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的統(tǒng)一
——《哲學的貧困》對價值的二律背反的批判

2017-01-30 19:52
教學與研究 2017年5期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黑格爾

何 瑩

?

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的統(tǒng)一
——《哲學的貧困》對價值的二律背反的批判

何 瑩

價值;二律背反;矛盾;歷史唯物主義

《哲學的貧困》中有關價值的二律背反的批判,最為突出并具體地呈現(xiàn)了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應用。一方面歷史唯物主義原則貫穿于二律背反的批判;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馬克思將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相統(tǒng)一的立場。因此,理解馬克思對蒲魯東價值的二律背反的批判就具有了雙重意義:一是理解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原則之最初應用的鑰匙;二是探究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何以具有統(tǒng)一的基礎。由此,理解馬克思對價值的二律背反的批判就引出了三個對象:蒲魯東的思想體系、國民經(jīng)濟學家的價值理論以及黑格爾的形而上學,前者是要試圖達到后兩者的合題,而后兩者站在了相同的形而上學立場,馬克思批判的任務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為基礎,實現(xiàn)對三者的徹底的批判。

《哲學的貧困》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內容是關于政治經(jīng)濟學的形而上學方法的七個說明,其重要性與功績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確立起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二是繼《巴黎手稿》后再次論證了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的一致性。如果說這一關于方法的說明是文本的核心骨架,那么文本第一章中對蒲魯東的“科學的發(fā)現(xiàn)”——即構成價值——的批判就構成了全部的血肉。對構成價值的批判正是確立起來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最初應用,也是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的“第二次”統(tǒng)一。

構成價值既是蒲魯東政治經(jīng)濟學大廈的基礎,是蒲魯東解決價值的二律背反的方案;同時它也是蒲魯東調和政治經(jīng)濟學與黑格爾的形而上學的初步嘗試。因此,批判構成價值就勢必意味著批判價值的二律背反理論,并重新面對政治經(jīng)濟學與黑格爾的形而上學。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并不

是兩個毫無關聯(lián)的批判戰(zhàn)場,馬克思始終試圖調和二者,達成二者批判立場的統(tǒng)一。其中第一次是在《巴黎手稿》時期,主要體現(xiàn)為國民經(jīng)濟學的前提批判與黑格爾的形而上學;第二次出現(xiàn)在《哲學的貧困》中,以對蒲魯東政治經(jīng)濟學的形而上學體系的批判為主要形式;第三次是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馬克思從正面立場闡述其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并將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融合為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原則。因此,《哲學的貧困》中的批判方法與批判內容就不僅僅是針對蒲魯東之特定文本的,它同時是馬克思確立歷史唯物主義與批判方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中不僅能夠看到馬克思在處理國民經(jīng)濟學與黑格爾哲學這兩個對象時所采取的歷史原則是與蒲魯東的方法原則根本不同的,而且也可以凸顯出馬克思是如何將這一時期初步確立的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批判原則應用于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之中的。

一、問題的提出:價值與價值的二律背反

蒲魯東將價值確立為其經(jīng)濟大廈的地基,馬克思也在其批判中首先抓住了價值范疇,價值何以能夠成為二者建立體系與批判體系的基點?這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即價值問題的合法性。價值范疇在政治經(jīng)濟學體系中常常被確立為基石,然而價值范疇本身具有復雜的發(fā)展環(huán)節(jié)。價值是在商品社會中通過全面交換實現(xiàn)的,而且確立了自身在資本運動中的地位與形式,它有著經(jīng)驗的歷史基礎,其實現(xiàn)條件與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都經(jīng)歷了歷史的積淀,這一復雜性就決定了價值理論的多樣性。早在古希臘時期,“值”的范疇就被用來詮釋產品的客觀品質或屬性,也就是后來的使用價值。人們早期追求的是值與價格的相符合,符合就意味著公正。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貨幣范疇將貨幣作為值的體現(xiàn),作為商品交換比例的計量尺度。西歐封建時期,重商主義者進一步將貨幣看作社會財富的基本形態(tài),他們要求價格的公平,并試圖在國際貿易的流通領域來尋找財富的來源。早期古典經(jīng)濟學家們開始用勞動時間來衡量商品的價值,勞動價值論在亞當·斯密與李嘉圖時期基本成型,正式確立了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的基本原則,并且有意識地區(qū)分了使用價值與價值,政治經(jīng)濟學基本建立起了成熟的體系。由此可見,價值所具有的基礎性地位是合法的,理解價值不僅僅是經(jīng)濟學家們要首先面對的問題,對價值理論的研究還成為了政治經(jīng)濟學是否成熟,是否形成科學體系的標志。

