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楚楚
(哈爾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工匠精神:勞動滿足感與光榮感的當代形式
蔣楚楚
(哈爾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勞動是工匠精神的本體,工匠精神是勞動滿足感與光榮感的當代形式,對工匠精神的追問就是對馬克思勞動理論的認識與深化。透視勞動滿足感、把握勞動光榮感有助于深刻理解工匠精神,有利于牢固樹立勞動光榮理念。
工匠精神;勞動滿足感;勞動光榮感
市場經濟作為配置資源的有效手段,在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效應: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社會財富兩極分化、生活理念逐漸歪化。種種現(xiàn)象所揭露的現(xiàn)實是,人們在經濟理性的支配下緊緊圍繞“消費”這一中心,以擁有財富多少和消費產品多少的量化尺度來衡量滿足與幸福。然而,馬克思曾指出,雖然尋求物質享受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并不是消費的動物,從一定意義上說,人在進行物質消費時只是在履行動物的功能,可人卻完全專注于物質享受,并將其視為人獨有的功能。對于真正使人區(qū)別于動物,確證人存在的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勞動,人們卻偏偏不加重視,甚至僅將勞動作為一種手段。也就是說,尋求物質享受的消費,并不是真正使人成為人的本質的需求,人只有在從事勞動時才是在履行人的功能。正因為人通過勞動實現(xiàn)了自己的本質,所以才能在勞動中獲得無限的滿足與幸福,人的滿足最終在于勞動生產活動,而不在于消費享受活動。
市場經濟的負效應逐漸扭曲了人的需求,人們逐漸用對消費享受的追求替代對通過勞動來實現(xiàn)本質的追求,把本來應是享受的勞動變成痛苦的勞動。人們不禁質疑實行市場經濟的必要性與合理性。要解決上述問題是不是要放棄市場經濟?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不僅因為市場經濟的主要方面是積極的,還因為當前我們的目標是多元的,不能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棄其他目標不顧。西方資本主義為規(guī)避市場經濟的負效應,將基督教引入市場經濟,企圖用宗教精神來抵消市場經濟的負效應。同資本主義相比,社會主義對市場經濟負效應應該有更高的實招,工匠精神就是更高的實招。在馬克思的視野中,勞動是工匠精神的本體,他認為勞動與眾不同,勞動是人類本質活動,勞動是人的本質的邏輯展開過程,勞動是打開人類社會奧秘的鑰匙。
人是唯一通過勞動,將自身從自然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并超越于自然的生物,這種解脫源于人在勞動過程中的主體性和自覺性,即人的主體意識。人的主體意識使人區(qū)別于其他動物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主體意識的能動性使人能夠在掌握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進行實踐活動,使人能決定自己的行為,把握自己的命運。反觀將勞動作為謀生手段的人,其心態(tài)多屬于得過且過,其行為多為隨遇而安,這就導致雇傭思想濃厚,主體意識缺乏,勞動自覺性差,勞動熱情不足,自然就無法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勞動滿足感與光榮感。對于他們來說,勞動是一種“肉體的強制”是“人生的重負”,“只要肉體的強制和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鼠疫那樣逃避勞動”[1](P54)。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強調:“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勞動才賦予已發(fā)現(xiàn)的自然產物以一種經濟意義上的價值?!盵2](P580)社會的根基是勞動,價值的創(chuàng)造也在于勞動,人通過勞動使人的主體性通過主體的自覺行為體現(xiàn)出來。在勞動的過程中,人既是勞動活動的參與者,又是一切工具的創(chuàng)造者,更是勞動成果的享受者。人在勞動過程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需要,體現(xiàn)了自己的存在,獲得了滿足感。同樣,由于人在勞動過程中的付出獲得他人與社會的認可與肯定,從而獲得勞動光榮感。勞動滿足感與光榮感的獲得,既確證了人的存在與價值,也肯定了勞動的地位與作用。
(一)勞動滿足人的需要
勞動過程就是生命的展現(xiàn)過程,活著就要勞動。人始終在為滿足自身的各種需要而從事各種勞動,“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3](P286)。沒有需要,也就沒有生產,人的生命活動總是從需要開始,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任何情況下,個人總是‘從自己出發(fā)的’……”[3](P514)需要是人生命存在的內在根據(jù),是一切活動的根本目的。“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3](P31)。衣、食、住的需要是人自然形成的生存需要,要滿足這些需要就必須進行生產勞動,這是勞動形成的最初動因。勞動首先解決謀生問題,滿足人自然本性的存在。人通過勞動,同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交換,以保證自身新陳代謝的有序進行,從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人在此過程中滿足肉體組織的生存需要,獲得生理滿足。