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閩江
摘 要:作為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深入了解學生情況是做好學生工作的根本,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與引導是學生工作的本質。輔導員家訪是深入了解學生的一種重要方式,筆者根據(jù)自己的親身實踐試圖探索輔導員家訪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意義。
關鍵詞:輔導員;家訪;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意義
一、引言
作者在寫本文之前,利用寒暑假時間先后走訪了福建省內八個地市、38個縣區(qū)、102個鄉(xiāng)鎮(zhèn)村的131名學生家庭,走訪過程中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家庭人口結構、成長環(huán)境、學習經(jīng)歷、父母教育方式等詳細信息,并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建檔,與學生在校表現(xiàn)情況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了很多不對稱的信息,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思路。
作為學生輔導員深入了解學生情況是做好學生工作的根本,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與引導是學生工作的本質。家訪是了解學生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家訪可以和學生及其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可以更好的把資助政策落到實處。
二、輔導員家訪,交流信息,促進了解
輔導員家訪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家庭人口結構、成長環(huán)境、學習經(jīng)歷、父母教育方式、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等信息;要告知學生家長大學的基本情況、大學學習生活方式與高中的不同之處、大學能為學生提供的各種資源、學生在校表現(xiàn)等;并表示要加強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系,共同來為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而努力;對于貧困生要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要向其家人說明學校的各種資助政策并鼓勵學生好好學好專業(yè)知識,通過對貧困生的家訪能更好的利用學校的資助政策來幫助他們,把資助用在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也能很好的增強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對可能有心理困惑的學生,要從多角度去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了解其個性特點,同時也了解家長對學校、專業(yè)的認識和看法,使得在今后的教育和引導上更有針對性,這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發(fā)展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對學習困難學生,要分別了解學生及家長的情況,特別要了解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學習興趣點,父母的要求和期待,這樣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學習困難學生的原因。
三、了解學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他們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有較強的平等意識、公民意識、求實精神和批判精神,他們思想活躍,精神文化需求旺盛。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就業(yè)等都發(fā)生了新的變化,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樣化、復雜化。同時他們正處在人生的重要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雖然具有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但也容易受西方文化、觀念的沖擊和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再者他們是新的一代,在個性方面,在思維方式上面,就學生來說,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都與以前的學生有一定的不同,這就需要輔導員在具體工作中探求新的方式方法,也更加需要輔導員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如何真正有效的去深入了解學生??梢詮膶W生檔案了解基本情況,可以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可以到學生宿舍交流,也可以和該生比較親密的周圍同學交流,或者觀察該生參與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但是,這所有的一切都不如一次家訪。
四、確實了解貧困生的情況,把資助政策落到實處
目前,高校逐年擴招,學生數(shù)不斷增加,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數(shù)也隨之增加,占到學生總數(shù)的30%左右;同時隨著高校收費制度的改革,學生進高校讀書的費用確實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有些邊遠地區(qū)的經(jīng)濟還比較落后,特別是農(nóng)村中困難的學生還較多;由于家庭的特殊變故,遭遇困難的學生家庭也較多等等。雖然,國家、學校、社會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也不斷的增加,但是,是否真正的把這些的好的政策落到實處,真正的讓貧困學生享受到相應的資助?這關系到每一個學生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學生的整個家庭,關系到班級的穩(wěn)定,關系到社會公平。
面對這樣的問題,輔導員要經(jīng)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對家庭困難的學生情況和其家庭情況要詳細了解,作到心中有數(shù),想方設法采取多種形式幫助他們。輔導員通過家訪將會發(fā)現(xiàn):1、通過家訪了解的情況與現(xiàn)實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情況有巨大的出入,有些學生家庭條件很不錯,但享受了較多資助,有些學生的貧困程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但享受的資助很少。2、有些學生的家庭比較貧困,但沒有申請資助,他們認為需要把資助讓給比自己更貧困的同學。3、有些學生的家庭很貧困,但與學生在校的生活表現(xiàn)不相符,生活比價奢侈,不懂節(jié)儉。4、有學生表示自己不知道算不算貧困,不知道和其他同學對比,自己的貧困程度怎樣。