蒲魯東的出發(fā)點基于以往的政治經(jīng)濟學傳統(tǒng):首先是英國的政治經(jīng)濟學傳統(tǒng),即斯密、李嘉圖的價值理論。蒲魯東也肯定勞動是價值的依據(jù)和財富的源泉,并且試圖確定價值的規(guī)律與比例,以此來超越政治經(jīng)濟學。蒲魯東試圖超越斯密和李嘉圖,他肯定了二者的積極意義,斯密模糊地直覺地看到了價值的綜合概念,他用“物品的勞動支配權”、“一種商品所能購得的另一個商品的量”等標準來補充作為商品交換價值尺度的勞動,以此來衡量不同性質的、不同程度的勞動量的比例。[1](P25-26)而李嘉圖則是在地租理論中提供了一個測定價值的出色范例,蒲魯東的任務就是在此基礎上確立科學的構成價值概念。同時蒲魯東的價值理論深受法國政治經(jīng)濟學與啟蒙傳統(tǒng)的影響。重農學派是法國政治經(jīng)濟學的重鎮(zhèn),并被馬克思視為“近代經(jīng)濟學的真正創(chuàng)始人”。[2](P11)重農主義者把對價值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提出只有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勞動是生產的,他們對于價值的確定是和土地、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的,價值更多地體現(xiàn)為使用價值。重農學派尤其關注使用價值的量,強調地租是唯一的剩余價值形式。[2](P13-14)薩伊發(fā)展了斯密的價值的二律背反理論,但其問題是沒能超出斯密的范圍。此外,蒲魯東對薩伊的批評以及其價值理論的確立還受到了啟蒙傳統(tǒng)的影響,他最終要解決的是社會的貧困問題,要實現(xiàn)帶有啟蒙價值的公平、博愛的社會理想。

蒲魯東的價值理論問題的核心是價值的二律背反,這一問題并不是蒲魯東的偉大的、獨特的發(fā)現(xiàn),不是以往的政治經(jīng)濟學家們都沒能意識到的問題。價值的二律背反是以往經(jīng)濟學家們早已提出的問題,尤其是斯密和李嘉圖,不僅提出了問題,還給出了問題的解答,即勞動價值理論,也就是說,這一問題并不構成蒲魯東的特殊發(fā)現(xiàn)。價值的二律背反意味著這樣一個事實:價值是政治經(jīng)濟學體系中最為基礎的概念和環(huán)節(jié),是每一位想要建立體系的政治經(jīng)濟學家都必須首先進行澄清的概念。而價值又在商品社會中呈現(xiàn)出雙重屬性: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這二者的差別與變動造成了價值的不確定,因此,確定價值或者說尋找決定價值的因素和規(guī)律才能使得價值發(fā)揮積極的、穩(wěn)定的作用,這也正是政治經(jīng)濟學家們的目標與任務。馬克思同樣承認價值的二律背反問題,但價值的二律背反既不是斯密、李嘉圖給出的抽象的公式,也不是蒲魯東的范疇的二律背反,這一問題在馬克思那里呈現(xiàn)出兩個維度:一是價值概念是經(jīng)驗的與歷史的,它不是被拋入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先天范疇,價值不是抽象的范疇,其構成不像政治經(jīng)濟學家以經(jīng)濟事實為基礎建立的公式一般,但是蒲魯東企圖直接用黑格爾的絕對精神運動來抽象出價值的構成。第二個維度是價值的二律背反意味著價值的內在矛盾,這并非是康德哲學意義下,人類知性與理性認識的沖突幻想,而是黑格爾哲學意義下屬于事物自身的內在矛盾本性。