然而,尋求物質享受是人的基本需要,但不是真正使人成其為人的本質的需要,真正使人區(qū)別于動物,確證人存在的根本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勞動。人只有在從事勞動時才是在履行人的功能。正因為人通過勞動實現(xiàn)了自己的本質,所以才能在勞動中獲得無限的滿足感。若只將勞動視為謀生手段,人將受經濟理性的支配,局限于無窮地追求財富的維度上,全社會將緊緊以消費為中心,想方設法生產出更多東西供人們無止境消費。此時,生產是為了交換,生產必然也僅僅是為商品交換所支配。經濟理性支配下人們的需要被扭曲,人過的是“占有”(to have)而不是“存在”(to be)的生活,對物質享受的追求掩蓋、抹殺了對通過勞動來實現(xiàn)本質的追求,將原本應是享受的勞動扭曲成痛苦的異化勞動。 因此,馬克思說勞動不但是謀生手段,而且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二) 勞動成就人的類本質
馬克思認為勞動絕不僅僅是謀生手段,是在說人類本質中的社會性。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將人的本質規(guī)定為勞動,“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qū)別開來,正是由于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1](P56)?!叭说谋举|在其現(xiàn)實性上不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P56)。人的本質是社會的人,所以,在馬克思看來,勞動是使人的本質得以顯現(xiàn)和成就的一條現(xiàn)實的道路,馬克思強調人的類本質如果不訴諸勞動,從而使類本質對象化于世界,那么人的本質只會是抽象的??梢?,人的本質的鏈接紐帶是勞動,勞動使人區(qū)別于動物,使人的類本質得以反映,使得人的類存在得以確證,使人獲得滿足感。人只有把強制性的、作為手段的異化勞動變成自由自覺的、作為目的本身的活動,才稱得上真正實現(xiàn)了自身、創(chuàng)造了歷史。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yè),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4](P104)人是最活躍、最直接、最主要的生產力,是生產資料的使用者、推動者,人通過不斷創(chuàng)造和改進生產工具、革新和提高生產技術,從而促進生產力的變化和發(fā)展,進而引起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最終推動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成為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馬克思指出,“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說來的生成過程”[5](P196),勞動,尤其是生產勞動是人類產生、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人類在勞動中體現(xiàn)自己本質的同時,創(chuàng)造了歷史,通過勞動來表現(xiàn)自己的存在,彰顯自己的價值,獲得滿足感。離開勞動,人類的生存難以維系;離開勞動,社會發(fā)展終將停滯;離開勞動,工匠精神將失去基本的依托。
(一)社會現(xiàn)實的呼喚
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是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她會永遠發(fā)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盵6](P459)匠人勞動光榮感正是體現(xiàn)了“為人類工作、為人民群眾謀幸?!钡鸟R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在工匠精神的支撐和鼓舞下,社會各行各業(yè)才會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模范匠人。然而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社會上仍存在一些不和諧現(xiàn)象,種種不良風氣無疑使勞動的價值、勞動的尊嚴、匠人的地位被邊緣化。勞動的付出、勞動的艱辛、勞動的創(chuàng)造以及勞動的意義在這些觀念和現(xiàn)象中逐漸被扭曲。人們對勞動認識的歪化,甚至丑化嚴重影響匠人的勞動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大多數(shù)匠人的勞動辛苦和勞動創(chuàng)造被淹沒在資本邏輯之下,勞動的價值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匠人的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匠人的奮斗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和奉獻精神得不到應有的謳歌。面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必須提倡、樹立勞動光榮感。
(二)人本質性力量的體現(xiàn)
