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祥
【摘 要】 目的:比較分析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在胃鏡下采用腎上腺素黏膜注射與凝血酶噴灑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90例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腎上腺素黏膜注射治療的45例患者為研究組,凝血酶噴灑治療的45例患者為對照組,回顧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以93.3%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75.5%的治療總有效率(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于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腎上腺素黏膜注射治療相對于凝血酶噴灑治療,效果顯著,可保證止血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 腎上腺素黏膜注射 凝血酶噴灑 臨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pinephrine mucosal injection and thrombin spraying o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of non-varicose veins.Methods:The study group included 90 patients with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45 patients treated with adrenaline mucosal injection as the study group and 45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rombin spraying as the control group.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Results:In the study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3.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5% (P <0.05),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For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adrenaline mucosal injection treatment relative to thrombin spraying treatment,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can guarantee the hemostatic effect,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pinephrine mucosal injection; thrombin spraying; clinical effect
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在臨床危重急癥中較為常見,根據(jù)臨床統(tǒng)計資料顯示[1],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為8.6%,對患者危害較大。胃鏡技術的臨床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止血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是胃鏡下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治療方法較多[2],本文結合我院收集的病例,就胃鏡下給予腎上腺素黏膜(注射)、凝血酶(噴灑)治療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90例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例收集時間為2014年5月—2016年8月,所有患者參照《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3]確診為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其中采用腎上腺素黏膜注射治療的45例患者為研究組,凝血酶噴灑治療的45例患者為對照組;研究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26—61歲、平均年齡(45.4±5.3)歲;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45.1±5.5)歲,所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嘔血、黑便等癥狀。研究組和對照組基本資料差異較小(P>0.05),能夠進行比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時的進行常規(guī)治療,比如:禁食、抑酸、補充血容量、心電監(jiān)護等,在此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研究組:在內鏡的支持下,采用腎上腺素黏膜注射治療,于患者出血病灶周邊1—3mm位置處注射腎上腺素溶液,其濃度為1:1000,注射位置控制藥物劑量為1—2ml,在無活動性出血后,停止注射;
對照組:內鏡支持下,采用凝血酶噴灑治療,在患者出血病灶周邊,噴灑凝血酶溶液1—2min,在患者無活動性出血后即可停止噴灑。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主要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參照《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中的內容,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患者治療后嘔血、黑便等癥狀完全消失,大便隱血試驗陰性,血色素上升;有效:患者治療后嘔血、黑便等癥狀有較大改善,大便隱血試驗陰性,血色素上升;無效:治療后嘔血、黑便等癥狀改善不明顯,糞便潛血強陽性。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本次研究中的主要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治療效果采用率(%)表示,組間率使用卡方實施檢驗,將P<0.05作為有顯著性差異以及統(tǒng)計學意義的檢驗標準。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以及統(tǒng)計分析結果,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作為臨床常見疾病,患者發(fā)病后需及時搶救,否則患者可出現(xiàn)休克,嚴重的直接危及生命安全,胃鏡在臨床的應用,使得治療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方法增多,比如:微波止血、藥物注射、藥物噴灑、鈦夾止血等。這些治療方法與常規(guī)方法相比較效果較好[4]。
腎上腺素屬于常用的一種激素,大量研究表明腎上腺素能夠使皮膚、粘膜部位的血管收縮,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該藥物在臨床止血方面應用較多[5]。凝血酶作為常用的一種局部外用止血藥物,在止血治療方面也有重要應用。這兩種藥物的止血效果均得到了有效證明。
本次研究中對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別采用了腎上腺素黏膜注射治療以及凝血酶噴灑治療,結果表明,研究組以93.3%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75.5%的治療總有效率,進一步表明腎上腺素黏膜注射治療相對于凝血酶噴灑治療效果更好,除了藥物本身的效果外,注射治療相對于噴灑治療更加有效[6]。
綜上所述,對于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腎上腺素黏膜注射治療相對于凝血酶噴灑治療,效果顯著,可保證止血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嚴利桃. 生長抑素及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分析[J]. 北方藥學,2012,03:18-19.
[2]劉旭丹. 白眉蛇毒凝血酶聯(lián)合去甲腎上腺素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的觀察[J].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1,12:1362-1363.
[3]孫旭紅,蘇愛芳. 凝血酶聯(lián)合立止血在治療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24:101-102.
[4]孫金鋒,張智高,高瑞蓮. 內鏡下胃黏膜腎上腺素注射聯(lián)合金屬鈦夾治療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研究[J]. 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01:120-122.
[5]劉謀榮,王莉. 胃鏡下注射腎上腺素聯(lián)合鈦夾治療有活動出血的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觀察[J]. 河北醫(yī)學,2014,10:1616-1618.
[6]周家仍,徐莉,羅旋. 胃鏡引導下聯(lián)合注射腎上腺素與噴灑超微大黃粉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分析[J]. 中國內鏡雜志,2015,10:1069-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