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薛百超
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的研究*
?北京/薛百超
學困生的問題一直是教育研究的問題之一,小學“學困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往往很低,在小學階段,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主要受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即教師對其的影響、家庭教育對其的影響以及自身的因素。綜合分析,培養(yǎng)學習困難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徑主要可以從學生自身出發(fā),增強其自信心,用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教師及家長相互配合,選擇最適合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從而漸漸地提高小學“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培養(yǎng)途徑
長期以來,“學困生”的研究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小學階段是學生“自我效能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而“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低的問題很現實,因此,我們會經常看到“學困生”在課堂上很少發(fā)言,不敢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他們害怕回答錯了會被其他同學笑話,所以很多學生學習態(tài)度非常的不認真,即使自己會做也不愿意自己完成,這些消極現象都是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低所造成的,而這種如此低的自我效能感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
(一)什么是“學困生” 所謂“學困生”,就是指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常態(tài)學習過程中,難以或無法完成學業(yè)任務,難以達到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必要經過有對準性的教育對策或醫(yī)療對策賜予補救或矯正的學生,這些學生一般思考不積極,注意力不集中,不自信,在學習上存在懶惰性。
(二)自我效能感的含義 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采取的行為影響行為結果所特有的有效或無效的自我體驗,是個體在執(zhí)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
(一)自我效能感影響學困生激發(fā)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簡單地說就是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能夠起到激勵和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學習動機往往會很強,因為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成功會得到肯定、表揚以及獎勵,有成就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學困生感受不到這樣成功的喜悅,卻是失敗帶來的痛苦,有時教師和家長不會考慮孩子的想法,甚至直接對他們進行批評,孩子的自尊心無法得到滿足,沒自信,他們會認為自己不行,因此學習動機不會很強,沒有積極性,學習效果則不會很理想。
(二)自我效能感影響學困生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 自我效能感也決定著學生能否勇敢的面對困難。自我效能感低的學困生基本不會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因此,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常常自暴自棄,不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學困生也正是因為其較低的自我效能感才導致了他們在學習上這種不努力不積極的態(tài)度。
(三)自我效能感影響學困生對學習活動的歸因方式 著名心理學家韋納根據實證研究發(fā)現,一般人通常會把自己經歷的事情的成敗歸結為以下幾種原因:能力、努力程度、任務難度、運氣、身體狀況、其他因素。對學生考試成敗的歸因主要是前四個方面,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會認為自己的成功來源于前兩個因素,而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缺乏信心,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的成功并不是通過自己努力的結果,而是歸因于外界因素。例如任務比較容易,自己的運氣較好,認為自己的失敗也是自己沒能力,運氣不好,這種消極的歸因方式顯然無法提高他們的動機水平,學習成績大大降低。
(四)自我效能感對學困生身心健康的影響 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低已成為事實,那些孩子每天的生活都很煎熬,沒有學習成就感還要去面對自己不喜歡的書本,在學習上總是失敗,得不到表揚與肯定。所以他們大多數孩子的心理都很自卑,他們會擔心失敗,從而產生焦慮、抑郁、自閉癥等心理疾病,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的年齡本應該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的。所以自我效能感低對孩子的身心影響非常大,提高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對他們的身心健康起著促進的作用。
(一)教師因素 影響學困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教師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教師態(tài)度及評價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自我效感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應該做到公正、公平,將自己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眼中無“差生”,肯定學困生的地位和價值,從而避免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很創(chuàng)傷,提高效能感。
同樣,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也很重要,如果多表揚鼓勵他們,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歸因,相信自己的能力,消除學生抵觸學習的心理,不斷的增強學困生自我效能感。
2.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學生學習成績差并不是學習不努力,而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來說,教師很有影響力,這一階段的孩子更喜歡更愿意聽教師的話,作為教師要擔起這樣的責任,面對班級的學困生,應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逐漸幫助學困生改掉壞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們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家庭教育因素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所以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而有一些學困生的產生也是由于錯誤的家庭教育的方式。
1.不良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多,而學困生的家長對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一般都是不恰當的,權威型、溺愛型和放任型的教育方式都有可能使孩子最終成為學困生。
2.家長不正確的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是否得體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成績好,就會經常受到表揚得到肯定和鼓勵,而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不會去鼓勵,甚至責怪批評孩子,否定了這是個好孩子,對于學困生來說,這樣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嚴重的打擊,他們沒有成就感,否定自我,自我效能感也就很低。
(三)自身的因素 學困生往往無法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學習,怎樣學習,常常懷疑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難從不勇往直前,而是選擇退縮,這些現象的產生來源于許多自身的因素。
1.學習目標設置不當
設置的遠遠超過自己能力的目標,他們不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因此會屢遭失敗,導致自我效能感低。
2.不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
學困生的學習態(tài)度幾乎都存在著問題,因為多次的學習失敗使他們不斷的灰心喪氣,討厭學習,不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因此造成了極低的自我效能感。
3.錯誤的成敗歸因
經過調查,學困生的歸因方式往往是不正確的,他們會用外來因素當借口,不相信自己。
作為一線教師,遭遇學困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增強小學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也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增加學困生成功體驗的機會 培養(yǎng)學困生自我效能感可以讓他們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如果多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感覺,不斷的鼓勵,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孩子們便會逐漸的喜歡學習,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二)培養(yǎng)學困生形成正確的歸因方式 正確的歸因方式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小學“學困生”歸因的指導和訓練,讓其知道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使其樹立正確的歸因方式,從自身出發(fā),相信自己的能力。學困生一旦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因一次的失敗而否定自己,進而使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
(三)平等公平的對待學困生 作為小學教師,每個孩子在自己的眼里都應該是平等的,若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這樣會對學習困難的孩子造成心理的傷害,使孩子們從小產生厭學的心理。所以我們應該用真心和愛去對待他們,與學生平等的相處,多關心注意學困生,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到存在的價值,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與家長溝通,采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 要想增強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僅僅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很重要,所以教師應該經常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使家長意識到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總之,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低會對他們的學習、成長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僅有利于改善學生的自信心,形成積極的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使其健康快樂的成長,讓學困生也一樣擁有開心的學校生活。
[1]趙志紅.自我效能理論簡述.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3(4):98-99.
[2]潘樂英.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學習的影響及其培養(yǎng).邢臺學院學報,2005(4):99-103.
[3]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4]高翔.談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及其培養(yǎng).龍巖師專學報,2001(1):92-94.
[5]李艷麗.培養(yǎng)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思考.教育探索,2009(11).
密云區(qū)不老屯鎮(zhèn)中心小學)
*密云區(qū)教委首屆“中國知網杯”優(yōu)秀校本課程及論文評選活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