簡言之,價值的二律背反是蒲魯東與馬克思共同面對的問題,蒲魯東想要調和政治經(jīng)濟學與黑格爾的形而上學,馬克思則要確立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的統(tǒng)一。二者解決問題的基本立場與途徑是有著根本區(qū)別的,蒲魯東的方法是一種拙劣的、贗品的黑格爾式的辯證法,而馬克思的方法則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原則;最后的結果是蒲魯東尋找到了一個先驗的、抽象的范疇——構成價值,而馬克思則試圖揭示出價值的內在矛盾,即價值的二律背反意味著國民經(jīng)濟學的二律背反,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矛盾呈現(xiàn)的正是勞動的分裂以及商品的二重性。

二、政治經(jīng)濟學與黑格爾形而 上學的和解——構成價值

蒲魯東解決價值的二律背反的“積極成果”就是構成價值,這一概念體現(xiàn)了蒲魯東調和政治經(jīng)濟學與黑格爾的形而上學的努力。這種調和具體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關于價值的二律背反的論述;二是構成價值的含義。價值的二律背反的最大意義是提供了希望,它不是思想上的錯覺,或實踐上的謬誤?!八褪挛锏谋拘悦芮邢嚓P,而且是作為思想的一種普遍形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范疇強加于理性的”。[3](P82)以價值作為起點的政治經(jīng)濟學也正是將二律背反看作是價值自身的特性,價值的二律背反既是政治經(jīng)濟學的“死刑判決”,又是它的“辯護詞”。

具體而言,蒲魯東的價值的二律背反是政治經(jīng)濟學領域下的價值與康德、黑格爾意義上的二律背反簡單相加的結果,價值生來就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雙重屬性,這是整個國民經(jīng)濟學的前提,蒲魯東拒絕這種毫無批判的前提,但其質疑的方式是先驗的、非批判的。價值在蒲魯東看來是如何產生的呢?產生的起點是匱乏,人們所需要的物品往往是有限的,為了滿足生存,就必須要從事生產,但僅僅依靠個人的生產是不能夠滿足社會多樣的需求的,于是人們產生了交換的需求,交換的前提是雙方都要有剩余產品,這表明產品的數(shù)量要多于彼此所要消費的數(shù)量。該經(jīng)濟活動的最初行為中就包含著價值的兩面性: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是不可分離的,物品能夠維持人類生存的性能就是使用價值,具有交換性能就是交換價值,它們本質上是一回事情,交換價值只是給使用價值加上了交換的概念。價值的二律背反的理想解決方式就是找出一種能夠使一切使用價值都同時具有交換價值,反過來一切交換價值也同時具有使用價值的辦法來消除二者的矛盾,這里的矛盾被蒲魯東理解為一種原始事實。原始事實要言之就是勞動的必要性與它的實際結果之間存在著矛盾,人們?yōu)榱司S持生活一定要依靠勞動和交換,于是人們就設法生產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以便實現(xiàn)更多的交換。這樣,使用價值的增多與價格的降低就構成了矛盾之所在,這一矛盾作為原始事實是無法自我解釋的,但這一原始事實可以被用來解釋其他事實。于是,原始事實本質上就成為了一切二元關系的“避難所”,無論是物質與精神的二元對立,還是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都通過原始事實被賦予了現(xiàn)實性和必然性。因此,既然人們有需要,需要的實現(xiàn)又需要勞動,勞動就必然產生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對立,“任何才智,任何神的意志或人的意志,都不能阻止這個矛盾的出現(xiàn)”。[4](P80)

