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東
《春筍》主要描寫了在春天到來之際,春筍破土而出,向上生長的情形,贊揚了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文章語言歡快,淺顯易懂,是值得學生賞析品味的佳作,尤其是文中動詞的運用,為課文增添了不少色彩,也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的“在藝術(shù)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這是很明白的,因為全部生活都是運動……”。因此,教師在解讀課文的時候,要善于提煉動詞,把春筍生機勃勃、活力旺盛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出來。筆者對課文的解讀如下。
竹本耐寒,即使是嚴冬來臨之后,竹根也是深深根植于地下,孕育著筍芽,依然充滿活力,所以自古就有“凍雷驚筍欲抽芽”的詩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旦春臨大地,春雷震響,便會喚醒春筍。在文中作者對春筍是這樣進行描述的:“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边@句話作為開篇之句,一個“喚醒”的運用,動詞活用,既可以使整個句子充滿活力,而且在擬人化的運用中巧妙地為下文的描寫進行了蓄勢:春筍一旦被喚醒,它會以什么姿態(tài)出現(xiàn)呢?是破土而出,還是繼續(xù)醞釀,蓄勢待發(fā)……如此種種,可以有效引起讀者聯(lián)想,這就為下文中春筍是怎樣向上生長的奠定了基礎(chǔ)。如此一來,下面的描寫也就顯得順理成章,理所當然了。
春筍被喚醒以后是何種姿態(tài)呢?作者又通過一系列動詞把春筍向上的姿態(tài)展示在讀者面前:你瞧“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這句話中共出現(xiàn)了三個動詞,它們分別是“沖破”“掀翻”與“冒出”。仔細品味,“沖破”一詞把春筍一往無前、無所畏懼、不論什么都無法阻擋它前進的那種氣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而“掀翻”一詞更是把春筍的威力形象地展示在了讀者面前,不管面對的是多么沉重的石塊,它都會毫不猶豫地把它掀翻,充分體現(xiàn)了春筍能夠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去迎接美好春天到來時的堅強決心。而“冒出”更是充分地把春筍不可遏止、毫不猶豫往外生長的神態(tài)逼真地展示在讀者面前,使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些動詞的運用上,每個動詞之間的含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先后有序,連貫而來,動作緊湊,作者把春筍破土而出的姿態(tài)形象地刻畫出來,發(fā)人深思,令人贊嘆!
作者為了表達對春筍的喜愛,特意把春筍比作了“嫩生生的娃娃”,自然激發(fā)了讀者對春筍的喜愛之情。為了表現(xiàn)出春筍茁壯成長的喜人情形,文中特意用“迎”這個充滿動感的字把沉睡在地下的春筍對陽光的渴求、喜愛、親近之情形象地表達了出來,另外,從其迎的對象“陽光”來看,從側(cè)面也暗示了春日的陽光溫暖和煦,撫愛春筍。面對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使得春筍傾心向往、主動相迎呢?
另外,擬人化語言的運用是本文語言的又一亮點。在文中,春筍“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在這里,一個“笑”,一個“長”不僅把春筍寫活了,還把春筍沐浴陽光,沐浴春風,快樂、旺盛成長的樣子形象地展現(xiàn)了出來,使人讀后更加熱愛春筍,熱愛給春筍帶來無限生機的美好春天。最后,課文又以“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結(jié)尾,把春筍長勢喜人、積極向上的勢頭逼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人產(chǎn)生了一種美的享受。
在《春筍》這篇課文中,除了動詞活用這一亮點以外,作者還運用了擬人化以及反復(fù)的修辭手法。正是因為這多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交替運用,使我們的眼前展現(xiàn)出了一片齊刷刷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筍。此時,一種贊美春筍、贊美春天的情感也油然而生,并讓我們不由得深深地陶醉在這美好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