五、關心個體的學習,營造班級整體學習氛圍
從目前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大多數(shù)同學學習上有明確的目的,自覺性強,態(tài)度端正,能刻苦學習專業(yè)知識。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上沒有目標,平時整天混日子,對付學習應付差事,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分析其原因,一是高校擴招之后,一些學校的學生生源質量的確有所下降。二是學生在高中階段,有高考的目標要努力,而跨入大學之后,相當一部分學生有松口氣的思想。三是對專業(yè)不感興趣,沒有學習的動力。四是對大學生活的不適應,對大學學習方法的不適應。面對這一情況,作為輔導員要想方設法花大力氣,狠抓學風建設。
在學分建設中,積極關注并引導個體適應,以點帶面,以面帶點的相互影響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好良好的學習氛圍。輔導員在家訪過程中,可以有的放矢的走訪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家庭,并做一些研究,通過了解走訪學生家庭能夠比較清楚的知道其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并進行積極引導,學生個體的學習熱情一定會被調動起來。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一個不平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輔導員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個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的熱情,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家訪是個別化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的一種方法。
六、了解學生成長環(huán)境,加強對學生的“一對一”心理輔導
大學生處于特定的年齡階段,心理發(fā)展還不大成熟,當他們跨入大學以后,部分學生因為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較低而引發(fā)心理障礙,如有的學生是按服從志愿進入該專業(yè)學習,因此對所學專業(yè)不感興趣;有的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中學的一套,不適應大學的課堂教育;有的認為大學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而產(chǎn)生失望情緒;有的因遠離家鄉(xiāng)、父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感到無所適從。特別是他們所面臨的是社會客觀環(huán)境大變革、大發(fā)展,新舊觀念大轉變,從而造成心靈的劇烈碰撞和沖擊,而高校為了適應市場經(jīng)濟的需要,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高校收費制度的改革,畢業(yè)生就業(yè)實行雙向選擇等,使大學生直接面向市場,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到競爭的巨大壓力。目前,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比例較高,相對而言,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再加上有些家庭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法不當,特別是現(xiàn)在學生的家庭變故如家庭矛盾、父母離異、單親家庭增多。因此近年來,大學生中有相當部分學生心理上存在著一系列的不良反映和適應障礙。根據(jù)這一實際情況,輔導員通過家訪能夠比較直觀的了解到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環(huán)境,并對了解到的情況進行分類,對有疑似問題的學生加強個別化輔導,對有特殊成長環(huán)境的學生做好預防工作。遠離家庭的學生在學校也有一種強烈的需要,那就是愛與歸屬、尊重的需要,學生如果有老師的關心和關注都會有一種幸福感,這種幸福感就帶給學生快樂和成長的動力。家訪是關心、關注學生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方式。
七、和學生做朋友,把關愛傳遞給學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輔導員要與學生、教師、學生家長進行多向的交往,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生活狀況、覺悟程度、個性心理特征及傾向性,找到學生進步和提高的起點,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對共性的問題,要通過開展集體活動進行教育解決,對個性問題,則要進行個別教育指導。要讓學生從距離上感到近切,從文化和情感紐帶上感到親切,從生活和思想上感到關切。輔導員的工作方式應由單向灌輸向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平等交流轉變。要關心學生的思想變化,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要注重平等性,增強貼近性,提升親和力。概括講就是:輔導員要和學生成為朋友。那么如何才能和學生成為朋友呢?一方面要多了解學生的情況,多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多參加學生組織的各種活動,從細微之處關心學生的變化,關注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感到被關愛,這樣學生就更愿意和我們交朋友,也愿意把心事告訴我們。另一方面,輔導員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為人處事要公平、公正、公開,要提高個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和我們成為朋友。
輔導員家訪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去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最終達到和學生做朋友的目的。與學生成為朋友后,輔導員的工作會更加的順利,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
輔導員家訪是全面了解學生、關心幫助學生、與學生交朋友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它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昊民.高校輔導員家訪工作探析[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1):93-97.
[2]祖文成,蘇郡.“四三式”輔導員家訪長效機制的構建——以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為例[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03-107.
[3]左力,何瑞芳.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家訪工作探析[J].唐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