這里有必要進一步區(qū)分蒲魯東的二律背反與矛盾,在早期的蒲魯東的著作中,尤其是在《什么是所有權》一書中,蒲魯東的方法論主要還是康德立場上的,即一種主觀主義的方法,當時蒲魯東所能了解的形而上學主要來自康德。而到了《貧困的哲學》時期,他由于通過馬克思接觸到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于是,試圖在黑格爾的方法中解決價值的二律背反??档碌亩杀撤磁c黑格爾的矛盾是有著本質差別的,黑格爾的思想中始終存在著對康德的主觀主義立場的批判。康德的四組二律背反最為典型地詮釋了二律背反的含義,這四組二律背反都是理性越界的結果,理性和感性世界之間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如果我們把那些只能應用于感性直觀的范疇應用去規(guī)定無限者,那么我們就會糾纏在錯誤的推論(背謬論證Paralogismen)和矛盾(widersprüche)(二律背反antinomien)之中。這是康德哲學中重要的一面,即指出只要通過范疇去規(guī)定無限者,這個規(guī)定就會陷于矛盾”。[4](P276)這個矛盾是必然的,解決的唯一途徑是為理性劃界。而黑格爾的矛盾是內在的、本質性的,二律背反不僅能夠克服,并且是通過兩端的自行運動來完成的,是理性自我克服的過程,同時也就是理性(絕對精神)通過中介(否定)實現(xiàn)自身的過程??档碌亩杀撤丛诤诟駹柕拿苤蝎@得了希望與生命力,在康德的二元論哲學中絕對形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外在于彼此,知性與自在的存在處于對立之中,它沒有中介和否定的環(huán)節(jié);而黑格爾的矛盾恰恰意味著否定與中介,也只有不斷的中介和否定,才能呈現(xiàn)出辯證法的靈魂。也就是說,辯證法“不僅在于產出界限和相反東西的規(guī)定,而且在于產出并把握這種規(guī)定的肯定內容和成果。只有這樣,辯證法才是發(fā)展和內在的進展。這種辯證法不是主觀思維的外部活動,而是內容固有的靈魂”。[4](P38)

蒲魯東的二律背反本質上是屬于康德的主觀主義立場的,但他借用了黑格爾的詞句與外殼,試圖偽裝成辯證法,卻走向了辯證法的反面。二律背反(antinomy)被蒲魯東直譯為反律,通常由正題和反題構成,這兩方處于不可或缺但又彼此對立、斗爭的關系中。然而二律背反與矛盾并不相同:矛盾代表一種謬誤,而二律背反則是“表示一種事實,它無可抗拒地強加給我們的思想”。[3](P83)它能夠通過正題和反題的結合產生出概念,從而為真理提供材料,使二律背反歸于消失。也就是說,價值的二律背反是可以協(xié)調的、可以確定的,協(xié)調的方式就是正題和反題的調和,那么問題就是要找出正題與反題,并在對二者的清除中找到合題。但蒲魯東對于二律背反的一切調和與確定都是在觀念中進行的,他未從物品自身的特性來理解價值的可變性,而是認為人們的觀念產生了價值的可變性,問題產生并消解于觀念之中。然而,真正的歷史現(xiàn)實是:人們在資本主義社會往往是通過不斷的爭議從而發(fā)現(xiàn)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然后進一步測定價值、尋找規(guī)律,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和保障社會的公平有序。于是,蒲魯東的價值的二律背反不僅來源于觀念,只是在觀念中獲得了和解的力量,而社會經(jīng)濟現(xiàn)實始終遠離蒲魯東的視域,或者說,蒲魯東只是在論證觀念的歷史時偶爾需要社會經(jīng)濟現(xiàn)實出場與作證,以此論證其觀念歷史的合理性。