馬克思認為:“發(fā)展社會勞動的生產力,是資本的歷史任務和存在理由。資本正是以此不自覺地創(chuàng)造著一種更高級的生產形式的物質條件?!盵7](P288)盡管在追逐剩余價值的過程中,資本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覺地促進勞動效率的提高以及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但不可否認,資本邏輯本質性和決定性的動機是價值增值,資本的野蠻和非理性沖動的負面影響恰恰說明,資本邏輯并不是人的本質性力量。人的本質性力量在于勞動、在于創(chuàng)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勞動光榮”口號的感召下,中國人民掀起了建設新中國的高潮,誓將貧窮落后的舊中國,建設成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產生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華羅庚精神,涌現(xiàn)出時傳祥、徐虎、向秀麗等勤勞敬業(yè)的模范人物。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我們對勞動的贊美、對勞模的表彰可能更多地將其視為一種工具來強調。這是特定歷史背景下一個必要的勞動課題。新時期的工匠精神既是對過去勞動課題的升華,也是對前人高尚品格的繼承和發(fā)展,是一種真正體現(xiàn)人主體性的精神。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guī)律的重要詮釋。‘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腥A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我們擁有了歷史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盵8]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自由自覺的勞動精神,真正體現(xiàn)了人的本質以及人本質所蘊含的巨大物質力量。
(一)匠人的內在追求
工匠精神是匠人的內在追求,包含勞動者的自我認同與信仰,在勞動過程中的盡職盡責、開拓創(chuàng)新,是勞動者的內在追求。匠人獨具匠心,所謂匠心體現(xiàn)的便是匠人的內在修為,是匠人知識、智慧、品德等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
肯定自己、尊重自己是匠人最基本的素養(yǎng)。匠人對自己所從事職業(yè)的認同與肯定是從事該勞動最直接、可靠的動力,對自己所從事職業(yè)的態(tài)度和情感直接影響勞動的積極性,關系著勞動的效果?!睹献印けM心下》中說“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賢者之所以能“使人昭昭”是因為“己昭昭”,之所以“己昭昭”是因為“其意誠”“其心正”?!洞髮W》中說:“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苯橙死斫?、認同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才會正視自己的職業(yè),才會珍視自己的勞動,才能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勞動的滿足感,才會贏得他人以及社會的尊重,收獲勞動光榮感。自我輕視、否定,甚至對所從事的職業(yè)引以為恥,羞于談論自己的職業(yè),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勞動,是不可能在勞動的過程中體味到勞動光榮感與自豪感,更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匠人。工匠精神之所以得以凝聚、弘揚,是因為從業(yè)的匠人擁有強大、堅定的信仰,他們真正將所從事的職業(yè)當成自己生命的內在需求,將勞動奉獻視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如果只是將勞動當作謀生的手段,將工作當成任務去完成,不僅不能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光榮感,還會使人陷入被動的“事務型”狀態(tài),被看似枯燥乏味的重復勞動磨滅對生活的熱情。而匠人卻是將職業(yè)當作生命的信仰,把勞動化為內在需求,實現(xiàn)職業(yè)與人生的統(tǒng)一,使勞動成為人生的價值追求。工匠精神的本質就是一種信仰,她把個人信仰與職業(yè)緊密結合,使匠人有了價值追求,并且在追求中獲得勞動滿足感和光榮感。
工匠精神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盡職盡責。敬業(yè)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盡職盡責地勞動,在勞動的過程中認真負責,懷著強烈的責任心。究竟什么是盡職盡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但這些標準歸根結底無不是懷抱一顆赤子之心,不計較、不推諉,本著對己負責、對物負責的態(tài)度虔誠地勞動。所謂對己負責,就是尊重自己的勞動。所謂對物負責,就是惜物,人有人的價值,物也有物的使命,物不是人勞動的陪襯,更不是人用來練手的工具,這就要求從業(yè)勞動人員懷抱強烈的使命感去勞動,按照設想的模樣努力地去雕琢,從而實現(xiàn)彼此的價值?!豆茏印ふ馈分姓f:“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睍r代在變,事物在變,世間萬物唯變不變,因此,對于從事生產、創(chuàng)造的勞動者來說,必須時刻保持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面貌。提到工匠,我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不同時代勞動者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內涵是同社會發(fā)展的最新理念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同五大發(fā)展理念中第一個創(chuàng)新精神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同我們今天所說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雙創(chuàng)”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的。