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霞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信仰多樣化條件下理性因素注入非理性信仰的路徑探索
馬玉霞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受多重因素的影響,人們的信仰呈現出多樣化,理性與非理性的不平衡發(fā)展。為了使理性與非理性處于平衡狀態(tài),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注入理性因素對非理性的引導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理性信仰有確保信仰對象的正確;堅定信仰意志;正確引導信仰情感的作用。因此要采取輿論宣傳、建立健全法律機制、加強管理等措施,積極引導非理性信仰,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人民快樂健康生活、國家長治久安。
多樣化信仰;理性因素;作用;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利用科學技術去改造世界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最大限度的在市場交易中擴大財富,滿足自身的物質需求成為人們的追求,進而忽視了對人自身精神領域的關注。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與市場經濟進程中,面臨著嚴重的信仰危機和對整體性的終極目標追求的遺失。因此,重建信仰,促使社會和諧發(fā)展,用理性引導非理性,使人們在信仰對象的選擇上堅持合乎科學性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性,在心理上保持穩(wěn)定積極的態(tài)度,在信仰行為上堅持自覺性,并不斷的調整和修復非理性信仰。
社會轉型加速時期,馬克思主義主流信仰遭到沖擊,非理性信仰漸長,出現多樣化信仰格局。這突出表現為:原來已有的信仰體系和價值體系遭受重大沖擊,其吸引力和約束力逐漸喪失,而新的信仰體系和價值體系又未能有效建立起來。所以人只受一些不相關的動力驅使,沒有任何明確的價值標準,不再有義務性、責任感,他“嘲弄別人的價值,他唯一的信仰就是否定的哲學。他生活在既無將來又無過去的一條窄線上?!狈抢硇孕叛鲞^度發(fā)展引發(fā)出一系列問題。
(一)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巨大挑戰(zhàn)
社會轉型加速期,各種思潮的涌現,我國意識形態(tài)正面臨現實挑戰(zhàn)。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據相關數據統計現有信仰各種宗教的教民已達4億。有句話說,窮信基督富信佛,然而西方敵對勢力正是利用這一點對我國進行基督教滲透,以達到其政治目的。例如以探親訪友、旅游、經商、慈善捐助等合法名義為掩護,派有關人員來我國傳教,發(fā)展教徒,實施“福音西進計劃”;到高校宣傳基督教,物色滲透對象;到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qū),為其提供資金修建教堂寺廟、印刷經書、給予生活幫助,拉攏信教群眾,培養(yǎng)傳教者壯大隊伍;更為嚴重的是直接插手管理我國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爭奪宗教事務領導權,投入大量資金支持迷信和國內外邪教活動干擾我國宗教事務。通過宗教滲透,顛覆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根基。
(二)封建迷信對科學精神的沖擊
隨著社會思潮的多樣化,各種封建迷信盛行,嚴重沖擊了科學精神。其活動具體表現有:一是參與人數越來越多且年輕人占高比例。在過去,參加各種封建迷信活動大都是中老年人,而今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已經擴大到年輕人。在一些偏遠的地區(qū),不但學校成為封建活動的場所,而且學生也成了封建迷信活動的“忠實粉絲”。二是活動范圍從落后的農村擴大到城市。隨著社會日益發(fā)展,為封建迷信活動的盛行起到一定的作用。農村與城市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封建迷信活動開始向城市延伸,并且已經成為傳播者們的主要場所,城市大寺廟、教堂成為信教者燒香拜佛的好去處。三是傳統老套形式與現代形式并存,并由隱蔽走向公開。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借助手機客戶端宣傳的方式越來越新穎,通過星座、血型等測運氣財氣的“高科技迷信”開始出現并迅猛發(fā)展,打著宗教和科技的旗號從隱秘走向公開。算命卜卦、看風水、信神供仙等傳統封建迷信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當前我國科學技術還不夠發(fā)達,還有許多自然和社會現象得不到科學的解釋,封建迷信的盛行,使科學精神遭受重大沖擊。
(三)邪教、宗教極端勢力危害國家安全