蒲魯東最終目的是要尋找到何種價值的規(guī)律與尺度,用以解決價值的二律背反,并確定構成價值的具體內涵。首先,蒲魯東的方法論確立了兩個相互對立的范疇——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然后通過二者的肯定、否定得出作為其合題的第三個范疇,即構成價值。構成價值意味著一種以勞動為基礎的比較范疇,通過比較確立價值比例規(guī)律,這不僅是理論的需求,更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實現(xiàn)(貨幣與勞動產生的剩余)。其次,蒲魯東對其價值尺度進行了澄清,價值尺度并不是價值標準,他要探索的是那種支配著產品在社會財富中的比例的規(guī)律,因為正是這一規(guī)律決定著價格的漲落。于是,他假定財富的組成元素按照應有的比例配合,各種物質的親和力產生了內部的運動,促成了物體的組合,這種運動就是交換,每一種元素在參與組合時所依據(jù)的比例,就是價值,組合后還會有一部分廢料被拋棄,這就是非價值。[3](P92)那么,從現(xiàn)實的財富表中就能夠揭示出價值比例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通過某種力量產生出來,蒲魯東認為這個力量正是勞動。因為,只有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出組成財富的一切元素,并且按照某種比例規(guī)律把這些元素結合起來,同樣,也是勞動使這種組合不斷變動,并形成比例。在社會的某一階段,總是存在一種比例能夠給人們提供最大的福利,如果沒有這種比例,就勢必會有一部分勞動被拋棄,被拋棄的這部分勞動實際上就意味著貧困。最終,蒲魯東重新詮釋了勞動價值論,勞動具有價值并不等于勞動就是商品,而是假定勞動隱含著價值?!皠趧拥膬r值和資本的生產性一樣不過是一種虛構。勞動從事生產,而資本獲得價值,因此,人們?yōu)榱撕喡云鹨姡褍刹讲⒆饕徊?,便說成勞動價值”。[3](P99)

在此基礎上,蒲魯東重新定義了價值,即價值就是生產者之間通過分工與交換形成的社會組成財富的各種產品的比例關系:“是一種以貨幣符號來表示這種產品在總財富中占比例的公式”。[3](P100)效用則是價值的基礎,勞動是把效用與價值的關系固定下來,價格則是這種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這就是蒲魯東的價值比例理論,也是他所追求的平等理論。這種作為產品比例的價值,也就是作為綜合性概念的構成價值,其中既包含了效用,也包含了交換能力,但構成價值賦予這二者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并在統(tǒng)一中給予它們真實的意義。效用通過構成價值不再是各種物品所具有的供我們享受和觀賞的消極的東西;交換能力也不再是盲目的幻想或無原則的公意,并且它的變動也不再是供求雙方進行充滿惡意的爭辯結果。這里,蒲魯東用了一個頗為生動的比喻:“通過價值的構成,產品就像食物被人類的養(yǎng)生本能所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消化器官的吸收而進入人體總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并按一定的比例變成肌肉、骨骼和體液等等,從而賦予人體以生命、力量和美”。[3](P102)總的來說,這一過程是價值的兩個概念——本質是一回事情——彼此吸收,成為一個混合體,最后形成的“更高級的”第三概念具有前兩個概念的一切積極特性,并且消除了它們的消極特性。

因此,蒲魯東的構成價值歸根結底是一個先驗的構造出來的無歷史的、抽象的想象物,它想作為公式的合題,但這一合題既不是有著經(jīng)驗內容的實證范疇,也不是內在矛盾運動的邏輯結果。也就是說,政治經(jīng)濟學遵循的實證主義道路被拋棄了,黑格爾的思辨的、抽象的、邏輯的歷史運動也被拋棄了,蒲魯東想走的第三條道路只是思維的想象的產物。而馬克思要批判政治經(jīng)濟學的非歷史性,批判黑格爾歷史性中的非批判的唯心主義與非批判的實證主義,馬克思的批判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要實現(xiàn)的不是蒲魯東的政治經(jīng)濟學與形而上學的和解,而是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的統(tǒng)一。