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與時俱進,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始終保持活力,擁有競爭力。開拓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工匠精神就是勞動者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從事自己的工作,發(fā)揮自身潛能推動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才能體現(xiàn)從業(yè)者的價值。工匠精神毫無疑問是時代的精神之花,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精神,是民族振興精神,是每一個勞動者都應該學習的標桿精神。
(二)社會的外在肯定
別具匠心、良工巧匠、神工意匠……這些成語無不表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崇尚勞動、肯定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對勞動的尊重是與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相聯(lián)系的。勞動不僅涉及人的解放、社會主義根本追求等問題,還涉及社會主義社會基本運作原則。社會主義對匠人的贊美、對勞動的謳歌已超出文藝范疇,在以法律形式保障勞動者權利、維護勞動者勞動尊嚴、確保勞動者體面從事各種體力或腦力勞動的同時,正在積極促進全社會達成觀念上的共識,真正做到尊重勞動、鼓勵勞動的社會主義價值目標。
宗教改革之后,西歐各國陸續(xù)進入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此時期所盛行的新教倫理直接影響西歐各國開創(chuàng)世界歷史的進程。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竭力闡述資本主義經濟系統(tǒng)受新教倫理的影響與掌控,催化了資本主義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從而揭示了新教倫理對于資本主義的經濟觀念與經濟行為的決定性影響?!鞍炎非筚嶅X看作是人人都必須追求的自身目的,看作是一項職業(yè),這種觀念是與所有那些時代的倫理感情背道而馳的”[9](P24),新教倫理的精神主張精于計算,創(chuàng)造財富賺取利潤不是罪過,強調個人的成功與社會的發(fā)展是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的,鼓動人們迅速積累個人財富,以便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新教倫理將世俗的成功、市場利益的最大化作為價值追求。不可否認,西方世界的新教倫理確實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發(fā)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但是毫無疑問,它也包含諸多不和諧因素,使得社會矛盾不斷激化,階級沖突日益凸顯,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職業(yè)倫理所逃不掉的。
反觀社會主義的工匠精神,是不同于西方職業(yè)精神的,社會主義對勞動的尊重是與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相聯(lián)系的。工匠精神是與集體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對西方職業(yè)精神、職業(yè)倫理的升華。工匠精神追求的不僅僅是個人財富的迅速積累,更側重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工匠精神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相結合,尤其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層面的敬業(yè)要求相結合。因此,這是一種具有社會主義獨特屬性的工匠精神,而非簡單地照抄照搬西方工匠精神。社會對勞動的尊敬和崇尚,國家、政府對勞動、勞模的宣傳和表彰都是工匠精神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工匠精神的生存狀態(tài)并非單個的原子化,不同于西方鼓吹、崇尚個人主義,工匠精神強調社會化,處于全社會共存共享的狀態(tài),這是對西方職業(yè)倫理歷史性的超越。勞動獲得的是社會的認可而不僅僅是市場的認可,勞動者是行業(yè)的楷模而不僅僅是競爭中的勝利者。工匠精神在有力地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同時,還能有效地確保社會的和諧。毫無疑問,工匠精神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將引領一個新的社會發(fā)展時期。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8/c_1115119860.htm.
[9][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于曉,陳維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
B262
A
2095-0292(2017)04-0019-04
2017-05-11
蔣楚楚,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孫蘭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