以宗教為旗號的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穿著”信仰的外衣,盜用西方宗教或佛教和道教術語,偷梁換柱編造一套歪理邪說,欺騙人們。大肆聚斂錢財、壯大隊伍建立組織、殘害信徒、最終發(fā)展成邪教。人們盲目的追隨不僅嚴重破壞了社會的穩(wěn)定,更甚者部分人丟掉寶貴的生命,產生了極其惡劣的政治影響;在國家邊疆偏遠地區(qū),一些宗教勢力往往與民族分裂分子和境外敵對勢力相勾結,打擊和排擠愛國宗教人士,破壞信教群眾的團結,搞分裂活動。有的甚至非法偷運或購置槍支彈藥,進行有組織的恐怖活動,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
不可否認,非理性信仰的方式是荒謬的,對象也是虛妄的,其中充斥著許多落后的形式和內容,它的過度發(fā)展引發(fā)了諸多問題。所以,我們要注入理性因素,來引導非理性信仰,理性與非理性達到平衡狀態(tài),使其更好的為社會發(fā)展服務。
理性信仰是人類理性在信仰中的應用與表現,是人類的認識能力在理性思維階段時所形成的一種特殊抽象力,是信仰主體對所奉信仰采取的一種理解與理智的認知態(tài)度。這種理性是繼康德以來獲得普遍必然性知識的理性,是一種科學的、合理的、客觀的認識能力,是衡量價值標準的準繩。理性的判斷,保證了我們信仰對象的正確,堅定了我們的信仰意志,正確引導了信仰情感,并實踐信仰行為。
(一)理性信仰能確保信仰對象的正確
信仰什么,不信仰什么,雖然有客觀對象的影響,但信仰主體才是信仰發(fā)生的內在機制。在信仰主觀形態(tài)的四個方面,信仰理性起著主導作用。
人是這個社會的主體,受紛繁復雜的社會沖擊,總是渴望并尋找著自身的精神支柱,追求并樹立自己的信仰機制。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信仰也經歷著復雜多變的歷史過程,內容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更有信仰間此消彼長,相互交融,不斷發(fā)展的前進歷程,指導人們信仰的科學性?!翱茖W信仰是崇高的、正確的理想信仰,它正確回答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正確的分析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在社會領域,把人們的信仰建立在真理性、實踐性和客觀合理性的基礎上,這是符合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在提倡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原則下,避免非科學的宗教信仰存在。
(二)理性信仰能堅定信仰意志
作為一個理性的信仰者,堅定信仰意志是前提保障,而信仰意志則更加堅定信仰者對自身所信仰載體的堅守。而這種信仰意志能夠激起信仰者在活動中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在活動中其堅韌程度更加厚重。
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特征,就是人是有理性的動物。馬克思指出,人的實踐不同于盲目的動物活動。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深思熟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痹谛叛鲋黧w的主觀形態(tài)中,首先是信仰理性會自覺地參與信仰對象和內容的選擇,而后主體會表現出一系列的情感意志。信仰主體對目的的心理傾向受理性的支配。人理性地意識到人生是如此的短暫,死是如此的不可逃避,因而人就轉向了對死亡的超越,對有限的超越。終極價值關懷便在信仰中確立起來。追尋永恒不變的本質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目標。生命的價值就在無限永恒追求中實現,人的信仰意志也必將在理性的指導下在生命價值實現和生命目的完成中得到實現與滿足。
(三)理性信仰能正確引導信仰情感
“信仰者通過信仰情感在信仰中主觀感受和心理體驗,而這種感受和體驗是信仰者在信仰活動中受某種啟發(fā)或提示,所產生的一種非理性的精神狀態(tài)?!备ヂ迥返难芯勘砻?理性信仰是產生于主體自身的情感和理智,是基于觀察和思考的自主體驗的結果。理性信仰擺脫了神秘力量的支配,建立在能程度不同地為理性所把握的因素基礎上。這些因素不是未經理解就接受下來的,而是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甚者是通過邏輯手段得到的。因此,“信仰情感在合理信仰理性的生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一個信仰體系中維持穩(wěn)定和向外擴張的力量?!?/p>
(一)建立輿論引導宣傳