三、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 上學批判的第二次統(tǒng)一

政治經(jīng)濟學與形而上學的和解的結果是抽象的、無內容的、非歷史的理念,一方面,這種抽象理念并沒有達到黑格爾的實體即主體的原則高度,它恰恰喪失了黑格爾通過批判主觀主義而實現(xiàn)的形式與內容、實體與主體相統(tǒng)一的維度,這恰好是黑格爾哲學拒斥主觀主義的地方;另一方面,構成價值更沒有超越斯密、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的價值理論。誠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構成價值不過就是李嘉圖勞動價值論的抽象,李嘉圖的功績是確立了經(jīng)驗事實的科學公式,而構成價值不過是這一公式最為抽象的表達和解釋。馬克思對蒲魯東的價值的二律背反的批判直接針對的正是其非批判的主觀主義立場,在這一批判中馬克思應用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并基于此闡釋了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的統(tǒng)一?!敖y(tǒng)一”與蒲魯東的“和解”有著本質的差別,蒲魯東對二者的和解是機械地劃分各自好的方面與壞的方面,然后做加減法來形成合題;但馬克思的批判恰恰深入到了歷史中去實現(xiàn)統(tǒng)一,重新表述了價值的二律背反問題,揭示了這一問題的本質。

《巴黎手稿》時期,馬克思第一次試圖融合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國民經(jīng)濟學的二律背反正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國民經(jīng)濟學的二律背反“集中于勞動價值規(guī)律和工資規(guī)律的對立”。[5](P239)國民經(jīng)濟學家肯定了工人按照理論應該擁有勞動的全部產品,“但是,他同時又對我們說,實際上工人得到的是產品中最小的、沒有就不行的部分,也就是說,只得到他不是作為人而是作為工人生存所必要的那一部分,只得到不是為繁衍人類而是為繁衍工人這個奴隸階級所必要的那一部分”。[6](P12)之所以會造成二律背反,是因為國民經(jīng)濟學家沒有理解勞動與異化勞動的區(qū)別,他們的全部前提都是建立在異化勞動的基礎上的,但他們卻將異化勞動看作是真正的勞動。也正是在這一點上,黑格爾的形而上學與國民經(jīng)濟學采取了相同的立場,黑格爾的勞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實現(xiàn)過程,二者都沒有理解真正的、現(xiàn)實的勞動。此時的馬克思已經(jīng)和蒲魯東站在不同的問題高度,前者關注到了國民經(jīng)濟學的前提就是矛盾的,價值的二律背反也就是國民經(jīng)濟學的二律背反,二律背反體現(xiàn)的是勞動的異化與分立,是活勞動與死勞動的對立。

《哲學的貧困》中對蒲魯東的價值理論的批判是馬克思第二次融合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此時,二者的一致性突出體現(xiàn)在方法之中。價值的二律背反被馬克思視為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矛盾關系,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更大程度上是對斯密、李嘉圖價值理論的反思,尤其反思了實證主義方法。李嘉圖的價值理論是從經(jīng)驗事實出發(fā)的,他用勞動時間來作為衡量價值的標準,并努力克服斯密的矛盾,確定價值標準與價值規(guī)律的自然性與永恒性。與此相同,形而上學遵循的也正是實證主義的立場。馬克思在這一時期將批判的矛頭指向蒲魯東對政治經(jīng)濟學與形而上學的調和,真正的調和絕對不是非批判的中間道路,蒲魯東的二律背反最為突出地體現(xiàn)了主觀主義與外部反思的缺陷。馬克思此時確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與方法正是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之統(tǒng)一的基礎。

