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芳
摘 要: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課堂表演的加入,無疑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力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出來。
關鍵詞:課堂表演;語文;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之者?!迸d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動機,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應當努力達到的。語文學習興趣的高低,需要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形式、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藝術上進行充分的挖掘和有效探索。下面主要從課堂表演角度談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
正如哲學家尼采所說:“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北硌菔且豁椖苷{(diào)動表演者各方面能力的活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托爾斯泰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經(jīng)過,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chuàng)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課堂表演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
一、范例展示
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不同體裁的課文,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風箏》《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裝》等。用課堂表演來提高閱讀質(zhì)量,它十分符合初一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另外,天真、活潑、好動的兒童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欲,他們非常喜愛表演課文的活動。
范例一:《風箏》
《風箏》“我”踩踏弟弟的風箏這一部分:
弟弟正躲在房間里作風箏(表情:著迷,認真)
“我”從門外踹門而入。弟弟見狀驚慌而起;
“我”勃然大怒:“誰讓你作風箏的!這是沒出息孩子的玩意,你太不爭氣了!”話音剛落,馬上扯過風箏撕裂,扔到地上踩踏,(踩了好幾下)
弟弟一聲不敢吭。(表情:怯懦、咬著嘴唇、眼里噙著淚花,紅著臉;動作:縮在墻角,一動不動)
踩踏完風箏后“我”趾高氣昂地奪門而去,絲毫不管后面的
弟弟。
弟弟一個人留在房間里補破了的風箏。
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上課過程中我強調(diào)了“我”的行為,在表演完之后還請學生對表演者的表演進行點評。學生在表演的高潮過后,不僅對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加深了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范例二:《皇帝的新裝》
《皇帝的新裝》高潮部分:
[騙子及兩個大臣和皇帝都在皇帝的臥室里]
侍從:裁縫求見!
皇帝:宣!
(兩騙子作手托衣物狀,上)
騙子甲乙:參見陛下!衣服做好了,請陛下過目。
騙子甲:這是褲子。
騙子乙:這是袍子。
騙子甲:這是外衣。
皇帝:怎么回事?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見?難道我愚蠢嗎?難道我不夠資格做一個皇帝嗎?這可太駭人聽聞了!
騙子乙:“您瞧!這花紋還滿意吧?”
皇帝:“我十二萬分的滿意。我要重重地獎賞你們!給我穿上!”
騙子甲乙:是,陛下。
[兩個騙子為皇帝脫下外套,穿上“新衣”,還時不時地贊美]
騙子乙:這些衣服輕柔極了,像蜘蛛網(wǎng)一樣。
騙子甲:穿上的人會覺得像什么也沒穿似的。
騙子乙:這也正是這些衣服的優(yōu)點。
皇帝:(來到鏡前左顧右盼,一臉得意)好!好!快去備車馬!我要去游行!
侍從:游行大典現(xiàn)在開始!
(官員持刀在前,大臣舉華蓋在后側(cè),侍從托“后裙”在后,繞場慢行)
(觀眾甲、乙,小孩上場)
觀眾甲: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漂亮呀!
觀眾乙:看!他的后裙多美麗呀!
小孩:咦!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呀!
觀眾甲:上帝喲!你聽聽這個天真的聲音,有個小孩說他并沒有穿什么衣服!
觀眾乙:他確實是沒有穿什么衣服呀!
皇帝:(驚恐,顫抖)我一定要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出更驕傲的神氣,下場)
[騙子已經(jīng)溜之大吉]
《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通過課堂表演,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生動形象,而且使學生更喜歡上語文課。
范例三:《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開端部分:
母親:(拿著抹布擦桌子,突然發(fā)現(xiàn)羚羊木雕不見了。于是打開各個柜子門找。還是遍尋不著。表情變得凝重了)木雕哪去了?
女兒:(正在寫作業(yè))送人了。
母親:送人了?送誰了?(放下抹布,盯著女兒)
女兒:我爸爸不是說給我了嗎?您干嗎還管呀!
母親:那可是你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呀。你知道有多貴重嗎?就是我和你爸也舍不得送人??赡銋s……
女兒:不貴重,還不送人呢,就怕拿不出手。
母親:這是怎么說話的呢?
女兒:媽,既然都給我,我就有權把它送同學!煩不煩人呀?
母親:不錯,木雕是屬于你的,可你是屬于我的,你是我的女兒,我有權讓你把它要回來。送給誰了?說了半天你還沒說送給
誰了?
女兒:不講理!還把我當小孩,我都上初中了。就不要、就不要、就不要……
母親:你說!我怎不講理了?我怎不講理了?我是你媽,讓你要回來,就得要回來!這就是理。
女兒:就是不講理!就是不講理!
母親:我也甭跟你廢話。要不回來木雕,你就甭進這個家,這就是理。
女兒:您,您欺負未成年人,您犯法?。í毎祝┰绞亲屛乙?,我就越不要。
母親:你還別跟我你我他仨的,回到這個家,得聽我的,我的話就是法!我就是法!
女兒:就算您是法,也是無法無天那個法!是無法。
母親:反正,今天不要回木雕就甭回家。
女兒:不可理喻!啊啊啊啊……我可怎么辦呀。就知道欺負
小孩!
通過同學們繪聲繪色的表演,課文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活潑。課堂也爆發(fā)出一陣陣掌聲。教育家葉瀾指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在課堂表演中,老師不是力霸課堂,主宰方向,而是以尊重、真誠、探求的態(tài)度看待問題、關照學生。因此,學生不再感到壓力,而是心馳神往,激情滿懷,積極而富有創(chuàng)意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暢所欲言、靈氣飛揚、魅力四射的課堂。
二、課堂表演反思
1.能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出來
課堂表演有著很高的教學價值,它組合了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調(diào)動和調(diào)節(jié)著以情感需要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認識與創(chuàng)造的追求和體驗、張揚個性與健全人格統(tǒng)一起來,尤其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正如曹禺老先生所說:“學生參加演戲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里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課堂表演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潛在的智力,使他們對聽課、讀書發(fā)生興趣……”
2.表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讓學生在興趣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初一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好奇心驅(qū)使他們進行深入的學習、求知。表演這種新鮮而又別開生面的教學形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他們的表演欲望,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表演的同學聲情并茂,一些平時坐不住的學生都被吸引住了,尤其對表演準確的同學給予鼓勵,激發(fā)了他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生內(nèi)在的潛能和動力就會充分發(fā)掘出來,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語文課堂表演的方法
要真正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要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部動
力,就要靠語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語文課堂表演使學生從大量的閱讀中逐步品味到語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此,我們應該教給學生課堂表演的方法:
首先,應該仔細閱讀課文文本,仔細分析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寫出劇本。演員們熟悉劇本,背誦臺詞。
其次,在分析文本的基礎之上,抓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去演。
再次,還要注意抓精彩重點語段用情去瑯瑯地讀。
最后,抓意境描寫,發(fā)揮想象去演。
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選拔一些熱情活潑、熱愛表演的孩子做示范。選出導演和演員。之后再由點帶面,帶動全班同學,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增強。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也不妨讓表演為課堂教學助助興,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加把火,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M].1版.沈陽出版社,2003-01.
[2]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3]丁伯榮.走進新課程[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