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遠浩
摘 要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營養(yǎng)劑和催化劑,是一種帶有濃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傾向,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探索新知識不可缺少的動因。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千方百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轉化為其內部的驅動力,才能促進他們積極參與學習的實踐,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數學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培養(yǎng)策略
0引言
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對數學成績的提高和對數學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是學好數學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在上數學課時,我們應該應用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用多種方法去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去挖掘學生的潛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必要的數學知識,同時讓每個人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數學是一門最古老的科學,是最基礎的學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特點。由于數學內容具有抽象性,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參與教學活動,并真正實現(xiàn)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有意義的實例,直觀的教具創(chuàng)設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呢?給合筆者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以下幾點策略:
1巧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有趣的、巧妙的設計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好奇,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地、巧妙地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喚起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參與意識數學。教師教學時問題創(chuàng)設的好,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樂于學習。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產生懸念,使學生進入“憤”和“悱”的境界。如:在講有理數的分類時,告訴學生:小數中的無限循環(huán)小數可以化成分數,而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就不能化成分數,所以前者是有理數,后者不是有理數。這時教師設疑:你們想知道理由嗎?學生異口同聲:想知道。此時教師引導:讓學生查資料找到答案,隨后再把答案公布出來,這樣做一方面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聯(lián)系生產實踐和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景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在講授數學知識時,要注重將知識點放入相應實際問題背景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和意識。例如:學完“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可以“你怎樣處理廢電池?”為題進行一次調查活動;學完軸對稱,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工廠、企業(yè)參觀、實際測量等活動,使數學和生活更貼近,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建立信心學好數學。
3創(chuàng)設數學實驗,促動學習興趣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許多術語和符號語言,學起來難又枯燥,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直觀材料,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而不是去記憶枯燥的結論。課標中要求:數學學習要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而非結論。在數學實驗中,學生由于親自動手操作,從一個旁觀者和聽眾變成一個參與者,因此,更容易對實驗結果、產生結果的原因、新的知識以及新的方法等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愛因斯坦在1935年的一次演講中這樣說:做同樣的工作,其出發(fā)點,可以是恐怖和強制,可以是追求威信和榮譽的好勝心,也可以是對于對象的誠摯的興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因此,也可以是健康兒童都具有的天賦的好奇心。而數學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探究環(huán)境,激勵學生好奇心,使學生樂于學習,興趣盎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實用的數學課件,演示效果更直觀,增強學生的興趣,也可讓學生在電腦上做數學實驗,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質疑創(chuàng)新的品質。
4介紹數學史和數學家,濃厚學習興趣
數學史知識,應該是中學數學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不應視為可有可無的額外負擔。這是因為:數學史知識在數學教學上有著巨大的教養(yǎng)和教育價值。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習內容講述諸如數學發(fā)展簡史、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的成長過程和有關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名稱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還可有的放矢地講述一些趣味性強、容易使學生產生強烈好奇心和豐富想象力的數學典故,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令學生產生了愉快的學習心理,自然意興盎然、其樂無窮。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應用是教學中的重點又是難點,學生普遍感到內容簡單但很難靈活運用。于是教師首先介紹中國古代著名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關于勾股定理內容的著名敘述,即“勾三、股四、弦五”,接著又列舉并解答了《九章算術》中記載的一個關于勾股定理應用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欽佩古人數學鉆研精神的同時,對中國古代數學成就倍感自豪,繼而克服因“畏難”而造成的學習困難,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愉快教,學生愉快學,享受數學”的教育理念。
總之,教師要運用各種科學的教學藝術去打開學生求知的心房,去點燃興趣之花。只有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樂中學,逐漸形成自覺學習的習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打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之門,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