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璇
摘 要:電子技術是根據電子學原理,使用電子元件來設計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電路,以此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其包含信息電子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本文將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探討與研究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與研究。
關鍵詞:工作過程;教學模式;電子技術;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TN702 文獻標識碼:A
一、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現狀
目前,有很多的高校電子技術課程還處于研究的初級階段,在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方面存在許多困難。但是少數的重點院校在進行了課程設計改革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甚至開發(fā)出了很多的課程設計項目。經探索發(fā)現限制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實驗的安全性和經費的限制。
二、電子技術課程的工作過程定位
所謂工作過程就是指為了完成一項工作并且為了獲得良好成果而實施的完整工作程序,工作過程對課程設計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僅要對工作任務進行歸納總結,還得分析其工作的過程,才能從中學習并掌握相應的知識與能力。要想正確地定位工作過程,就要形成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定位,突出工作過程的特征,研發(fā)出項目化及課程化的教學構成體系。
三、電子技術課程的設計與教學改革
1.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與內容
為了學生能在畢業(yè)后更好地就業(yè),學校的教育應該與企業(yè)的需求相結合,以崗位需求和國家標準作為行動標準,以就業(yè)素質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了更加貼合就業(yè)市場,我們可以分析市場上的電子企業(yè),針對其特點及發(fā)展趨勢,制訂學校的教學任務與目標;還可以根據行業(yè)中的專業(yè)技術規(guī)律分析其工作過程中的典型細節(jié),把電子類專業(yè)的課程分為幾個不同的領域分別進行指導與教學。要讓學生能夠在課程的學習中學會分析、計算和實際操作與設計,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選擇需要以基礎知識為核心,并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依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布置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項目任務。
2.電子技術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與實施
(1)變革教學手段。按照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任務驅動型課程的開發(fā)思路,使用各式各樣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手段,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提升學生對于電子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改善教學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案例、演示及研究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增加教師的演示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電子器件有深刻地認識,而通過設置情境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模擬實施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具備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交流思路。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現場教學、項目教學及討論式教學等方式,以就業(yè)為導向,通過真實的情境設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加入對工作過程學習的教學模式,達成教學一體化。
(2)完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課程建設與發(fā)展的基礎,學校的教學資源庫不僅可以豐富和規(guī)范教師的授課備課教材,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更好的支 持;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達到學習目標。企業(yè)的原始教材庫和通過實驗教學完善后的資源庫是學校教學資源的主要來源,要想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升教學的質量,并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學生和教師的教學需求,就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庫。
(3)改進考核制度。課程考核是評判學生學習成果和衡量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科學的考核制度應該要充分地體現出學生對于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果??梢苑譃槿齻€方面進行考核,其中筆試占一半,實驗成績占五分之二,再加上平時的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既注重了理論知識,也沒有忽視實踐能力的重要性,有利于培養(yǎng)全面的綜合性人才。
四、結語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應用,電子技術在智能化、集成化和網絡化方面都表現出廣泛的發(fā)展前景,但是伴隨著電子技術在高校課程的開展與運用,教學過程中的弊端漸漸突顯。
參考文獻:
[1]嚴 舒,歐陽乾.新教改下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實踐探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0).
[2]張鳳凌,許俊臣.《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教學、實驗和課程設計一體化研究[J].河北企業(yè),2014(7):92.