首先,價值是一個經(jīng)驗的、歷史的概念,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確是這一概念的兩個核心內容,但使用價值向交換價值的轉變以及二者的關系不是某種神秘的循環(huán)。蒲魯東的邏輯怪圈的起點是先驗的,他由一個起點出發(fā),一系列范疇逐一出現(xiàn),而對于這個先驗的假定他沒有給出任何的說明和論證,而這個起點卻被用來說明和論證一切。以交換價值為例,交換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剩余品交換時期,一切產品的交換時期和全面交換時期,最后所實現(xiàn)的是三次方的交換價值。而蒲魯東的交換的歷史是從需要的先驗假設開始的,他“對于交換的發(fā)生是本著18世紀唯理論的精神加以解釋的;把交換說成是有意識協(xié)商的結果”。[7](P295)交換的每一次發(fā)生都僅僅是某一個人在某一個時間產生了交換的需要,提出了交換的建議,接著就不斷地有人來建議二次方的交換,以至三次方的交換。蒲魯東正是用這種先驗的方式來敘述和說明歷史的,通過先驗的假設,可以不斷地假定某個人以建議的方式來產生出范疇,并使得范疇獲得發(fā)展和完成,這就是范疇的現(xiàn)實性與歷史性。這種先驗方法正是馬克思與黑格爾反復批判的主觀主義,它想要放之四海而皆準,于是就拋棄了所有的內容并扼殺了歷史,只是帶著形式的空殼到處游蕩。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確立正是要實現(xiàn)范疇的去蔽,也就是恢復現(xiàn)實的范疇與范疇的歷史,有了歷史原則的介入,范疇才能停止抽象的游蕩,而真正地落到現(xiàn)實的土壤之中,對價值范疇的批判也是馬克思經(jīng)濟學范疇批判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其次,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要恢復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在政治經(jīng)濟學家那里,社會關系呈現(xiàn)為物的關系,黑格爾的形而上學則是將物的關系抽象為概念與精神,但是物與精神的背后實則是人的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因此,價值的二律背反及其二律背反的解決既不是概念的轉換,也不是關于物的公式的確立,而是透過價值去理解其背后的本質力量——勞動。蒲魯東的價值的二律背反就是要處理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對立和矛盾關系,他通過小麥的例子指出使用價值的大小實際上是取決于所有者和需求者,而所有者和需求者則是根據(jù)他們所處的社會條件與社會地位來決定他們對于某物的需求,從而決定著使用價值的大小。此外,蒲魯東所關注的生產帶來貧困這一現(xiàn)象不是出于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矛盾,而是出于馬克思所揭示的勞動的異化。原本生產應當意味著財富的積累,但是工人生產的越多,他就越貧窮,這一問題正是國民經(jīng)濟學的二律背反,不是二律背反造成了現(xiàn)實的矛盾。二律背反是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之矛盾的反映,解決二律背反問題不是在抽象的合題中,而是要深入到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之中。

第三,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既然揭示出了物的背后的人的現(xiàn)實關系,那么就必然要重新處理范疇與現(xiàn)實的關系問題。在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現(xiàn)實矛盾面前,構成價值這一解決方案是行不通的,它并沒有提供什么新的東西,它不過就是勞動價值論的不完整的表達,構成價值的核心是要通過價值的構成和比例的平衡來讓價格符合價值,但這一提法正是對現(xiàn)實的顛倒。馬克思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蒲魯東的顛倒的邏輯:一般人都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碰到許多散步的人,可蒲魯東卻說為了保證大家有好天氣,要大家出去散步。[8](P46-47)范疇的顛倒與排列不能夠改變現(xiàn)實,范疇是現(xiàn)實的反映,價值范疇內部的二律背反不是構成價值的出現(xiàn)可以解決的,構成價值自身也不過是基于經(jīng)驗事實的科學公式的表達,也就是勞動決定價值,價值在勞動中構成,這并沒有給事實提供什么新的東西。因此,價值范疇的二律背反的解決是一個真正改變現(xiàn)實的問題,而改變現(xiàn)實就需要立足于人的現(xiàn)實活動。