一方面要積極宣傳非理性信仰中的一些積極因素并且將其一些正面積極因素“放大”,例如宗教中提倡的真、善、美因素。社會應對這些利民利國的非理性信仰因素出臺相應政策給予重視和尊重,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另一方面積極宣傳國家主流思想。利用現代傳媒的優(yōu)勢,針對當前受眾的層次結構、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有效整合各類資源,逐步壯大主流輿論、凝聚社會共識。例如運用微信App、公眾號、微博等解讀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研判社會輿情、闡釋黨的理論,進而起到引導社會熱點和疏導公眾情緒的積極作用。構建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覆蓋面廣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始終堅持傳播主流價值觀念,聚焦社會正能量,宣傳黨的主張、關注社會和民情,弘揚主流價值思想、疏導公眾情緒、引導社會熱點,積極捍衛(wèi)、宣傳、發(fā)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整合、批判、改造各種錯誤思潮,引領廣大民眾認同、接受我國意識形態(tài),提高輿論引導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二)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管理
一方面要嚴格限制實踐活動中一些以非理性因素為主的信仰行為和活動,運用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禁止和打擊非理性因素的信仰和活動中的商業(yè)化和政治化的行為,對那些不合法的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甚至以其為幌子而干涉政治的行為要毫不手軟地予以取締。另一方面必須建立宗教、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門的監(jiān)管機制。建立相應的制度,例如報告、準許和責任追究等。因此,如何一方面使非理性信仰健康有序地開展活動,另一方面又不過多地加大社會管理的成本,同時有助于社會的平衡發(fā)展,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法。從基層做起,健全和完善基層組織,發(fā)揮領導者的帶頭作用,引領號召廣大群眾,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無論從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給予最好的幫助和規(guī)劃,這樣人們就有了依靠,感情有了寄托,就會自覺接受正確的思想。
(三)在宗教地區(qū)加強思想教育
國家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面對多樣化信仰格局,不排斥宗教信仰,為避免個案極端化必須注入理性因素來引導,使其合理化發(fā)展。首先要嚴格定期對一些阿訇、教長以及一些資深的宗教人士進行教育培訓,普及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發(fā)展觀等國家主流思想;其次要培養(yǎng)他們的經濟觀念,改變傳統的傳教者身份,讓他們樹立帶動教民們脫貧致富的大局觀,引領教民致富。經濟是文化、政治的基礎,只有經濟發(fā)展了,文化、政治才有所保障。
(四)開辦學習文化課的場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精神生活也隨之逐漸提高,所以人們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但是在一些相對貧窮落后的地方由于各種條件限制老一輩人接受新知識、學習的機會很少,所以要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學習國家大政方針政策。國家應加大對落后貧窮地區(qū)的扶貧投資,相應的當地政府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出資開辦學習文化課的場所。將人們集中起來更有利于宣傳國家主流思想,同時邀請相關人士進行講座,讓人們在這種氛圍中得到熏陶。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和熏陶,人們腦中將會越來越多的裝有科學文化知識、國家主流思想,慢慢的人們就會相信科學、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相信黨和國家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生活,進而就會摒棄一些消極不健康的東西。
[1]顧海光.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王天思.理性之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列寧.列寧全集(第 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馮天策.信仰導論[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
(責編:許淑賢)
B821
A
1008-8431(2017)03-0049-03
2017-03-20
本課題系陜西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高校新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策略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ZD16002)。
馬玉霞(1989-),女,陜西師范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