好。畬族廣泛流傳一種說法,即他們的祖先最早是在廣東鳳凰山區(qū)刀耕火種,刀耕火種開出的田稱畬田,并由皇帝敕令子子孫孫不用納稅和完糧。因種畬田,所以被稱為畬客。另一種山客的稱呼也流傳很久了。因祖宗在鳳凰山上居住,當?shù)氐睦习傩站头Q之為山客。山客和畬客這兩個名稱的出現(xiàn),是畬客在前,山客在后,因此從歷史來源上講畬族是有根據(jù)的。②要求改為山哈。理由是:第一,山哈這一名稱具有普遍性。1956年定族稱以前,只知叫山哈,直到現(xiàn)在,習慣上也是自稱山哈。這個名稱在畬族群眾中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到農村,一說山哈都知道,但畬卻有人不知道,很多人還不會寫畬字。第二,畬字與蛇同音,容易被人誤解或利用它對少數(shù)民族進行侮辱。第三,舊社會侮稱他們?yōu)楫尶推?、畬客公,是有反感的。所有,族稱用畬字容易產生誤會。③認為族稱改不改不太重要,叫什么名字不是一個原則性問題,重要的是要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否則,即使改了,很可能還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④是否可以改成其它名稱。有人認為,從族源上來說,大家都承認來源于鳳凰山。因此是否可以改為鳳山族。也有人提出過去漢族稱我們?yōu)榭突蚩图胰?,我們稱漢族為民家人或本地人,都不是侮稱,也不會被誤解。因此,如果稱客族要比稱畬族好一些。對山哈含義的理解:最通常的解釋是山里的客人,有人提出,畬族真正住在高山上的沒有,住在平原的也很少,多在半山區(qū)。因為畬族大多是經過遷徙而逐漸定居下來的,他們對于當?shù)厝藖碚f是外來人,因此山可能有生的含義,即當?shù)赝林用裾J為他們是從外地來的陌生人。
建國以后,民族身份的獲得是通過民族識別工作開展后獲得的,我國民族身份的界定大體上分為兩個階段:建國后不久開始的民族識別階段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民族成份的恢復和更正階段。在民族識別階段,國家依據(jù)的是斯大林關于民族四個特征,即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經濟生活和基于共同文化之上的共同心理,將當時登記的400多個地方群體確定為56個不同的民族。②在民族成份的恢復和更正階段,國家為保障少數(shù)民族享有民族平等的權利,尊重少數(shù)民族正確表達本人民族成份的自由,規(guī)定凡屬少數(shù)民族,不論其在何時、出于何種原因未能正確表達本人的民族成份,都可以在原則許可的范圍內,在56個民族中,選擇恢復或更正其民族成份。
20世紀80年代的民族成份恢復和更正工作,是在全國進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特定背景下開始的,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少數(shù)民族享有民族平等權利,尊重一切少數(shù)民族正確表達本人的民族成份的自由”。③《關于恢復或改正民族成份的處理原則的通知》規(guī)定,“凡少數(shù)民族,不論其在何時出于何種原因未能正確表達本人的民族成份,而申請恢復其民族成份的,都應當予以恢復。”④
這兩個階段的工作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某些特定的對象進行民族身份的界定,它是在國家、地方政府和界定對象本身這三者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在第一階段,國家按照客位的分類標準,將各地不同的群體劃定為56個民族。但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所界定對象自身的民族情感與民族認同,所以才在識別之初,要求各地群體主動申報和登記自己的民族成份。在第二階段,所界定對象自身在民族情感與認同占據(jù)了主動,畬族有優(yōu)秀的歷史和文化,多年來畬族得到了民族身份確立和本民族認同。因為此次工作的主要目的,不僅是為了在政策的層面上“保障少數(shù)民族享有民族平等權利”,而且更是為了表示國家“尊重一切少數(shù)民族正確表達本人的民族成份的自由”。
注釋:
①建國初,國家組織人員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社會調查,此后,地方出于一些具體需要也組織過多次類似的調查活動,這些活動留下了詳細的調查報告。20世紀80年代,有關方面按民族將這些調查報告結集出版,《畬族社會歷史調查》(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即畬族社會調查的結集,共收錄1953-1958年以及1982年兩個時期共20篇調查報告。
②其中基諾族于1979年被識別為一個單一的民族,是1956年以后增加的唯一一個民族。
③國務院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安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關于恢復或改正民族成份的處理原則的通知》,1981年11月28日。
④同上。
C955
A
陳雍(1981-),廣東潮州人,廣東韓山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講師,該文章為校級課題“族群視野下的畬族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