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如今,英語教學在素質(zhì)教育和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方面發(fā)揮著毋庸置疑的作用,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在對初中生的英語教育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不盡如人意,其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更是達不到要求。根據(jù)我國實情 ,大多數(shù)青少年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正規(guī)的英語學習,有的甚至在幼兒園、學前班就開始了,經(jīng)過了至少四、五年的學習,為什么他們的英語水平仍然停留在低級階段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據(jù)了解,很多學生之所以很努力卻不見成績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校方法錯誤以及對英語不感興趣,這多半是由教師的錯誤指導和枯燥乏味的授課方式造成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注重分數(shù)和排名,往往忽視了英語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智能方面的培養(yǎng),使教育缺乏趣味和個性。因此,本文著重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對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思路進行分析。
1. 多元智能理論的含義
多元智能理論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首次被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提出,在他的著作《智力的結(jié)構(gòu)》中,加德納認為人具有八種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音樂智能和人際智能。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擁有這八種智能,但又存在差異,對于這八種智能的開發(fā)依賴于教育的發(fā)展水平。這一理論對英語教學產(chǎn)生了啟發(fā)和影響,過去我們的教學強調(diào)結(jié)果而忽視過程,多元智能理論注重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開發(fā)其多元智能的潛力”。
2.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對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
下面,我們從以下幾點分析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理念陳舊落后,難以激發(fā)學習興趣
據(jù)調(diào)查,初中英語教師在授課時,大部分采用的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例如,在進行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對話教學時,教師讓學生逐一翻譯句子,其他學生一邊聽一邊記,之后集體朗讀然后背誦,第二天教師逐一檢查。這種機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昏昏欲睡,根本談不上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教學效率也很低。
2.2 評價方式單一,標準過于客觀化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方式往往是通過期中、期末考試以及最后的中考,因此平時的教學重點也是以應對中考而進行的。這種只以成績?yōu)樵u價方式的評價標準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基礎、興趣點和智能是有差異的,標準化、統(tǒng)一化的評價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智能的全面發(fā)展,也會扼殺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3.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初中英語教學思路的啟示
針對以上提到的問題,下面,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提出對策。
3.1 革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形式
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代化的教學需要,只有以嶄新的教學思路為指導,豐富教學形式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運用自身智能的強項來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利用每項智能的特點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利用自己最擅長的智能組合來學習英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也可以采用彈性分組的方法,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和劣勢,將他們進行分組,同等智能優(yōu)勢的學生分在一組,使用智能優(yōu)勢進行學習,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3.2 豐富評價方式,避免單一化
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師的評價方式不能局限在一個方面,而是要綜合考量學生的智能組合差異,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和方法多樣化。教師在評價時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英語基礎,必要的情況下可采取一班多卷的考試方法,也可以以口語的形式進行測評,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特長和個性,或者采用綜合應用場景測評法,提高英語學習的實用性,使評價方式更加科學、公平,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
4. 總結(jié)
綜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論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幫助他們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點,利用自己的潛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路,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對于教師來說,多元智能理論對于教學模式上的啟發(fā)是巨大的,有利于幫助教師設計科學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成績。
[1] 路秀芳.基于初中英語多元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J]. 文理導航, 2011(09).
[2] 馬月芬.基于新課程初中英語多元化評價之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0(11).
(作者單位:江蘇昆山正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