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霞
摘 要:所有教學任務,都在老師主導,學生主體(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完成,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新課程的新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有了新思路。
關鍵詞: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編排特點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學校積極響應課改號召,派教師去參加新課程培訓,在課改培訓中,我一邊學習,一邊研讀新教材,回來后,我在運用新課程理念的教學實踐中,找到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新思路,具體做法如下:
一、向學生說明新教材的編排特點
新教材與舊教材在編排上有明顯不同,原先的舊教材以體裁為標準,將文章進行體裁歸類分幾個單元,現在,新教材的編排是以專題為單位,專題下又包含幾個板塊,緣于這個原因,我認為學生的預習不可以再像過去那樣以單課為單位,而應以一個專題為單位,基于這個想法,開學第一課,我首先向同學說明新教材的編排特點,然后在進行專題一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明確專題一的主題是:青春,下設三個板塊:吟誦青春,體悟人生,設計未來,都關乎青春的內容,然后讓大家通過朗讀預習這一專題的所有課文,思考這一篇篇課文分別是從哪些角度來關乎青春的話題的,讓同學們通過這樣的預習,不僅要能整體感知每篇課文的文義,還要能在每篇課文的啟發(fā)下;自己寫一篇以“青春”為話題的作文。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開始單課教學,這種先讓學生把握一個專題,再進行具體學習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而且也對“青春”話題的作文進行了有益指導。
二、課前引課預習,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學期,在新課改理念指引下,我在嘗試一種新的引導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課前引課預習法,取得了很好的預習效果,下面舉幾個例子:(1)在《六國論》一課即將學完的總結中,我這樣說道: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明白蘇洵在他的《六國論》中用借古諷今的手法,借分析六國滅亡的原因,來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要以六國為戒,不要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即不要向西夏、契丹妥協(xié),并在此基礎上總結歷史教訓“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伶官傳序》,作者歐陽修也運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來諷諫北宋王朝,并也在此基礎上總結一歷史教訓。那么,歐陽修意在諷諫北宋王朝的什么?他又為我們總結出怎樣一個歷史的教訓?請同學們帶著這些疑問預習《伶官傳序》,從中找到答案。
在《游褒禪山記》一課教學完成之后,我也因此順勢導入下一課的預習:本課學完之后,我們馬上要學到的是蘇軾的《石鐘山記》,本文也是一篇游記,但與《游褒禪山記》又有不同,與之不同的是,本文是篇考察性游記,它將要考察的是石鐘山得名的由來。石鐘山得名由來,歷來說法種種,作者對這些說法持什么態(tài)度?通過預習,大家來找找答案。
又如,在講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時,我有意識地把一堂課結束在“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這一自然段上,并向學生簡要提示:這個細節(jié)在詩中起“一石三鳥”的作用,讓學生在第二天的課堂上談些看法,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答案的內容異乎尋常的豐富。(這樣的課前引課預習法,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注重把握課文編排中課與課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能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并運用于自己平時的寫作中。)
三、教學中大膽放手,貫穿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
如在老舍《想北平》一課的教學中,遵循新課程理念我進行了如下設置:
(1)導語(略)。
(2)請全班同學集體讀專題導語:①明確人為什么會有月是故鄉(xiāng)明的主觀感受。②明確本專題學習方法。同學找到:因家鄉(xiāng)是我們成長的精神滋養(yǎng)(教師補充: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要想被作品中的家園之思所感動,需要從中看到自己的故鄉(xiāng),閱讀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與文本的對話。(教師補充:同學讀作品,要深入其境,聯系自己,讀出共鳴。)
(3)明確本專題由兩個板塊組成:板塊一:月是故鄉(xiāng)明;板塊二:鄉(xiāng)關何處。
(4)導入新課:接下來我們先來學習板塊二:漂泊旅人中的一篇文章,老舍的《想北平》。
(5)明確題目“想”即“思念”,老舍是怎樣想北平的,為什么想北平,帶著這個問題,讓同學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次,整體感知文意。
(6)簡介作者老舍。
(7)寫作背景簡介。
(8)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帶著劃分段落的思考,集體感情朗讀課文一次。
(9)在此基礎上,小組內合作交流,確定段落及劃分依據。
(10)找小組同學回答。同學以我愛北平,為什么愛,抒發(fā)對北平的愛為依據,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設置問題,進一步以小組為單位研讀課文,解決:①對北平的愛,想說而又說不出,這種說不出的愛是一種怎樣的愛。②為什么愛北平?③北平有什么特點。④這種特點作者是通過什么表現手法體現出來的。
同學討論結果:①這種說不出的對北平的愛就像我對母親的說不出的愛(用類比手法來寫)。②因為我最初的知識與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個古城所賜給的。③北平特點:動中有靜,布置勻調,接近自然。
主旨概括:通過寫北平的特點,抒寫對北平說不出的愛與思念。
寫作特點歸納:語言通俗。
藝術手法:比較、類比、直接抒情。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