《哲學的貧困》的批判思想的哲學前提是歷史唯物主義,在與蒲魯東的思想論戰(zhàn)的過程中,馬克思揭示出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則的最初成果:一是確立了范疇與社會關系的歷史性。社會關系不是永恒理性的產物,而是人們生產出來的,它的歷史不是范疇的編序,社會關系的歷史運動是與生產力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它會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生產方式的改變而改變。同時,人們“又按照社會關系創(chuàng)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8](P85)因此,觀念與范疇都不過是歷史的暫時的產物。二是表述了歷史運動的現(xiàn)實性。黑格爾以抽象的、邏輯的、思辨的形式建構了歷史的運動,盡管其歷史運動的主體實則是絕對精神;而蒲魯東既沒有給出范疇的世俗歷史,也沒有給出范疇的神圣歷史,他只是塑造了本身矛盾的歷史,歷史在他那里已經(jīng)終結;馬克思的任務是重新確立現(xiàn)實的歷史,現(xiàn)實的歷史的主體是人,人是世俗歷史的劇作者和劇中人,歷史的發(fā)展也并不是在某些社會天才的領導下去實現(xiàn)天命的目的,現(xiàn)實的歷史向我們揭示的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運動。三是提出了歷史唯物主義與階級運動的關系。每一個社會階段都具有暫時性和歷史性,資產階級同樣是歷史的和暫時的,它在其對抗性質中不斷地發(fā)展出一個新的階級,即現(xiàn)代無產階級,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理論。四是論證了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與形而上學批判的統(tǒng)一性。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歷史科學,其典型特征是批判性與革命性,馬克思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蒲魯東進行的批判?!氨举|上也是對西方整個政治經(jīng)濟學哲學基礎的批判,這種批判的核心就是對經(jīng)濟范疇本質的揭示和科學規(guī)定”,[9]批判的武器和基礎正是歷史唯物主義。

[1] 亞當·斯密. 國富論[M]. 郭大力,王亞南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 馬克思. 剩余價值學說史[M]. 郭大力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 蒲魯東.貧困的哲學[M].上卷. 余叔通,王雪華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 黑格爾. 哲學史講演錄[M]. 第4卷. 賀麟,王太慶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5] 吳曉明. 馬克思早期思想的邏輯發(fā)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6] 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 盧森貝. 政治經(jīng)濟學史 [M]. 第3卷. 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60.

[8] 馬克思. 哲學的貧困[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9] 余源培,付暢一. 新世界觀的第一次公開問世——對《哲學的貧困》的解讀[J]. 江蘇社會科學,2010,(6).

[10] 黑格爾. 法哲學原理[M]. 張企泰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責任編輯 孔 偉]

The Unity of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Metaphysics——Based on the Critique of the Antionmy of Value in thePovertyofPhilosophy

He Ying

(School of Philosophy,Shanghai Municipal Party, Shanghai 200233)

value; antinomy; contradict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PovertyofPhilosophy, the criticism of the antinomy of value is the most prominent, and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n the one hand, the principl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carried out in the critique of the antinomy, on the other hand, it reflects the position of Marx’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metaphysics. We have three objects to understand Marx’s criticism of the antinomy of value: Critique of Proudhon’s ideology, the political economists’ value theory and Hagel’s metaphysics. The former is trying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latter two while the latter two stand in the same position of metaphysic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task of Marx’s criticism is to achieve a thorough criticism of the three.

何瑩,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講師(上海200233)。

猜你喜歡
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黑格爾
習近平經(jīng)濟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堅持和發(fā)展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論政治經(jīng)濟學方法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建構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tǒng)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人道主義思想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夯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政治經(jīng)濟學理論基礎
簡述黑格爾的哲學史觀與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