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紅
[摘要]微課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習題講解型微課的開發(fā)和應用有利于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因材施教等。
[關鍵詞]微課 習題課 應用 反思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和移動終端的日漸豐富和普及,微課這一新的傳遞知識的方式應運而生。微課既是一種知識傳遞的方式,也是一種知識傳授的手段,它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拓寬了學生掌握、理解知識的渠道,在化學習題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習題課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講解習題時都有這樣的感受:在第一個班級講解時充滿激情,對問題的分析也較為細致,但有一種陌生感,可能會遺漏某些問題;在第二個班級講解時,對上一個班級講解的不合理或不當之處會有所改進,對學生認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清楚,所以此時是最得心應手的。但同一道題講解多遍后教師會產(chǎn)生心理疲勞,因此在第三個班級的講解過程中雖然問題分析得比較透徹,但速度會比較快,造成部分學生一知半解。
另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由于表達的問題還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情況,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偏差。那么習題課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二、習題講解型微課的優(yōu)勢
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到八分鐘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微課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微課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
在教育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nèi)容呈“點”狀,碎片化。微課按最佳傳遞方式可劃分為講授型、解題型、答疑型、實驗型、活動型等幾種類型。其中習題講解型微課以一道或幾道典型習題為中心,針對一類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把微課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了極致。比如,對學生的練習批改統(tǒng)計后,將學生錯誤較多的經(jīng)典習題做成微課,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重復播放給學生看。下面,談談習題講解型微課的開發(fā)和應用都有哪些優(yōu)勢。
1.有利于資源共享
同一備課組內(nèi)通過集體備課形式開發(fā)的微課,在開發(fā)過程中,從教學思路的設計、習題的選定、講解方法的確定、講解人的確定等方面充分發(fā)揮了每一位教師的作用。這樣開發(fā)出來的微課有一定的水準,可以實現(xiàn)師生高效共享。
2.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平時教師在講解某些經(jīng)典習題時,由于學生偶爾走神或其他因素常常導致學生一知半解。學生再次問教師時,教師可以將此習題講解的微課播放給學生看,這樣既不浪費其他同學的時間,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另外,使用微課講解習題時,學生處于自主學習狀態(tài),長此以往,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有利于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第一年輕教師由于缺乏經(jīng)驗,在對習題的講解上往往不能深入淺出,也不能舉一反三,教學效率較低。而使用習題講解型微課進行授課可以彌補年輕教師的這一不足;第二,習題講解型微課的開發(fā)過程中需要年輕教師不斷地去鉆研和學習,比如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省編的《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導意見》中的教學要求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第三,選擇習題時要鉆研近幾年的高考習題、學業(yè)水平測試題,精選習題,加強變式訓練,做到舉一反三;第四,講解時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解題水平,立足學情找到合適的教學措施,確定講解習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習題講解型微課的應用對年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4.有利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fā)展?,F(xiàn)代教育提倡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同時也提倡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教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是現(xiàn)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由于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學習習慣的不同以及個體意志品質(zhì)的差異,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只適合大部分學生。習題講解型微課的出現(xiàn)使學生多了一種學習渠道,對于第一遍沒聽明白的學生可以利用移動媒體單獨重復播放。
三、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習題講解型微課的開發(fā)和應用有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的備課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等諸多優(yōu)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微課只是一種教學模式,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因此從功能上講習題講解型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但不是課堂教學的全部。其次,微課的缺點在于不能進行實時的互動,教學是一個生成性過程,而不是一個預設性過程。教師每天面對學生時,都可能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只有通過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教學才會變得富有生氣。總之,不論教學手段如何日新月異,基本的教學理論不會改變,任何教學都要遵循基本的教學理論。
(責任編輯 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