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劉黎明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研究
?江西/劉黎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時政熱點。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對知識的初步接觸與認識,加上小學語言的運用體現了語文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風格。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必須重視語文的教學方式,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滿堂灌、枯燥、死板等缺陷。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界也迎來了改革的熱潮。綜上所述,本文針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出現的弊端做出分析,結合語文科目的特點,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研究
文字傳承與記載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所以近年來,各大中小院校都推行了朗誦國學經典的活動。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利用優(yōu)美的文字、段落、語言等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不斷提升使用中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師的語言教學修養(yǎng)所決定。”這就要求老師在教授課程時,必須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自己做起,使用藝術性較高的語言,感染每一個學生。
眾所周知,小學是學生對知識的初步基礎與認識的重要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處于一個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但是,在這個階段中,小學生的意識薄弱,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對于語言的學習僅僅是靠模仿完成的。這時,典范性的教學語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還可以為以后的規(guī)范語言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提供一個規(guī)范、正規(guī)的學習環(huán)境,確保每一個字都能做到字正腔圓。為了保證老師整體語言素質提高,我國要求,所有老師都必須參加“全國通用普通話”的測試,其中,語文老師的普通話必須保證在甲等A級,其他老師必須確保在甲等B級。由此可見,語文老師規(guī)范語言的重要性。
教育教學的本質是為了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為國家培養(yǎng)出一批批綜合能力高的實用性人才。在傳播文化的同時也意味著傳播科學。小學語文階段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并擴充學生語言的知識面。所以,老師在教授課程時,必須掌握詞語的正確含義、感情色彩,并準確無誤地表達出語言知識。例如,在講授小學文課本中《落花生》文章時,教師就要注意到“落花生”是花生的別名,不要未經調查與查證,就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種花生”,造成了理論性錯誤。除此之外,在講解時,老師也要善于抓住重點,學會取舍。幫助學生樹立重點意識,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更多的知識,真正做到學有所得。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不受約束的特性。這就要求老師與學校在安排課程時,要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安排更容易使學生接納的課程。以口語教學這一課時為例,老師安排的練習應該更加貼近生活,如:你好,再見等常用的詞匯、對話等。在形式的安排上,也可以多種多樣,例如:朗誦會、辯論會等生動活潑的表現方式。根據低年級的小學生樂于想象的思維特征,教師教學的口語表達除了要注意語法的簡單淺顯、詞語易于理解、表達有趣活潑外,還應有意識地拓展他們的抽象思維。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而言,由于他們自身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前引導方案時,必須在基礎上進行深化,加工,使用更加規(guī)范的詞匯、語句等進行表達。如:在教授《瀑布》這一課時時,我設計的課前引導方案如下:“我的故鄉(xiāng)有一條小河,小河里的水緩緩流淌著,哺育了一方人口;我們的祖國有黃河,黃河里的水奔涌向前,永不停歇;相比之下大海里的水更加洶涌澎湃?!边@種教學引導方法,是利用學生現有的生活知識—小何、黃河等流動的水;以此來引出另一種流動的水—瀑布。讓學生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想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其探索能力與學習的積極性。
生動性,指的是為了迎合小學生普遍好動、活潑的天性進行課程設計。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生活形象、耐人尋味的好作品比比皆是。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體驗課本中設立的情節(jié),掌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以及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老師就必須學會利用課本中的經典語言或者人物作為課程的引入材料。我國著名教育家李燕杰曾說過:“講到最為動人的事例,最為典范的人物,最為吸引人的情節(jié),既要細致刻畫,又要有聲有色,使聽眾聽之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庇纱丝梢?,生動形象的語言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風趣,化深奧為淺顯。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課文《月光曲》的教學時,講解“幽靜”一詞,教師如若僅依照詞典呆板的解釋為“安靜幽雅”,雖然十分準確,但是學生不能理解它的真正意境與內涵。但是,如果老師摒棄傳統(tǒng)滿堂灌、死板、枯燥的缺陷,改變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設立合適的引入情景,結果就會不言而喻。例如:“在一個秋高氣爽,有著朦朧月色的夜晚,小鎮(zhèn)的河邊小路空無一人,穿越這條幽靜的小路。在隱約的月光下,一眼望去,隱隱約約的是一座茅草屋。仔細聽來,還能聽到其中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這段話中描繪的就是文中的幽靜之意,利用以動襯靜的手法,表現出安靜幽遠的意境。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教學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設計課程時,老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年級。每一個班的不同情況。設計使學生更容易接納的、藝術性較高的語言教學。
[1]寧麗榮.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學周刊,2015(03).
[2]姜淑杰.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03).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qū)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